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邮

我是一个集邮爱好者。

读初中开始,期末考试成绩单都是由学校寄到各位同学们家里,老师要求同学们每人准备一个信封和贴好一枚邮票写好家庭地址然后上交,那时候的我在班上担任某委员负责收齐同学们的信封,还帮忙老师把成绩单放在各个同学们的信封里。那时候开始接触小小的邮票,各种各样的,最多见的就是8分钱的“保护地球”系列。那时候觉得好漂亮,有些同学家里收不到信件有些同学不想让家长看到成绩单,我就主动说寄到我家,我帮忙收,还问能不能把信封上的邮票送给我,征得同学们同意之后每天都在家里等邮递员送件,那时候邮递员还是骑着一个绿色的单车,单车后架两边搭着两个绿色的布袋,里边放满了报纸和信件。收到信之后兴匆匆地把上面的邮票撕下来,那时候还没有“集邮”这个概念,撕下来的邮票就夹在书里捋平,这样过了初中3年。

真正懂得“集邮”应该要从高一算起,那是2008年。似乎读了高中就突然懂事了一些,哈哈。期末考试学校还是一如既往延续把成绩单寄家里的传统,学校有一个小卖部,几个同学下课去买邮票,还是8毛钱一张,是56个名族系列,每买一张都是不同的图画,相识的同学买一张我就去看看会不会跟我的不一样,去问问她们寄完之后还要不要邮票,如果不要了的话下学期开学送给我,多么喜欢啊,之后每次去小卖部买零食什么的的时候都问阿姨最近有没有新来的什么邮票,给我看看,如果有新邮票就买一张。那时候流行大头贴,买到有放大头贴的相册,就把收集到的邮票都放在相册里。后来去邮局问了,知道专门卖纪念邮票的邮局在哪里,下午放了学之后就兜过去看看,橱窗里的邮票五颜六色,各种题材各种包装类型的都有,看得好心动可惜学生党并没有很多零花钱,那时候一百来块对于每天只有5-6块午餐费的我来说可是大数字了,而这些不是非要不可的都不想开口跟家长要钱,所以只有自己慢慢攒钱,那时候看上了一本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的邮折,前台姐姐说就剩下一本了,好想拥有好怕给别人买走,几乎每天放学都会兜路过去看看它,前台姐姐都认识我了哈哈。直到一天终于攒够买它的钱,而它仍然还在等我,前台姐姐把它递到我手上时候,那种激动感觉像拥有全世界似的,那是我第一本邮折。之后还是依旧,如果放学时间早都会兜过去看,有零花钱的时候就买一些散票,估计前台姐姐是看出了我的热情,给了我一本当年邮票发行计划表,让我按上面每月发行的时间推迟一两天来,还给了我一本可以盖邮戳的折子。于是每次我都按时间去,有时去的早了邮票还没到有时去迟了已经卖光了,零花钱多的时候就买四方连,少的话就买单枚,盖邮戳的折子每次有新戳就一次一次按时间顺序盖,一年下来一整本纪念戳。后来有次在班上,说起集邮,竟发现有几个男同学也是爱好者,第二天,他们把一大本的邮册拿到班上,有些是家里哥哥姐姐集邮保存下来的,羡慕到不行。高二那年生日,一个同学送了一本空邮册给我,在扉页写了一句类似志趣相投的鼓励的祝福语,很感动,把之前所有邮票都搬家,全部转移到这个新邮册里,放在书柜里,当宝贝儿爱护。

步入高三之后要紧张备考,放学都天黑了,把集邮放了一边,也没能常常去盖纪念戳。就这样断断续续集邮过了高中3年。

大学后,专业课多,校园活动也多,打听过当地邮局发现竟然比家里邮局还萧条后几乎断了集邮,所以大学3年是空白的。

直到实习,发现实习单位旁边有个邮政总局,跑过去晃了几圈后又开始我的集邮旅程。

参加工作后,再没办法像以前一样在新邮发行当天早早去邮局排队,便订了年册,这样稳稳的不会错过每一期,但明显少了初中高中时候那种激情与快乐。某天机缘巧合关注集邮收藏家“陈小c”姐姐的微信号和公众号,原来集邮不止那么简单,原来自己只是单纯在收集邮票而并没有完全去了解每一枚邮票背后的故事,原来自己是那么肤浅。小c姐公众号里分享的各种心得我都认真读,因为确实需要填补我的空白与无知,我不想只是一个邮票拥有者。

昨天,看到小c姐晒出一条朋友圈,是一些珍邮。下面小c姐自己评论说:“不是为了炫,其实是想让朋友们知道,邮票只要选用正确的方法和工具,注意保存,品相可以历久常新。”我想,是不是有很多人看了那条朋友圈之后觉得小c姐在晒珍邮,在炫耀所以小c姐发评论统一回复。

其实在我心里,我一直觉得初中在信封上撕下来的盖过戳的邮票,高中当年攒钱买到的第一本邮折,还有那本盖满纪念戳的小折子才是我的珍邮。那是真正用心积攒得到的。现在只要是有足够的钱,是土豪,依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人人口中,人人公认的“珍邮”。我也喜欢那些票,可我不是土豪也没那个钱可以任意拥有它们。我也并不喜欢那样做,没意思也没意义,少了激情与兴奋。

我用工作之余的一小部分时间与生活之后的一小部分金钱来养活我的爱好-集邮。只愿静好的岁月流年里,可以不被繁琐的生活困住,对集邮依旧热情不减,认识更深收获感受更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集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