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56法】练习之1至3法

【文字家园】


叹(1法)

人心不古仄深深,套路飞来万两金。

虽是真情凋落处,却因套路得人心。

还君凌云木(1法)

飞檐一颗凌云木,晚发新枝晚入家。

何日花荣相映月,却还一颗寄天涯。


话凄凉(2法)

凄凉城外凄凉老,对饮凄凉对饮觞。

若问凄凉何去了,凄凉楼里话凄凉。

梨花(2法)

树没梨花寒岁了,春深何处弄花枝。

梨花点点观风月,点点梨花下黛眉。


无题(3法)

借问清明两界门,安排三万六千根。

已随多少忘川去,又见忘川几照魂?

无题(3法)

做过闲人会有时,与君亭榭数涟漪。

同风又热青梅酒,更许青梅四月期。


绝句56法的来源

      七言绝句“以其善言情而易合于乐”,“最合于诗人之陶写”, “自唐迄今千数百年,为之者众,好之者弥笃” (邵祖平《七绝诗论》)。于其作法,“宋人犹少道及,至元明清间,始多扬扢商榷,然皆破碎不全,绝无系统”(同上),今幸有冯振《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出矣。素有“广西才子”之称的冯振心先生(1897年——1983年),名振,号“自然室主人”,17岁学诗,是我国有卓著成就的教育家、出类拔萃的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杰出的近代现代诗人,有《自然室诗稿与诗词杂话》等著作传世。当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任教于上海大夏大学时,著《七言绝句作法举隅》一书,“就七言绝句之作法不同或大同而小异者,略分如干类,先博举其例,而后综籀其法”,授于门生,周振甫、冯其庸咸得其惠。《七言绝句作法举隅》一书1936年由世界书局出版。

      1985年3月北京市中国书店据以影印。1986年齐鲁书社将其与《诗词杂话》、《七言律髓》并为《诗词作法举隅》出版,新增诗例117首,而56种作法之分类未变。“《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精选了唐至清代七言绝句佳作1381首,按类比法分成56类,在每类末精当扼要地指出其艺术技巧作法的特征和奥妙之处,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研究者,凡读之,都足以发人深省”党玉敏《冯振传略》,周振甫并专门著文引介《<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小引》。


例词:

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

如:唐.贾岛《渡桑乾》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纳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以下诸种作法,绝大多数都关涉到第三句,幸读者识焉。



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

如:宋.王安石《游钟山》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闲。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明.僧德祥《爱闲》

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

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

清.江湜《舟中二绝》(其一)

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

却羡舟人挾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第3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如:宋.李遘《绝句》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

明.姚汝循《回雁峰》

回雁峰头望帝京,寒云黯黯不胜情。

贾生已道长沙远,今过长沙又几程。

欧阳永叔词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青山外”,亦此句法。


【文字家园】诗词投稿专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绝56法】练习之1至3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