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说新语》—德行篇—09 王祥事后母

读《世说新语》—德行篇—09 王祥事后母_第1张图片

【原文】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译文】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非常恭敬。他家有一棵李树,结的李子特别好,后母经常要王祥看守李树。有时风雨突至,王祥就抱着果树哭泣。王祥曾经在另一张床上睡觉,后母暗中拿刀去砍他。碰巧王祥因小便起床了,后母空砍在被子上。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非常恨他,因此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她杀死自己。后母因此受到感动而醒悟过来,从此爱护他如同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


【注释】

【事】:侍奉;

【谨】:恭敬;

【子】:果实;

【殊】:极,很;

【时】:有时;

【斫(zhuo二声)】:砍;

【值】:正逢;

【私起】:为小便而起床;

【憾】:1.因……而遗憾;2.怨恨;(此二解取其一,我下文有分析)

【因】:于是,因此;

【于是】:于,由于;是,指示代词,此;

【感悟】:感动醒悟。


【阿绿言】

昔日读到这一篇时,我恰好读了鲁迅《朝花夕拾》中讲二十四孝的篇目,讲到“郭巨埋儿奉母”,然后看到王祥后母拿刀子去砍他,又知道王祥正是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主角,那时真是怒火中烧,气得肝疼。

然而前次陪儿子上课,听老师讲到这篇,说王祥去求后母杀死他,正是他智慧的体现。也是,以进为退,置之死地而后生。危机处处,如果他不去化解后母的恨意,迟早会被他后母害死。

但这次解释到“知母憾之不已”的“憾”字时,我又犹疑了。我买的中华书局版本《世说新语》解释这句话为“知道后母非常恨他”,而百度上一边倒的解释为“知道后母非常遗憾没能杀死他”,到底是哪种意思?

我查《古代汉语词典》得知,“憾”正有此二种解释。到底该取何意?

倘若选取“怨恨”,根据语义可以感知,王祥之前并不知道后母恨他,起码不知道恨得想要他去死。选取“遗憾”的话,那王祥就是智珠在握,主动用了心机和智慧,化解了后母的仇怨。

王祥到底是少年孺慕还是心机男呢?

看书上王祥的介绍:汉末携母隐居庐江三十余年。曹魏时才出来做官,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封睢陵侯。晋代魏后,晋爵为公。

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世说新语》读到现在,王祥是爵位最高的一位了。是因为他下了一盘大棋,用他的至孝获得此殊荣吗?

仅有孝,无真实才能,恐怕是无法胜任大司农、司空、太尉等实职吧。王祥应该是真有才。而如此有才之人,汉末不出来挽江山于即倒之狂澜,却一直隐居,是因为他审时度势,觉得汉已经是苟延残喘,无法挽回,所以不蹚这趟浑水;还是因为他想一心一意侍奉后母?

人心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捉摸的东西了。我们不妨从大处着眼。且看白乐天《放言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王祥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尽心侍奉其后母,终生不改其志,我们为什么要怀疑他的至孝之心?

还有,请休要怀疑王祥的孺慕之情,年少丧母,看到别的小伙伴都有母亲疼爱,他多么想要有自己的母亲。有了母亲,他又多么想要获得母亲的爱啊!

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重大,我之前读过一篇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小说《判决》,文中主角在父亲“判决”他死亡之后,就径直去跳了河,我不太能理解。后来看到卡夫卡有一位严厉专制的父亲,他童年就在父亲的严格管控下过着战战兢兢的日子,这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不可抹去的阴影,也对他的人生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有果必有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世说新语》—德行篇—09 王祥事后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