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国富论

第一篇: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是分工,通过分工,劳动更加熟练,有技巧和判断力。

亚当举了一个扣针制作业的例子解释分工。如果一个未经训练的劳动者,即使很用功的工作,他一天也是生产不了20枚扣针的。通过分工,扣针的制造业分为了十八种操作,一个工厂里有10个工人担任。他们一天可以制作了48000枚针,平均一人是4800枚。相比于之前的20枚,增加了240倍。通过数字的对比,我们知道分工所增加的生产率是多么的巨大。

也就是一经过分工制,相应的增加劳动生产力。各种行业各自分工,一个国家的产业和劳动力的增进程度也是极高的。进步的社会里,农民是农民,制造者是制造者,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这里亚当斯密提到农业的进步不如其他行业,因为农业的劳动,随着季节推移而巡回,也就是同一种农活不能重叠在一起每天都干。所以农业跟不上制造业的进步。当然,美国大型农场机械化的运作,它扩大了生产规模,这样的话也变相的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亚当斯密的结论是制造业更发达的国家,会更富裕。因为富国的农业的劳动生产力不一定比穷国的劳动生产力大得多。

通过分工,劳动者完成的工作量更加大。原因是:1、技巧提高、减少工作转换所消耗的时间3、机械的发明

其中工作之间转换的时间时,人会闲逛一会儿,在开始新工作之前,难以专注的工作。而且会迟缓懒惰,会有随便,偷懒,闲荡等习惯。

机械的发明大多数也是在专业的分工之后,人们能够发现容易而便利的方法,所以也有利于简化劳动和节省时间的机械的发明。


分工能够让各行各业的产量由于分工大增,那所有的人能够获得的产量能够充分供给,所以整个社会各阶层都普遍富裕。

现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物品,都是分工所带来的好处。专注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时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样的。从亚当斯密的启示中,日常中若我们只专注自己擅长的事情,那我们自己的工作效率也会大幅度的提高。

从亚当斯密的话中,你学会什么了吗?亚当斯密第一章启示了我们辨别牛人和大师的方法。

第二章:分工的原由

分工是由于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因为我们人的一生,尽毕生之力,也很难得到几个人的好感。而在文明社会里,我们需要别人的协助和援助的需要。所以,亚当斯密认为,如果能够刺激别人的利己心,告诉他,给他作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这样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了。就是交易的一句话“请给我所要的东西吧,这里也有你所要的东西”。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双赢。

我们相互需要帮助,大部分是通过契约,交换和买卖取得的。我们可以把自己生产出来的剩余部分,去和别人的劳动生产成果交换。也是因为有了物物交换,所以我们的职业倾向性才能形成显著的差异,因为专业化了。

亚当斯密的启示是:分工,扩大的劳动生产力,并且取得双赢结果。

题外话:如果分工中的生产者处于夕阳行业,他的产品不再具备价值,别人不愿意交换,他就失业了。这样对于生产者而言,他可能要重新掌握一种新的分工技能了。

第三章:论分工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因是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也是要受到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受到市场广狭的限制。过于小的市场,生产劳动力过剩,那他们生产出来多余的东西无法交换出去,也就无法换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1929年的美国大萧条,是否也有这种原因呢。是否也可以理解为当时的市场过于狭小呢。不知道,还没有研究过。

亚当斯密提到有些业务,即使最普通的业务,也只能在大都市经营。所以城市能让生活更美好这句广告词也是有道理的。如果是人迹稀少的乡村,多余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市场可供消费,自然无法形成每个人专业做一项工作。

亚当斯密提及了水运比陆运开拓了广大的多的市场,所以产业的分工经过改良,自然而然的分布在沿海沿河一带,这种分工也慢慢的普及到内地,从中国的产业布局看,沿海沿河的城市经济发达也由于内地。亚当斯密还比较了水运和陆运的费用,很明显,水运的性价比远超于陆运。他举了从伦敦到加尔各答的路程为例子。

亚当斯密提到,最可靠的历史记载,开化最早的是地中海沿岸各地。其中埃及农业和制造业最早改良,埃及进步很早。印度和中国东部省份也在极早时期有农业和制造业的改良。而非洲呢,非洲没有大内海,诸河也相隔太远,非洲的地理因素也制约了非洲的发展。而如果一个国家的河流流经别的国家才能够到达大海的话,那这个国家的商业可能也会受限。如奥地利,匈牙利,巴伐利亚等各国而言的多瑙河效用。

亚当斯密在本章中提到市场的大小,也就是市场的消费能力和吸收力的问题。扩大市场。题外话:对比经济发达与否,与一国的地理位置也有很大的关系。中国追溯到战国时代已经有水利工程了。

第四章: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经过确立之后,一切人都需要依赖交换而生活。所以分工确立后,一切人都成为商人,而社会本身,严格来说也成为了商业社会。

刚开始分工时,交换力作用不明显,因为屠户想买面包,面包师想买红酒,酿酒师想买猪肉。他们之间不能直接交换,就不能互相帮助。让一个屠户背着一袋肉或者面包师拿着一大袋面包,酿酒师拿着一大桶酒挨家挨户换,也挺滑稽的。而且浪费人的劳动力。

所以货币的前身开始隐现。人们开始想到并用的物品有种种。未开化的社会,用牲畜作为商业媒介。牲畜头数作为交换的评价标准。如一副盔甲等于几头牛。此外,还有盐,砂糖,烟草,兽皮,铁钉等作为交换的媒介。

再演变后,演变成为金属。因为金属不易磨损。而且可以任意分割。也可以回炉重铸。这些是其他耐久性商品所不具备的。金属脱颖而出成为商业流通中适宜的媒介。

各国使用的金属并不一样,古斯巴达人使用铁,罗马人用铜。富裕商业国的用金银。以前是金属的粗条,未加何种印记或铸造。

但金属使用,有两种不好,称量麻烦,化验也麻烦。贵金属分量上少许差异,便相差很大。化验金属更麻烦,可能里面是里面铁,外面镀金镀银。因此,进步国家出现了加盖公印的特定金属。于是铸币制度和造币厂官衙应势而生。当时确定的只是纯度,也就是为防止最古老的假币的出现。

后来由于称量麻烦,需要给铸币标明重量或数量。罗马铸币开始标明含有多少盎司的纯铜等。然后其他的单位镑、先令或便士的价值,虽有很大变动,但彼此间的比例,似和现今一样。

亚当斯密认为,当时世界各国君王都是贪婪不公的,可能他们的货币的最初所含金属的真实分量,依次削减。通过这种方法,君王和国王以较小量的银,表明上偿还债务,并履行约定,这样政府债权人因此被剥夺了一部分权利。政府还允许其他的国内债务人也有此特权,这种措施有利于债务人,有损于债务人。凯恩斯理论难道是从亚当斯密的描述中得到的启发吗?不知道,还没有读过凯恩斯的理论。

这个是货币产生的前世今生。

亚当斯密对货币的价值进行阐述: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水有使用价值却难以有购买交换别的物品。钻石没有使用价值,却必须有大量物品才能交换。

亚当斯密提出三点:
1、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一切商品的真实价格的,究竟是什么?
2、构成真实价格的各部分,究竟是什么
3、价格为何时高时低,商品市场价格或者实际价格,与自然价格不能相一致的原因是什么?

这些问题的分析在后面章节。亚当斯密阐述了货币产生的原因,及经过筛选后什么商品适合做货币,金银出现了。使用价格和交换价值出现了。商品的价格衡量的指标出现了。

题外话:货币,产生了掌管货币发行的机构,亚当斯密认为当人变得贪婪不公的时候,这样货币的价值或许会被人为的改变。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1)

亚当斯密认为,一个人是贫是富,取决于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而这可以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也就是他的财富可以购买多少劳动。如一个人占有一个货物,用作交换他物,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程度。

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等于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也就是劳动。以货币和货物购买物品,就是用劳动购买。若我们要交换此货物,也相当于我们用自己的劳动取得一样。货物是含有一定量的劳动量的价值,我们交换时用其他当时被认为同量的劳动价值的货物。劳动是第一性的价格。是最初购买一切货物的代价。世界上的一切财富,原先都是用劳动购买的而不是用金银购买的。所以财富的价值也就等于它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衡量一个商品的价值,就是看在这个商品上花费了多少的劳动量。如钻石,因为钻石必须花费巨大的劳动量开采,所以它的价值非常的昂贵,而水,如果它没有付出劳动,那水就是没有价值的。这个就是亚当斯密告诉我们衡量商品价格的最初的方法,转化为人在这个商品中所花费的劳动量来衡量它的价格。

霍布斯说财富是权力。但亚当斯密认为,获得或继承大宗财富的人,未必就获得或承继了民政或军政上的政治权力。只能说,财富可以给他带来一种获得政权的手段。但未必就能给他政权。财富给他提供的,是购买力。是对当时市场上各种劳动或者各种劳动生产物的支配权。财富与劳动的支配权大小有关系。

题外话:亚当斯密指出贫与富的区别是他们所拥有的购买劳动力的大小,就是劳动支配权的大小。(相当于我们今天社会所说的购买力的大小)比如富人,可以请司机,保姆,就相当于他们比一般人拥有更多的司机、保姆劳动力的购买力。但富人未必会因为拥有财富而获得军政等政治权力。如果我们要衡量商品的内在价值,可以通过评估这个商品所花费的劳动量。如开采一克拉的钻石,制造一双拖鞋,种一斤稻谷所需要的劳动力。经过劳动力作为换算,我们就可以得到商品的内在价值。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2)

因为劳动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说的是商品和商品的交换。即商品与商品的比较。这样子比较具体,也能使人更容易理解。在物物交换停止,货币成为商业媒介之后,屠户、酿酒师、面包师都可以把他们手中生产出来的一定数量的肉、红酒、面包换成了对应的货币量,他们所换的货币量的大小就取决于他们在这些商品中所付出的劳动量的大小的价值。

亚当斯密认为金银也是一种商品,所以它们的价格也会时高时低,购买也有时难易。一定金银量所能购买或所能支配的劳动量或其他的商品量,是往往取决于当时已发现著名金银矿山出产量的大小。16世纪美洲金银矿山的发现,使得欧洲金银的价值减低了原价的1/3.因其由开采到上市所需的劳动量减少。所以其上市后能支配和购买的劳动也按同一程度减少。

从这里我们看出,即使作为货币媒介的金银,它的价值也就是它所支配的劳动量的大小也是不断变动的。其他的商品也是如此。随着现代工业的进步,如汽车,彩电,手机等的商品价格开始下降,原因是因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消耗在这些商品上的劳动量开始减少。亚当斯密告诉我们,商品的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获得它所需要付出的劳动量的大小的变化而变化。亚当斯密认为,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是变化的,唯一不变的是本身价值绝不变动的劳动。因为劳动时,必然牺牲等量的安乐、自由和幸福。总是等于他所付出的代价。所以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格,而货币是商品的名义价格。

亚当斯密的启示:金银也是一种商品,随着著名金银矿山出产量的多少金银的价格也会发生变动,所以以金银铸币的货币价值也会发生变动,即购买力。而亚当斯密认为劳动的本身价值不会变化,所以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格。而货币是商品的名义价格。

题外话:亚当斯密第五章的启示,你读懂了吗?亚洲人民喜欢黄金白银,认为可以保值,亚当斯密却告诉我们金银未必会时刻保值,因为它们的价值也是随着金银矿山开采量的大小而发生变化的。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读国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