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活下去--读刘慈欣《流浪地球》有感

我们要活下去--读刘慈欣《流浪地球》有感_第1张图片
流浪地球导演

      春节期间,贺岁档电影鏖战激烈。在大片云集的2019你年贺岁档中,8部影片同步上映不到12小时,累计总票房已突破7.5亿大关,其中《疯狂的外星人》率先突破2亿,《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和《流浪地球》均以破亿位居贺岁档票房榜第二至第四位置,紧随其后的是两部动画电影《熊出没》和《小猪佩奇》。在这些电影中,《流浪地球》有后来居上之势,豆瓣评分8.4分,好评如潮。

      由于时间关系,这部电影还没来得及看。不过,我喜欢先看小说,再看电影。总觉得电影虽能呈现大场面,但细微之处总是不尽如人意。尽管导演与演员做最大的努力,但情感细腻微妙之处、起承转合衔接之时、结尾余音绕梁之妙,总不如原著读得尽兴。


我们要活下去--读刘慈欣《流浪地球》有感_第2张图片
流浪地球剧照

      这部影片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刘慈欣是中国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曾于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他的科幻小说成功地将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起来。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三体》《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等。说实在的,我读过三体中的一部,其余两部没有读完。尽管文章想象奇特,漫无边际,汪洋恣肆,而且在武器设计方面有独到之处。但我总觉得故事有点艰涩,有”冰泉冷涩弦凝绝“之感 ,无”间关莺语花底滑“之顺畅,所以读了几次都没读完,后来只好作罢。倒是觉得烟雨江南之《永夜君王》、猫腻之《间客》这类东方玄幻读起来很舒服。同类作品我觉得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虽然短了一点,但该书以科幻的形式书写了一个现代城市的寓言,是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阶层区隔固化和贫富悬殊的严肃思考,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流浪地球》内容不多,我用了一个下午就读完了。故事如下:太阳即将毁灭,过去无数岁月中做为人类精神支柱的存在,变成了死亡和恐怖的象征。比起坐以待毙,人类选择挣扎到底。庞大的地球逃脱计划开始实施。然而人类所能制造的普通尺寸人造环境无法承受漫长的逃脱之旅。所以人类只得在地球的一侧安装上巨大的地球发动机,将整个巨大地球环境圈化为移民方舟,以此逃离太阳系,前往新家园。代价是高昂的,艺术、伦理、常识,一件又一件曾经无比熟悉的特色从人性中消失,逝去的生命更是多如繁星。剩下的只有对生存的强烈渴望。疑惑和猜忌一度在人类当中引发叛乱之火,然而太阳最后的灭亡瞬间平息了一切,人类终于怀揣希望踏上漫长的流浪之旅。“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啊”成为无数生在这个时代的人弥留之际的遗言。它包含着人类这个种族亘古不变的永恒心声————我们要活下去。

      《流浪地球》初看是一个悲剧性故事,由于惧怕太阳氦闪爆发引起的终极灾难,人类给地球装上了发动机,在宇宙中流浪,找寻新的家园。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经历了现代人无法想象的痛苦生活,主人公出生在刹车时代,没有见过黑夜、星星,没有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逃逸时代又住在了暗无天日的地下城里,之后又经历了叛乱,太阳氦闪真正爆发后地球还在永无止境的流浪。但是对地球家园的眷恋萦绕全文,对未来命运的希望一直没有磨灭,在小说结尾也在憧憬着蓝天绿地,蓬勃而生的万物。正是对灾难的深刻描绘,更凸显了幸福的可贵。让青少年在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地球命运里,脱离小我,放开眼界视野,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地球、宇宙联系起来,从而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对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有更加理性的思考。【摘自张英姿在第二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年会发言文章】

        影评家这样评论:该片几乎是已经填补了中国科幻电影的空白,不仅是意味着中国科幻电影正式启航,更是让“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迎来真正的春天。 中国科幻迷从此不再流浪,因为我们终于有硬科幻了!而且听说这部影片虽然做了稍许改动,保持了小说的整体框架,电影中一幕幕画面几乎都是还原小说。听了这些,倒是很让人期待。过几天闲了,去影院看一看。


我们要活下去--读刘慈欣《流浪地球》有感_第3张图片
演员吴京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要活下去--读刘慈欣《流浪地球》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