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chat:大巴与网约车

ego_:

讲个周末的小观察。

经常往返于广深之间,偶尔会坐大巴,近来发现几家在线运营的巴士。它们通过在线预订并灵活调整运营线路的方式,将票价从 65 降低到 35,载客率从客运站大巴的 30% 不到提升至 85+%,大巴几乎全程往返在路上,也不太需要客运站支持,甚至连周末加开的车上都赫然挂着“腾讯班车 03”的牌子,无疑提高了运行效率。

但是它还是有一些可以提升的地方——毕竟不是高价且完全按需供给的“网约车”,目前的本质还是“网订车”,它也会有一些效率较低的班次。

想到这里的时候,猛然想到,这完全是一个可以被滴滴完美收割的业务,甚至不需要滴滴,“高德+嗒嗒巴士”之类的组合亦可——用户出行数据+闲置运力=高效率的中程通勤。


r:

据说之前做的「滴滴巴士」数据并不好,现在在试点的「小巴」还不错。


ego_:

感谢 @r 提供的资讯。

想了想, “巴士”的数据不好其实可以理解,高峰期的道路运力是稀缺资源,当一条线路的营收与单位时间营收能力无法打平的时候,这个商业模式自然就不存在了。

深圳没有“小巴”,所以只能从公开资料看。在个人理解,它其实是共享出行的一个比较高级的形态,对数据和运力的使用效率都比较高了,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需要足够的业务密度来降低边际成本,想到这里我会觉得它和快递的派件员相似度真高~俺觉得小巴有希望的,但是 c 端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和妥善解决的,看看再说吧。

我觉得我说的那种模式,似乎实现起来更简单一些。对运营线路的调整和数据精度的要求都没那么高,尤其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中程出行频度比较高。例如数据显示每周六从深圳南山-广州天河的迁移人数是 1000 人,那么就从通勤车公司组织相应的闲置运力并通知用户预定,那么就是高效率的三赢。

关于 @r 提到的巴士与小巴,想邀请内部人士聊聊:wink:  @9238


9238:

我不方便公开评论滴滴相关产品


……

你可能感兴趣的:(【摘录】#chat:大巴与网约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