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回乡偶记——途经外婆家忆外婆和舅舅

[别样生活,万卷书万里路]2018年2月13日,连续1000天阅读日志第280篇。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好几年没回老家过年了。今年,提前回家的雅贝贝坚持要在老家过年,我也不得已在阴历二十九的时候踏上归途。

沉闷的大巴车在路上缓行了五个多小时,早上八点多我从家里出发,下午四点才到县城。一路上,坐我旁边的小妹子在跟朋友聊天,嘻嘻哈哈着告诉朋友,她的妈妈已经做好了一桌美食在等她。而她最想吃的,却只是血浆鸭。谈到血浆鸭,我也难得的激动起来。作为一个地道的武冈人,血浆鸭就代表家乡的味道,也是妈妈的厨房必备美食。母亲尤其擅长这道菜。每年,老妈都会亲自喂养几十只,然后等我们每一个人回家时,她老人家便会以这等美食欢迎每一个归家的孩子!

下得车来,坐上侄子的车回我出生的那个小山村去。由于要避开返乡的高峰车流量,侄子选择了一条非常僻静的乡村路回家。这条道,刚好经过我外婆家的那个山村。

还没到达那个山村,我便开始从记忆里搜索着小时候外婆家的模样。然而,毕竟外婆已经去世二十多年,外公也去世了六七年了。那个当初的小山村已经面貌不再。在三三两两的农村新建三层四层楼房中,我竟找不到外婆家那几十年来一直未曾改变的低矮的砖瓦房:它已掩盖在周围的高楼中,显得破败凋零不堪入目,更显得那般不合时宜。

[原创]回乡偶记——途经外婆家忆外婆和舅舅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这是行车途中匆匆拍到的外婆家的旧房子,几乎看不见什么了)

然而,外婆家的那座房子,满是儿时的味道啊!那是我人生记忆深处最不可磨灭的深刻场景之一:在七八十年代的乡村,一个穷孩子,能去的地方,除了亲戚家,还能有哪里呢?而其他亲戚,只能过年走走。唯有外婆家,那是经常可以去的,永远会热纳你鼎力欢迎你的地方。

记忆所及至此,我的心就更加热切起来。一股温热的情愫在我心头流淌。那个在我梦中出现了无数次的场景又再次出现:儿时的我,混在一大家子人里,欢天喜地走在去外婆家的路上。刚走到那个一拐角就可以看见外婆家房子的地方,我的慈祥的笑容满面的外婆总是在他们家的那个坡上等着我们,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每一道皱褶里都是幸福的笑,外婆会大声一一呼唤我们的名字,轮到我时,她总是会这样说:“老三来了”(我在家中排行老三)。然后,我们便会一一跟外婆打招呼,跟随外婆进家门去。这时候,总是在火炉边的外公便也会走出来,手里无一例外的,是用双手捧着一个火箱。然后,给我们拿糖果,瓜子花生等好吃的出来,每人分发一点。于是,外婆家便变得热闹非凡,大人们忙着打跑胡子、扑克牌,小孩们忙着吃好吃的,捉迷藏,嬉笑打闹。

外婆一生,生了无数个孩子。然而,跟那个年代大部分的家庭一样,能存活下来的孩子只有一部分:五个女孩,一个男孩。五个女孩里,属我四姨(她的名字我还记得很清楚,叫银香)最漂亮最有才气。然而,她却在八十年代初大约二十岁那一年因为嫁人的事情跟外公吵架,最后选择喝农药自杀。

四姨自杀时,我似乎已经上学了。只记得那时,父亲母亲都去外婆家处理这件事了,我们这些孩子留在家里。到天黑了,我害怕得要命,觉得到处都是鬼。以至于成年后,我还一直害怕独处,害怕独处时鬼魅迭出。而这件事,想必一定是善良勤劳至极的外婆一生最大的伤痛吧!

然而,不仅于此。听母亲讲起,外婆一生,经历了多次的丧子之痛。舅舅是家里的老大,母亲是老二,而在舅舅和母亲之间,就出生了两个男孩,母亲和二姨之间,也有孩子出生,这些孩子,都是生病加上饥饿而死亡的。有些,都已经七八岁了。却总是突然死亡。

父亲说,这些孩子的死亡,外公是负有责任的。因为外公年轻时,是一个不管事的人,家里的大小事情,基本是外婆在管。作为一个女人,外婆实在是非常不容易。

每当父亲说起,我便总能理解外婆何以那么善良慈悲。她一生经历了那么多铭心刻骨的伤痛,能看着她的其他孩子长大,结婚成家,想必已是她老人家心中最重要的成就最有意义的大事了。虽然,我们家五个孩子,穷得一塌糊涂,个个衣衫褴褛,然而,只要健健康康活着,外婆看着已是开怀不已了。更何况,我们家的孩子,遗传了父亲家系记忆力好读书成绩优异的特点,尤其是大姐,作为外婆的第一个孙子,那时成绩可是整个乡里数一数二的,想必外婆就更觉得骄傲了。二姨三姨小姨家的几个孩子,又继承了外婆皮肤好的特点,个个漂亮可爱。现在,三姨家的孩子个个大学毕业,都混得很不错。二姨家的两个娃,也建起了大房子,经济能力非常强。而我们家,大姐小妹和我都读了大学,走出了出生的那个小山村,在城市成家立业,承担教书育人的工作。而当初毫不起眼的那个“老三”,终于能执笔把她的故事写下来讲给她的子孙后代来听。要是外婆泉下有知,该多么欣慰!

当然,还有些伤心的事情让我不敢讲给外婆听。比如,继外婆九七年(那时我读大一)去世后,外婆唯一幸存的儿子,我的舅舅也在2000年追随外婆而去。舅舅去世时,年仅56岁。在农村,不满六十岁就离世的人,都属于“短命”。我的舅舅就不幸属于此列。

说到舅舅,父亲总是说,舅舅太可怜了。舅舅的一生比外婆更可怜。父亲五十岁生日时,穿上了姐姐姐夫给他买的皮鞋,那时舅舅在场。他无限羡慕无限感慨地说:“训(舅舅对父亲的称呼),你幸福,孩子有出息,孝顺你。我这辈子,怕是穿不上皮鞋了。”

按父亲的说法,果真如此,舅舅到死都未能穿上皮鞋,实现他的心愿。因为外婆家居住在一个山岭上,那里经常面临可怕的干旱,人都经常没水喝。在靠天吃饭的农村,缺乏水资源,是致命的缺陷。所以,外婆那个地方的人,普遍都穷困。比我们那里更要穷上数倍。实在不是舅舅的孩子们不孝,而是经济条件所限,舅舅的孩子们也很不容易。

其实更惨的,不是舅舅至死都没穿上皮鞋。而是,舅舅死前的悲惨凄怆。舅舅的病,似乎由来已久。他有糖尿病,又好像有尿毒症。脚总是肿起老高。这个病,按道理是属于要特别注意特别休养的。可是在农村,这似乎不算什么。临去世前不久,舅舅艰难地走到我家,跟我父亲说,他的病很严重了,想去看看,然而,没有人陪他去县城医院。父亲一听,立即要舅舅先去村里的赤脚医生那里吊水,并且说,等舅舅吊完水,第二天就陪他去县城医院看病。舅舅艰难的却也听话的去村里吊了水后,父亲陪舅舅回家。那时,外公、舅妈和舅舅的儿子儿媳都在家。父亲说了这个情况,表示要陪舅舅第二天去县城看病。可是,舅妈不同意父亲陪同去看病。根据父亲的说法,舅妈是爱财如命的人,她是害怕父亲陪同去需要多出一个人的车费。

然而,我是深深理解舅妈的(后面我会再讲到舅妈的悲惨故事)。不是她小气,而是贫穷,万恶的贫穷使然。毕竟,去县城需要2.5元的车费,对于舅妈这样在土堆里找食吃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家门二十公里远的地方的人来说,来去五元钱的车费,也委实不是一个小的数目了。

于是,重病缠身的舅舅一个人艰难地去了县城的人民医院看病。看了病,医生对舅舅说,他的病非常严重,需要舅舅的儿子来,他有事要嘱咐。可是,舅舅是只身前来的,哪里有什么亲人陪同呢?

于是,舅舅又一个人艰难的回家。一整天了,他又累又饿,实在走不动了。不得已,他在镇上的包子铺买了糖做的烤饼边吃边走在回家的路上。然而,他已精疲力竭,再也走不动了。幸亏在路上遇见了他同一个村子里的人。那人见舅舅实在走不动,还背着他走了一段。然而,舅舅真的不行了,生活那无边无际的深重苦难,早已压弯了他原本笔直如松的脊背(在我儿时的印象中,舅舅是很帅气的)。他倒下去了,头颅无力再昂起来。

这,吓坏了背舅舅的人。他赶忙回家去,喊人用担架抬舅舅回家。然而,舅舅渐渐衰竭,气喘如牛。待父亲母亲姨妈姨夫等众亲人赶到,舅舅已经离去。他在五十六岁的年纪,匆匆离世,他的一生,永远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未曾品尝过人间的美味,未曾走出过离家三十公里的地方,未曾穿过一双皮鞋,未曾舒心的开怀大笑过。我记忆中的舅舅,是在地里扯花生的舅舅,是在田间地头弄水车的舅舅,也是笑眯眯的迎接我们这些外甥后辈的舅舅,也是那个在我们家感慨一辈子没有皮鞋穿的舅舅。

行文至此,泪水滚滚而下。外婆、舅舅,他们是我的亲人,也是我人到中年,梦中经常梦到的人物。我对他们,怀有深深的眷念!

外婆去世时,我刚好在读大一。外婆久病离世,我们差不多做好了心理准备,所以虽然悲伤,但尚可接受。记忆中最深的场景,是在广东打工的小姨在外婆出殡后从外面赶回来,一路跌跌撞撞,扑向外婆的棺材,扶棺痛哭。而舅舅去世时,我已大学毕业,在老家的中学教书。简单的葬礼上,父亲母亲姨妈都泪如雨下。毕竟,舅舅是突然离世,又是差一点死在路上,这份凄惨,怎不让人泪垂。我也跟着痛哭流涕。

鉴于篇幅所限,待会继续舅妈和外公的故事。



附:最近过年回乡,故人故事,引起诸多思虑。准备一一提笔,悉心记录,算是我能为亲人们做的一点小事。也以文字,表达我对他们的爱和思念。

毕竟,时光易逝,一生真的很短。而我坚信,唯有文字永存!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回乡偶记——途经外婆家忆外婆和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