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认识“刻意练习”

希腊神话中有两个神,是兄弟俩,一个叫凯洛斯,一个叫克洛诺斯。克洛诺斯主管时间的量,英文中有一个词叫编年史,(Chronicle)也就是累积的历史,它的词根就是克洛诺斯。他的弟弟叫凯洛斯,主管时间的质。我们经常说活了70岁,但记不住70个特别动人的瞬间,那个动人的瞬间其实就是时间的质。在很多时候,时间的质要比时间的量更重要。

练习一门技能与时间的长短是必不可分的,但时间的量只是其中一方面。要想将技能练到专家或者大师级别,更重要的是时间的质。

“一万小时定律”明显只从时间的量来讲述,没有讲述时间的质。而“刻意练习”,不只从时间的量来分析,并且讲述了如何从时间的质来进行练习技能。刻意练习的三要素如下:

一、定义明确的目标

二、要有立即反馈、专注

三、遇到瓶颈做不同的事,强化动机

定义明确具体的目标。                            现实生活中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但计划又是我们完成目标时所需要制定的。订计划的时候要具有可行性。什么是可行性呢?能提前预知会发生的情况,接着用woop行动工具来处理,将目标驱动我要怎么怎么,变成如果...那么....,来实行,这样效果会好很多。因为人的大脑是懒惰的,提前设置好跟真实场景相似的情况,到真的发生,大脑就会按照自己提前设置好的命令来执行,这样也就不怕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发生。

除了所订的计划要有可行性外,目标不能太好高婺远,先了解自己目前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再来制定。每个领域都会有边界,该领域的理论给出的极限是无法突破的。了解边界的存在,才不会订很多无法完成的目标。讲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为什么火电厂或者轮船上使用的涡轮蒸汽机的效率,到60%以后就无法再提高了? 因为不论工艺上如何改进,蒸汽的温度是有限的,热力学上的卡诺定理限死了特定蒸汽温度下发动机的效率的上限。有这个理论基础,做事就不至于异想天开,也不会问出为什么蒸汽机的效率到不了90%这样的傻问题,当然更不会胡来。

专注

人每天的注意力有限,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注意力。有很多学习习惯不太好的人,其中一点就是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时间虽然花了,但是效果极差,甚至没有。同一时间内只做一件事和同一时间内做几件事的注意力分配是不一样的。同一时间内专注于一件事,比较费脑力,不符合大脑的懒惰习惯,所以不控制好自己的注意力,大脑很容易走神,就会去想其他的事情去了。万维钢老师曾说过“刻意练习不好玩。学习时间长不等于用功,决定性因素是学习环境。你必须在一个不受打扰的环境中单独学习,调动大量的身体和精神资源,全力投入。如果你在打打闹闹中享受练习的过程,那就不是刻意练习。特别专注地干一件事才是最酷的。”

要有立即的反馈

在管理中最难管理的就是无形的东西,但是难管理并不代表不能管理,我们可以将无形的东西进行可视化来管理。什么是可视化呢?就是将无形的东西以图形、表格、分数,或者进度条等形势呈现出来。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自己就能很好的知道,该阶段的学习情况是什么样。之前看过一部电影,电影名字记不太清楚了。但是里面有个画面让我印象很深刻。电影里面有一个小丑,他为了能够提高自己跟观众的互动时间,他每天都到大街上站着,和来来往往的陌生人聊天,从聊天一开始他就用一支录音笔,记录下他跟陌生人聊天的内容,同时记录下每次聊天的时间长度。从一开始被拒绝到后面能跟任何陌生人聊好几分钟。无形的事物量化以后,看起来就更直观,更有利于反馈。人的大脑经常将知道误以为理解,这是学习很大的一个误区。正如万维钢所言:熟悉并不等于理解,想要真正理解,唯一的办法就是考试和测验,没有经过测验,知识只是幻觉。

遇到瓶颈做不同的事,强化动机

在练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瓶颈”,不管怎么努力,投入精力,都没有效果。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将自己的思路*升维*一下。可以思考下,是不是自己的思路出了问题,或者自己已有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在适用了,应该升级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再或者看看是不是自己抵达了该领域的边界,忘记了边界的存在导致的。借用李笑来老师的一句话“钥匙并不会简单的存在于锁头上,很多时候,钥匙并不在锁头上,需要到其他地方寻找。”

了解了如何“刻意练习”还不够,还得了解该方法的使用边界。某种工具或者方法都会有边界和局限。而“刻意练习”只有结果可控的领域,刻意练习才有用。预测股市是不可控的,所以刻意练习就很可能没用。有严格固定规则的领域,练习的作用最大,比如国际象棋;没有严格规则的领域,练习的作用非常有限比如编程、广告创意。


                      小结

“人之践则无敌”,方法是好方法,但只有通过实践,所学的知识才不会变成泡沫。

参考文章:

《我们重新认识了“执行力”》李笑来

《刻意练习解读版》万维钢

《一万小时的真相》吴伯凡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次认识“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