《犯罪人论》----身边的杀手

        1870年,龙勃罗梭在对一个犯人解剖时,发现了“中央枕骨窝”和其附近肥大的小脑蚓部。后来龙勃罗梭据此提出了生来犯罪人理论。这一理论后来被不信邪的昆汀用在了《被解救的姜戈》中。

        这个其实还挺搞笑。一个理论在形成之初,必定会受到很多内行的抨击。塑造者当然会不开心——被人攻击谁也不会兴高采烈。也一定会释然——拍手叫好的不一定是知音,能真正找到你理论漏洞的人,却一定懂你。而这些理论被运用在电影里,就随便多啦——只要不裸奔,没几个人能get到你的点。

        生来犯罪人这个理论,首先说一下,我是认可的。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真理,一个道理只有越来越严密,没有颠补不破。所以想信一样东西,尽管去信。至于它存在的漏洞,你越是虔诚且纯粹的信仰一样东西,就越能从中受益。同样的,你也得做好这个信仰会成为你最大的死穴可能性的准备。

        生来犯罪人是个什么概念呢。照龙勃罗梭的说法:犯罪性是一种由病理性原因引起的隔代遗传现象。简单点说,这种人注定了要犯罪。

        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举一个例子。道格拉斯在《读心神探》中至少提到过三次,你要了解一个艺术家,首先要看他的作品。看一下肯珼的:因为父母离异,他跟随祖父母生活。14岁的时候,一枪打死了祖母。而关系比较亲近的祖父,肯珼的说法是,我知道祖父是不会原谅我的,所以我也杀了他。21岁他获得释放后,跟随母亲生活。23岁时,通过搭载刀杀了两名女大学生,手法是:操刀捅死,尸体拖回住处,拍照,尸体分解,中意的器官就拿来玩耍。四个月后,再次通过搭载,杀害15岁的女学生。手法:闷死,对尸体施暴——开始升级,将尸体拖回家,分解。第二天去精神病科做心理测评:完全正常。四个月后,通过搭载再次杀害一名大学生——有些罪犯有钟情的目标群体,枪杀,尸体拖回住处,奸尸,最后将这个女孩的脑袋埋在后院之中——再次升级,脸朝上,眼睛对准母亲的卧室窗户。杀害行动一直持续到他有足够的勇气对准最终的目标,拿着榔头把他母亲打断气。当然他还没忘了安排一个仪式,请他母亲的一位好友务必赏光过来吃一顿“惊喜”的晚餐。事情办完之后,他躺下来睡了一觉,随后等待自己成为国内的大名人。结果因为没有任何报道,他“深感失望”,只好自己打电话请警察前来抓捕。

        道格拉斯对肯珼的印象:智商145,态度冷静,生性敏感,颇具个人魅力。至于“罪犯是先天形成的还是后天形成的”,至少作者在模棱两可的态度中借肯珼的话向读者传递的某个观点非常清楚:“绝对不能放出来。”

        如果一定坚持“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下功夫,一定可以被感化,想想汉尼拔。据道格拉斯描述,哈里斯同学——就是《沉默的羔羊》系列书的作者,经常坐着小板凳旁听他关于系列犯的课程。汉尼拔如果进入社会,成功整容,假设再也没有被抓到的可能性且他本人也清楚这一点。他会变成一个普通人吗?进入一家公司,当个职员,身上喷大卫杜夫香水,学习SWOT和培养好习惯的九个方法。面对一单生意,让他去猜竞争对手的底牌吗?哪比得上宰了对手简单。

        萨姆诺在《犯罪心理密探》中总结:犯罪分子与常人的思想是截然不同的。而生来犯罪人,则属于犯罪分子中的纯粹者。来看看他们的想法。

        Spadolino在死前对只杀了99个人而没有杀够100人表示“充满遗憾”。Tortora吹嘘自己杀了12名士兵,并且有心想干掉100名,如果哪一天他杀不了人,他就“去宰羊”。Mammone以喝血为乐趣,当没有别人的血可喝时,他就“喝自己的”。

        当龙勃罗梭将生来犯罪人占犯罪人的比例从100%降到33%之后,我想本着保命的信念,还是不要再去纠结那百分之一二。发现苗头,赶紧撤离。

        怎么认出来呢?这种顶锅盖跑的话题,说了容易招打。再说,你也不一定相信。

        但如何避免,尤其是儿童,可以总结一下:

        1,系列杀人犯,强奸犯,猥亵儿童犯,会一再犯罪,直至到死——也就是说,坏人是不可能变好的。当你发现了一个人的坏且有证可循,断交好了。

        2,一个人小时候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非常重要——儿童专家经常胡说八道,但这一条显然是对的。对自己的孩子和伴侣好一点,我们害怕罪犯,但最起码自己家里不要培养出来嘛。

        3,很多罪犯就在我们身边。温和的面包大叔,口吃的维修工人,在福利院工作的好脾气哥哥——孩子不会钢琴舞蹈爱大呼小叫动辄流眼泪不爱吃饭,这当然需要教育。但是,叫他知道世界的坏和危险,这个更重要。倘若陷在泥潭里爬都爬不出来,所有的心理辅导最多就是将眼泪从双眼逼进肚子里,还谈什么阳光雨露,未来理想,这一生都将是地狱。

        4,犯罪分子的主要动机是支配,操纵,控制,只要碰上的不是依恋于执行“使命”,不惜以死完成的系列杀人犯,一般被挑中的受害者都是看起来最好下手的那个。所以孩子不大听话动辄十万个为什么也不是十分的缺点。

(此处省略大概二百字,用来引经据典。请自行翻阅十宗罪进行脑补。)

        我们这些以赚钱为使命的小市民是斗不过以犯罪为使命的罪犯的。受教育会让人变好,但坏的也会升级。网上信息传播较快之后,我看到了不少“这种事应该不会发生在中国”发生了。至少到现在,除了加强防范,不要轻易相信他人,我还没想出更好的方法。

“有时龙会胜利”。

小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犯罪人论》----身边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