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可以改变吗?

性格可以改变吗?_第1张图片

“悲观”的性格如影随形地陪伴了我几十年,一直以为只有我知道它的存在。在外人眼里,我带着很多成功的标签:名牌大学本科、美国名校MBA奖学金获得者、被前事业部老板称为投资项目管理GURU。但是只有我知道因为悲观,我放弃了追求很多东西。

2017年5月远在美国的做了我一年职能线老板的上司来中国做我的绩效评估,一年中我们也就见过三次。这次他非常不解地问我:“你各方面都很强,但是开电话会议的时候我经常听到你叹气,好象背负着一个巨大的负担。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如果没有这个负担,你会有比今天更大的成就。”

那一刻,我惊到了,沮丧不已。我以为我伪装得很好,可“悲观”对我的负面影响原来如此之大,对目光犀利的人来说分明如同白昼。他的评语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的盲点:是时候直视“悲观”了。可是性格这个东西要怎么改?路径在哪里?

如果接下来,我老板对我说:“你应该乐观,你不应该叹气!”我们的谈话也就到此为止了。活到这把年纪,这个道理我不懂吗?又或者他说:“你可以这样这样,那样那样。”我也会兴趣索然。此生最不喜欢别人什么都还没了解透就给我介绍偏方。可他接下来说的却是:“我想帮你,用Coach(教练)的方式,两星期一次。”

在我的老东家,共创式教练是历年领导力培训课程的模块之一。我在2012年就学过基础课程,见识过我用在别人身上的效果。可是一个远在美国的老外用视频做,行吗?!我将信将疑地同意了。

老板果然严守教练的原则:不给我答案或指导,只问问题,让我自己挖掘“悲观”的根源,而且是用一些我从未想过的“直击七寸”问题。他从不说:“你怎么会这样?”之类披着开放式问题的外衣实则暗含批判(Judge)的话,所以我觉得很安全,更乐于挖掘深层次的东西。他还不时总结复述我的故事核心内容,加一些感受与评语。整个过程中基本是我讲他听。可当从他的嘴里听到自己的故事总结时,往往会有新的发现。

原来,几十年里明意识潜意识地我一边在赶路一边在与“悲观”带来的负能量披荆斩棘地抗争。这种抗争早已成了习惯,以至于都不曾停下来想过,它从哪里来?是刚来的还是从童年来?它真的在还是我认为它还在? 一想到我可能浪费的时间和能量,自我怜悯的哀伤像潮水一般涌来,踮着脚才能把鼻子勉强露在水面以上。

通常这时候,有人会说:“别难过了。过去的都过去了。” 可听的人往往会更难过。我老板却说:“感受这种感受吧。你已经等了太久。” 生平第一次,我让哀伤的感觉在身体里恣意横行,就像在巨浪里游泳。为了找到游回浪尖的力量我想穷尽所有的办法。

和我有过相似经历现在是教练大师的Joni Mar推荐了我一本书:《当下的力量 The Power of Now》。里面有一段的大概意思是,如果压抑情绪的感受,它会以某种病痛的形式从身体里反映出来。我们经常要么沉迷于过去的痛苦,要么为未来而担忧,却忘了体验现在的每时每刻。我蓦然醒悟:这不就是我吗?我以前总是担心未来会有坏的事情发生,近来总纠结于过去的痛苦。于是,我学着体验当下:我现在开心吗?如果不开心是因为习惯还是因为此时此刻发生的事?

当我开始注重感受当下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巨浪渐渐变小,渐渐远去。

为了挨过这一段低落,突破舒适圈,我又找了职业教练来帮我拓展一些我不曾想象我可以做的事情,或者以前不屑于做的事情。

以往每次有刚认识的同事找我吃午饭,我会下意识地心慌:他/她是不是想问我什么工作上的事?如果我没有答案人家岂不是很失望?当这样的事再次发生时我认真地体验心慌的感觉,并意识到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往地上看。当最强烈的情绪波过去,再以平静的心态审视心慌的来源后我不禁笑了!就是吃个饭而已嘛,你没有义务有答案!

在第一场教练后的五个月后,巨浪渐渐退下,它变成了夏日白沙滩上的海浪,只是轻轻地拍打我的脚面。等又过了两个月以后,乐观已经能够让我有勇气辞职转型了!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吗?我会说:可以,如果你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性格可以改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