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北上
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
红军长征途中,在北上和南下的战略抉择上,党中央与张国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毛泽东称之为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本书权威、客观地解读了这段隐晦的历史,生动讲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细节。1935年6月懋功会师后,红一、四方面军在荒凉的松潘草地分道扬镳,党中央和红军一部走出草地,开赴抗日前线;张国焘则另立中央,他率领的部队接连遭遇了南下失利、三过草地、西路军失败等重大挫折,党和中国革命的事业也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毛泽东对当年与张国焘的斗争一直念念不忘,当时的冲突主要集中于红军的战略抉择:张国焘下令南下,毛泽东力主“北上”。后来的历史进程雄辩地证明了,只有“北上”才是正确的和富有远见的决断。
本书收入由北京鲁迅博物馆珍藏多年的鲁迅收藏的全部浮世绘作品,其中包括在日本已经绝版的极其珍贵的第一书房版《浮世绘版画名作集(第二期)》的30幅名家名作,每图附有精当的评介。
书中另有专文,对鲁迅与浮世绘的关系以及第一书房版《浮世绘版画名作集》的由来做了详细的分析、考证,可以作为欣赏画作时的背景资料。
开放的艺术史新刊一种
石涛
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
石涛(1642—1707)为中国明清画坛巨擘,创作风格独特,深受时人与后世推崇。本书是西方出版的第一本专论石涛的著作,主要聚焦于1697年至1707年间,即石涛身处扬州且留存至今作品数量最多的晚期阶段。
作者综合运用中国传统画史研究、西方的形式分析和图像学分析,以及因20世纪70年代英美学界“新艺术史”兴起而形成的社会诠释模式,探讨石涛的社会、政治、心理、经济和宗教等五大面向,揭示其绘画实践的复杂性。作者以现代性架构来理解石涛的生平与艺术,并以自主性、自我意识与怀疑来界定石涛绘画的主体性。阅读此书,或可获得一种与阅读其他艺术史著作不同的体验。
中国古代诸神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距今五六千年前,国家最重大的事情就是取悦神灵和赢得战争。
中国人相信祖先的神灵掌握着人的命运。青铜器上面目狰狞、肃杀威严的兽面纹饰成为反映人们意识心灵的重要符号。
日本著名青铜器专家、京都大学教授林巳奈夫采撷出现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汉代至隋代的玉器、青铜器、画像石和瓦当上的兽面纹、人面纹,对它们的形成与变化、形式特征与象征意义等进行了系统介绍。通过考古资料与文献的互照,配合精美插图,从细微之处对青铜纹样的历史文化意义与艺术审美价值进行了综合性的展示。
学术前沿丛书新刊三种
学术与政治
研究韦伯者,无一不深知这两篇演说的重要性。因为它们不但浓缩着韦伯学术思想的精华,也由于他作为当时一名“精神贵族”式的德国知识界领袖,对其身边的思潮做出了十分个性化的回应,这是从韦伯其他学术著作中难得一见的。
近些年来,人们对韦伯及韦伯社会学的研究兴趣出现了一股强劲的回潮态势,但对于他著作的重要价值及其深邃意义,我们却似乎远未达成某种学术上的共识。
自然权利与历史
[美]列奥·施特劳斯 著 彭刚 译
自然权利问题乃是当代政治与社会哲学中首要的议题之一,本书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极其细致入微的探究;作者尤其从古典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入手,揭示出现代自然权利理论前提下所导致的自然权利的危机。
像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一样,列奥·施特劳斯致力于一些根本的思想问题凸显出西方文明中深刻的精神紧张。他对于当代思想中的实证主义、历史主义以及自由主义的批判,使他更加深入地投身于古典政治哲学的研究。
[美]爱德华·W.萨义德 著 李琨 译
这是萨义德继《东方学》之后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复杂的著作,与《东方学》基本上不处理文学文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化与帝国主义》的问题意识建立在这样一个更深入的追问上的:“小说写作和抒情诗……是怎样参与东方主义中的普遍存在的帝国主义世界观的构造的?”由此生发的对“小说与帝国”关系的讨论,不仅像伊恩·马丁在《小说的兴起》那样把现代小说的兴起和现代资本主义相联系,重构了“现代欧洲小说诞生”的帝国主义扩张的语境,而且极富争议地把他对西方文化与帝国主义共谋关系的分析扩展到小说的形式和风格层面,认为欧洲小说在其发生学的意义上汇集了两种质素:一方面是构成小说的权威的叙述样式,另一方面则是倾向于帝国主义的复杂的思想构造。
也许我们未必完全接受萨义德的观点,但他据此观点对简·奥斯丁、狄更斯、康拉德、叶芝和加缪等一系列经典作品的读解和分析,却不能不让人叹为观止。
金冲及文丛新刊一种
向开国领袖学习工作方法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领导人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工作方法,在不同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工作方法的价值并不因时间的流逝和条件的改变而失去作用,今天我们应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地挖掘它、继承它、使用它、发展它,以加快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的进程,学习的同时也是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优良传统的最好方式,让它们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对我们国家的干部来说这是国情教育的优质读本。
拉丁文帝国(新知文库66)
随着罗马帝国打遍天下的拉丁文,曾经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虽然罗马帝国瓦解了,但拉丁文深厚的文化和知识宝库依然让这种语言流传至今。拉丁文孕育了许多文明的种子,它的文字深深影响了西方世界的各种语言,至今,所有生物物种的学名仍然以拉丁文命名。
本书讲述了拉丁文从16 世纪复兴到20 世纪中期衰落的历程,讲述了它如何在此期间从文化上团结起整个欧洲,就如同汉语维系着中国一样。本书资料丰富,分析透彻,将带你重温拉丁文及西方文化的近代史。
证据
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法医案例(新知文库01)
本书介绍了都灵的耶稣裹尸布、拿破仑·波拿巴之死、肯尼迪总统遇刺等一系列发生在世界各地的著名疑案。这些案件一直未能得出令人满意的科学结论,其中一些至今仍然未能最终结案。作者列举了这些案件中的各种相互矛盾的医学和科学证据,并揭示出人们是如何使用或者误用这些证据并影响法院判决结果的。这些案件表明,在疑难案件的侦破方面,即使是最高效的刑事证据实验室和司法鉴定也可能无法做得使所有人完全满意。本书就像一本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一样充满悬念,吸引读者不断作出各种猜测。
君主制的历史(新知文库09)
从四大古文明到现代社会,作者追踪了君主制的起源和发展,涵盖了君主政体的缘起与兴衰、王权与民众及教廷的关联、王室权威的来源、王权之间的勾结与明争暗斗、君主权力的膨胀和式微,以及近代君主立宪制的出现等内容。作者以优美的文字、翔实的资料证明,君主制是早期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漫长而古老的统治形式,它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共存关系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体制,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发挥过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战争的文化(新知文库29)
战争历来是人类津津乐道的话题,战斗本身就是巨大的,甚至是最大的快乐源泉。人类从这种诱惑中形成了一整套有关战争的文化——从部落勇士出征时涂在脸上和身上的颜料到今天的迷彩服,从恺撒的红斗篷到麦克阿瑟的玉米芯烟斗,从古希腊的盾牌图案到现代战斗机的机头装饰,从大约公元600年发明的军棋到计算机时代的空战模拟。自人类文明肇始,战争的文化就独具其传统、法律、仪式、音乐、绘画、文学和纪念建筑。
企鹅人生丛书一种
达·芬奇
[美]舍温·努兰 著 谢晗曦 译
舍温·努兰(Sherwin B. Nuland),生于1930年,作品《死亡的脸》于1994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畅销不衰。作为一名从业三十年的医师,舍温·努兰治疗了超过一万名的病人。看过太多生死之后,他成为一名作家和演说家,关注话题涉及人类的生命、死亡、心智、道德和老龄化等。其著作不仅学术内容丰富,而且深入浅出,充满对人类精神的关怀。努兰尤感兴趣的是达·芬奇在解剖与绘画领域的开拓性,但和其他为达·芬奇作传的人一样,他也感到这个人物始终难以捉摸。在好奇心强的人那里,达·芬奇永远是值得探索的。
外国现代建筑二十讲
吴焕加教授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期讲授外国现代建筑史,对于20世纪以来西方的建筑思潮、科技发展、建筑大师、社会思潮、历史大势,都有相当程度的研究,并独有自己的见解与评价。
本书以讲座的形式,历述两百年来,在历史、社会大变迁的背景下现代建筑的产生与发展及科学的进步、思想的更新对建筑发展的影响,整体仍是一种建筑史的脉络。然而与古代建筑不同的是,风格的多元化、建筑大师的角色凸现,加之对建筑作品及思潮的评价,使得本书显得支脉纷繁,线索庞杂,与古代建筑的论述面貌大为不同,更显丰富多彩。
重读日本战后史
骏台预备学校讲义录
“战后史”是理解当今日本的关键。日本如何从一个军事侵略国家转换为和平国家,如何在战争废墟上创造出经济繁荣,其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基础如何打下,当今日本社会中交错的各种势力与思潮又有着怎样的起源和脉络? 本书作者给出了通俗生动的解说。
“骏台预备学校”是日本三大预备校之一,不仅大学升学率名列前茅,还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著称。福井绅一是这所学校的“明星教师”,因不拘一格、鞭辟入里的教学风格而受到学生广泛欢迎。他怀着对“9·11”后的世界和“3·11”后的日本的危机意识,将三十年教学成果付梓成书,在日本获得了从年轻读者到老年读者的广泛喜爱。
从汉魏阴阳平衡和复仇女杰的崛起,到明清商业文化中的男性文人权力和女扮男装的表演;从20世纪前30年殖民资本商业在中国都市通过跨国广告对现代女性的普世建构,到“十七年”时期对妇女劳动的强调;从20世纪80年代社会主义性别差异历史中激发出的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思考和对性差异的再定义,到当代中国市场经济下跨性别表演所带来的商业合谋和政治挑战……
这本专集中的八篇文章涵盖两千年历史(公元前220年至21世纪),深入探讨了有关中国的性/性别在理论、历史和(跨)文化方面的别样意义和别样模式,质疑任何一种单向普世思维模式,意欲为当代中国以及世界有关性/性别以及女性主义实践的研究提供一个另类模式。
胡愈之(1896-1986),原名学愚,浙江上虞人。他是集编辑、记者、作家、翻译家、出版家于一身的杰出文化名人,是我国进步文化出版事业的先驱者,也是为民族解放、人民民主、社会改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卓越社会活动家。作为中国民主同盟的副主席、代主席,胡愈之曾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为国家领导人。他的一生无私无畏,勇于开拓,以诚交友,平易近人,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费孝通尊之为“一代师表”,夏衍誉之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静女其姝
从静宜女中走出的她们
本书记录了八位毕业于静宜女中的优秀学子的人生故事。她们是执着于信念的王佩英、生物化学家王克勤、老鲁艺任均、艺术家孙维世、从小投身革命的席佩兰(李野)、台湾女作家郭晋秀、电影表演艺术家赵抒音和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吴静芳。作为静宜人的骄傲,她们身上无时无刻不体现着新女性难能可贵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在静宜女中所受的教育是她们排除万难、奋力前行的潜在动力。通过平凡而充实的人生,她们将静宜精神代代相传。
幸福的艺术
品味幸福的25课
司徒双 完永祥 司徒完满 译
身为精神科大夫和心理治疗专家的作者,从25幅世界名画中窥见幸福,宛若25节心理辅导课,引领读者面对五味杂陈的人生,品味生存这一基本的幸福。
《论语》需要一次“解构”:一次系统地分拆,然后重构,并在重构中展现其文本原有的意义、内涵和逻辑。当用“仁”来重新结构《论语》时,令人惊奇的是,在不增不删一句一字的情况下,《论语》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孔子思想的逻辑性和深刻性,首次从文本中直接呈现。
— 钱宁
—END—
▼ 回复新书,查看往期书单
时代中的韦伯
文 | 冯克利
韦伯生活的年代,从许多方面看,我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它的最为直观的特征,用一句今天的习语来概括,即“经济的腾飞”。
达·芬奇手稿:他明白自然的心灵,而我们从未了解
文 | [美]舍温·努兰
▲ 点击图片阅读
在全部研究中,他(达·芬奇)的目标都是理解甚至完完全全进入自然的心灵,并有可能成为在自然与艺术之间的解释者。
模棱两可的士人:石涛画作的社会空间
文 | [美]乔迅
石涛山水世界中的社会政治意涵,以及现代性视野下的石涛。
----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长按二维码即可订阅
----
▲和友人交流,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回复好文,阅读更多专题文章
▲回复听课,了解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