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3.29 星期五 晴

亲子日记259 潘晶文妈妈

经常看书和不经常看书的区别

经常看书得看是看什么书,玛丽苏一类的,成功学一类的,养生保健一类的,看再多都跟那些不看书的没区别。

但是,

如果是一个经常看马克思,看毛选,看邓选,看亚当斯密之类经济政治等理论书籍的人,那么你会发现他看问题的角度会很尖锐,并且切实际。

如果是一个经常研读兵法,看战争论,看制空权,看制海权等军事类书籍的人,那么你会发现他解决问题的角度会很尖锐,并且多变。

如果是一个经常看量子力学,看相对论,研究各种理论物理学方面或者是数学方面的书籍的人,那么你会发现他看待问题的角度很广,思路清晰。

如果是一个经常看各种名著,看各种大家的文学作品,从雨果看到沈从文,从柯南道尔看到刘慈欣,那么,你会发现他一言一行都会带着书卷的气息,时常有学者的单纯浪漫。

当然,还有很多,而且,我上述的也不是绝对准确或者全面,不过这并不影响。

一个经常看书的人,会受到自己所看的书的影响,而一个已经把看书当做生活的人,则穿梭在书里书外,不随外物动而动,也不冥顽不化,固执己心。当然,这仅限于把书读活的人。把书读死的人只会剩下一滩死水,寂寥无声,不过偶尔会翻腾几个泡泡。

至于一个不经常看书的人,会受到自己生活的影响,身随于世,世变身变,心随于身,身变心变。如果出身于优渥环境,位于高层,倒也无所谓,但如果出身于寒门,位于低劣,则可能永无翻身之日。或许看似严重,实际上,这影响到一个人的眼界和肚量,影响到一个人的为人处世,进而影响到下一代,乃至下下一代,乃至之后的代代。

补:怪郁闷的,原来读书的人还要自己把着自己读了多少书,读的有多快,还得要精准的,我这也算是白读书了,罢了罢了。

不过么,倒是有个可以推荐的玩意儿给喜欢看书的人,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需要,按需则取吧,取走所需的就好。

是关于速读的玩意。有一本叫赞博速读还是博赞速读来着的书。毕竟是初中看的了,记不太清了,这家伙吧,最开始是从一本叫思维导图的书上看到的,接着找他的书的时候发现了有本关于速读的书。原本我还没咋当回事,以为是哗众取宠的玩意,不过翻了几下后觉得挺有趣的,就买回去看了。里面倒是有些不错的提升读速的方法。当然,不一定非要买这本书,现在应该网上挺多资料的,不像我那时,家贫,没什么条件上网。我嘛,打小就是书堆里泡的,谁让父母没空呢,所以底子倒还不错,原本读速是六百来字每分钟,后来是九百,再后来是一千五,当然,也就是翻了些自己方便用的法子试了试,再后来就撇下没理了。不过大概过了那么几个月吧,达到了三千字,再往后偶尔根据看的书测了测,精读是每分钟三千到四千五左右,速读则在每分钟五千字以上。哦,对了,当时我用的是划大弧线的引导视线的方法,之所以选这个还是因为以前中二病搞什么瞳术,练什么一次看三行的缘故,当时倒还用这个方法背课文了,一次看三行,一行行的看,相当于每行看三次,一遍顶三遍,实验过后感觉不错,就是费脑子,背课文挺快的。当时那个的大概原理是利用了什么视野来着的,我也给忘了,有兴趣的可以试试。当然,也可以当做提升读速的小训练。

至于诸位最后读速能有多快嘛,各有各的缘法,各有各的际遇。我曾教过我的表妹,她现在读速也挺高的,比同龄人快不少,最妙的是她也喜欢上了看书,这就足矣了。

至于效率么,也就是看没看进去,是不是真的读书而不是单纯的翻书,我觉得应该挺不错的,起码完成类似高考阅读理解那种难度什么的不成问题,看什么学术类文章,精读的话也能完全掌握内容,略读的话也能明白讲的东西,想来不算是瞎翻书。哦,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背东西快,毕竟读速快,重复次数多,记忆就是重复的过程,重复多了自然记得牢,重复的快自然记得快(笑~这给我不少的临阵磨枪的资本,毕竟背下一沓沓的资料还是挺费脑子的)。

就这样啦,想来也应该是无憾了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3.29 星期五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