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沙面

又见沙面

今年的六月份,我去了一趟广州天河区的女儿家。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段,常常会无端的生出一种缅怀的情结。因为曾经的故地的缘故,专程去了一趟位于荔湾区的沙面岛,来了一次故地重游。

百多年前,沙面岛还是广州珠江边上的一个沙洲。明政府曾在此设过“华节亭”,管理海外货物的进出口。到了清代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此地划为租界,在其北面开掘出一条水道,变洲为岛。小岛作为租界的存在,历经百年,有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承载。曾有十多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最繁华时期,有九家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此经营。

以上这些叙事,都是作为国家和民族层面的记忆而存在的。

对于我个人来说,这里有着许多曾经的记忆。上世纪七十年代未,我供职在三亚港口公安局。单位业务上棣属于广州海运局和海运公安局管理。而这些上级单位的驻地,就在沙面岛上。

我们港口在这里设有一个办事处。港口公安局每年都要到广州海运公安局领取警服或枪支弹药,或人员过来业务学习。当年,广州、三亚之间有定期的客船。我被派出差广州时,多是住在沙面岛上的三亚办事处。

沙面岛上有着上百座的西方建筑群。那时还没有兴起旅游热,人的眼界极其狭小。我每一次来,都会饶有兴致的、仔细的观看这些近百年前的西洋建筑。每每看到这些与我们中华传统建筑风格迂然不同的西式洋楼,都会遥想当年的洋人在这里的生活种种情景。

广州市政府对沙面文化遗产的保护,可谓不遗余力。真要感谢那些有远见、让历史文物得以成片、完整保存下来的人。百年苍桑,文革的破坏以及后来的国内房地产大繁荣,这里的地皮可以说是寸土寸金。整个沙面岛,一百多幢、三四层高的西式建筑,却依然能完好的保留着。

当然,这里也有了一些变化。这变化之一是,岛的南面临着珠江的边上,矗立起一座香港人霍英东1980年代建的白鹅潭宾馆。这座高层宾馆,虽说是建在沙面岛上,但并没有破坏沙面的整体景观。她甚至形成了一个矗立在小岛南面的屏风。

再有就是,沙面岛的街道上的绿化更好了。种植的许多榕树樟树都维护的很好。中隔带有灌木花卉,主街道也被拓宽改造过。增加了许多情景雕塑。这些雕塑,摆在主要的道路边上。按照历史年代的进程,有明清时代广州市民的生活情景、有当年洋人在此租界生活的情景、有民国时代和解放初期市民生活情景,也有改革开放之后,现代普通人的生活情景。这一尊尊艺术雕塑,就是一个个凝止的历史画面。站在这些艺术雕塑面前,也不用像当年那样去遥思遐想,这些比真人略小一点的青铜雕塑群,就在你面前活生生展示一个个历史进程。

我故地重游的这一天,是周三。沙面岛上的小基督教堂的门是敞开着的。有许多新婚的年轻男女选择到此或在周边拍摄婚纱照。岛上有座小学。小学生正在上课。学生的活动课,是在马路中间的隔离带上上的。 我是从现代建筑群林立的天河体育馆站过来的,到了这里,仿佛是穿越了时空,一下子回到了民清时代。在沙面的厚重的历史氛围中,就有了一种浓浓的缅怀之情,有了一种晃若隔世的感觉。

慢慢品味,这种感觉还真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又见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