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群』降温,回头细数引爆因素

夸夸群由来

3月8号妇女节,微博博主大猪蹄子研究所吐槽——Sally收到来自男友的一份奇葩妇女节礼物,她被拉入一个上百人微信群,在群里足足被夸赞了三分钟,时间一到又立刻被踢出群,完事后一脸懵逼。

这段颇具戏剧性的操作很快被转发,随后西安交通大学四名大三男生创建首个夸夸群,并以学校为单位迅速扩张,清华、北大、复旦、西安交大等知名学校表现十分活跃。

商业一直卷爱着流量,淘宝、拼多多、咸鱼随之上线夸夸群定制服务,按分计费,曾一度供不应求而涨价。但在短暂的商业裂变后,夸夸群逐显疲软,流量开始下滑。

引爆因素

没有商业利益,没有刻意诱导,而夸夸群就这样产生裂变,是沙雕文化在驱使?还是好奇心在作怪?与之相同行径的豆瓣「相互表扬小组」却从2014年默默存在至今鲜有提及。大众传播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人际传播越显优势,我分别从场景、社群、内容,连接这几个维度来看看夸夸群。

场景「Context」

春节是中国人的一场重大社交,过年要红火,亲朋好友须聚在一起唠嗑唠嗑,而且要讲好听的话,过年期间谁还没顺口夸别人几句?3月初,延续着节日的气氛,正好也是开学初期,学生没有过重的学业负担相对而言比较轻松,自然而然也容易聚焦娱乐方面的话题。微博是娱乐、碎片信息的流量池,其宽广性、开放式的环境造就许多流行微话题,而夸夸群也不能免俗的发酵于微博。至于为什么最终活跃在微信群,那是因为微信群有更好的及时反馈能力和圈层效果。

社群「Community」

大猪蹄子研究所是一个持续输出娱乐段子的微博博主,拥有百万粉丝,也曾出现不少上万转发的博文,但却没有像夸夸群一样引起风暴的话题。因为这次用户群体有所不同,这个娱乐话题有了更强劲的接力选手——大学生和商业家。相对而言,大学生生活区集中、人网关系密集,而且他们有较高的好奇心和沙雕指数,在这里传播新生事物往往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大学生群体也时常赋予事物新概念,所以也有了清华北大上演史诗级辩论「夸夸群和喷喷群哪个更好」。而商业家则是见风使舵的利益者,目的很明确,通过数据监控市场走向,将流量扩大从而获取更多的利益,商业家加入无疑扩大了人群,加大了传播效果。

内容「Content」

「夸夸群」这个标题呆萌,直白又有点朦胧,在没得到解释前好像知道点什么,但却无法具体说出它是什么。这个词并没有一种会伤害人的感觉,相反它显得和谐、积极、友善,遇到这么一个名词不经意都会想问“什么是夸夸群”。除了一份吸引眼球的标题,它还有着不少好故事,就如前文提及Sally小姐姐的神仙级礼物。再者夸人本来就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这种积极的行为大伙乐于接受,容易引起情绪感染!

连接「Connection」

人际传播是人们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观点、思想和情感的过程。找准了人际关系的中心节点就是引爆流行的关键。夸夸群事件里,撬动大学生无疑坐实线上线下丰富的传播能力,通过好奇心、娱乐性作为传播动力,细到同学面对面交流,大到以学校为单位的跨地域裂变,人际传播也就无限扩散。

看周围的世界吧,它看上去似乎雷打不动、无法改变,但只要你找准位置,轻轻一触,它就可能倾斜。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引爆点》

引爆点是多维度的,想要更响亮的爆炸,就要利用环境让用户自发地创造出社区和独特的文化氛围。

夸夸群的局限与发展

在夸夸群火爆的那段时间里,我对公司做了基本调查,仅有4%同事知道夸夸群。而实际上夸夸群也是面向局部群体的小圈子,一方面很难自身突破圈层向外感染,另一方面夸夸群单一的情绪传递,构不成完整的社交,而公众的注意力就像恋爱的姑娘一样阴晴不定,所以夸夸群注定火的快凉的更快。

随着市场的饱和,流量被各大巨头占有,而消费者日趋理性,消费个性化日趋凸显,对产品与服务本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夸夸群这种情绪的事件,内容本身单薄,商家提供的服务,实际上是利用公众的情绪,对大众而言也只是茶余饭后的一个闹剧而已,这里并没有提供用户真正的需要的服务。

若从其他方向思考,其实社会永远存在抑郁、自闭群体,他们无法打开自己内心,也不会自动去挖掘类似的新鲜事物,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单一的积极情感却正是他们所缺失的。如果能为他们提供诸如此类的事件活动,或许能带来一定的疗效,那么夸夸群也就有了现实意义。在这流量红利减少,产品应更多思考如何服务、为谁服务,有了实诚的服务也就有了持续的可能性。

『小龙·产品认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夸夸群』降温,回头细数引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