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HashSet到布隆过滤器

前言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在计算机的世界中普遍适用,我们在设计程序时,总是需要做各种各样的取舍平衡(trade-off),比如用空间换时间,又或者用时间来换空间。
而从HashSet到布隆过滤器,则是时间/空间和程序精准度的一个平衡取舍

1. 传统的HashSet

需求: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在一个集合中

传统HashSet中(以字符串为例):

  1. 添加:通过字符串的hash值,快速定位到基准位置,hash冲突时,进行冲突处理,然后插入;
  2. 查找:通过字符串的hash值,快速定位到基准位置,在基准位置开始查找,直至找到字符均匹配的元素。

当HashSet基于字符串数组、hash冲突解决方案为线性探查法(冲突就找下一个位置)时:

从HashSet到布隆过滤器_第1张图片
HashSet插入
从HashSet到布隆过滤器_第2张图片
HashSet查找

传统HashSet是百分百精准的(之前插入过的一定能找到,没插入的一定找不到)。对于少量数据,HashSet非常方便实用;然而当数据量极其庞大时,无论空间还是时间的消耗,可能都达到了一个不可接受的量级。

2. 不精准的HashSet

事实上,如果只是为了【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在一个集合中】,且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判几率的话,我们大可不必记录原始数据,只需要和其生成的hash打交道即可。具体的做法可以为:
不再保存源数据(字符串),而是使用boolean数组,简单记录哪些元素(hash)是已存在于集合中的:

从HashSet到布隆过滤器_第3张图片
不精准的HashSet

虽然空间省了(String[ ] ⇒ boolean[ ]),效率也提升了(不用管hash冲突),但副作用也来了:未曾插入过集合的“赵六”也被判定为“存在”了。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降低误判率

  1. 增大数组长度
    比如上面数组长度从5增加到20时,hash=1/6/11落到了index=1/6/11的位置,自然不会冲突了:
    从HashSet到布隆过滤器_第4张图片
  2. 添加新的hash函数
    比如新增一个hash2函数,“张三”的 [hash1=1, hash2=2],“赵六”的[hash1=11, hash2=4];
    插入“张三”时,数组中index=1/2的标记均置为true查询时也必须两个均为true,才认为是查找成功
    因为“赵六” 对应的index=1/4,没有全部为true,则认为查找失败:
    从HashSet到布隆过滤器_第5张图片

我们可以根据集合中的数据量以及容忍的误判率,从而选择合适的数组长度及hash个数。

3. 布隆过滤器

3.1 基于bit的布隆过滤器

1个boolean需要占用1个字节(8bit),然而标识【存在/不存在】这两种状态,只需1bit即可:1=存在,0=不存在:

从HashSet到布隆过滤器_第6张图片
基于bit的布隆过滤器

现代编程语言没有直接提供 "bit"这样的基本数据类型,不过我们可以使用byte/int/long等进行替换,只是位置定位的方法需要简单地改变一下。以byte(8bit)为例,先确定在数组中的位置、然后确定bit在byte中的位置(通常是从低位到高位):

从HashSet到布隆过滤器_第7张图片
基于byte的布隆过滤器

上图其实就是布隆过滤器的全貌了,当然,我们可以通过新增hash函数个数降低误判率:

从HashSet到布隆过滤器_第8张图片
多个Hash的布隆过滤器

查找的过程和boolean类似,对应位置的bit均为1时认为查询成功:

从HashSet到布隆过滤器_第9张图片
布隆过滤器查询


像以上通过将源数据映射为1bit,用于表示 [真/假]、[有/无]、[存在/不存在] 等两种状态,从而达到压缩空间的方法称之为BitMap算法,与之对应的数据结构通常被称之为BitSet(参考Java/C++的API)

比如我们需要记录 0-7共八个数字是否在集合中,我们只需要8bit(1个字节)即可:0在 则[0 0 0 0, 0 0 0 1],1在 则[0 0 0 0, 0 0 1 0],0和1都在 则 [0 0 0 0, 0 0 1 1];全部数字都在,则为 [1 1 1 1, 1 1 1 1]。当新增第九个数字8时,BitSet则需要扩容为两个字节了。针对数字是否在集合中这一判断,BitMap是准确的,因为它总是不断扩容以满足需求。

在布隆过滤器的运用中,BitSet中记录的是hash值,准确说应该是[hash % 数组长度] 的值(因为数组长度固定);
因为[原数据 ⇒ hash]是多对1的,[hash ⇒ index]也是多对一的,所以布隆过滤器依然是存在误差的。

3.2 数组长度和函数个数的确定

实际运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集合中需要插入的【存量数据量n个】【容忍的误判几率p】,从而推导出合理的【数组的长度m(bit)】和【hash函数个数k】,公式可以参考:

比如现在有1000万个IP黑名单,别人访问网站时,需要判断是否这个人在黑名单内,如果在则拒绝访问。
我们允许误判达到万分之一,此时 n=10 000 000,p=0.0001,套公式=>
m = -10 000 000 * ln(0.0001) / (ln2)^2 ≈ 1.9 * 10^8 bit ≈ 22.85MB
k = (1.9 * 10^8) * ln2 / 10 000 000 ≈ 13 个
我们只需要使用22.86MB的内存+13个hash函数即可完成任务。

关于N个hash函数的选择,可以参考谷歌Guava中的做法:
hash1 = hash(原始数据),这里的hash算法可以为 MurmurHash或MD5等
hash2 = hash1 + 1 * hash1>>>32
hash3 = hash1 + 2 * hash1>>>32
...
hashN = hash1 + (N-1) * hash1 >>> 32

3.3 布隆过滤器简单总结

作用:【检索一个元素是否在一个集合中】
优点:空间占用少、查询效率高
缺点:存在误判 (不在集合中的元素也有可能被判定为“存在”)、删除困难

关于删除困难:

  1. 传统的布隆过滤器(1bit) 是不支持删除的,因为有可能多个数据共享同一个bit(都置为1),删除一个数据时,如果直接置0,会影响其他数据的判断。
  2. 可以使用计数支持删除操作,原理是将原来的1bit拓展为N-bit作为计数空间,新增时加1,删除时减1;相应地,总的空间大小会膨胀至原来的N倍;另外计数时需要考虑溢出N-bit的情况。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HashSet到布隆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