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医院如何发展?
院长们有话说
▼
华西的“变”与“不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
2019年,我们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岁月如歌,华西医院的发展历程,恰如新中国一路走来,是一曲“变”与“不变”交相辉映的华丽乐章。
“变”,是医院随国强而兴、因国富而盛的真实写照。2019年,医院学科综合实力稳居国内第一方阵,诊疗技术创新百花齐放,医学科技影响力连续六年排名全国第一,自然科学基金获准连续9年破百,自然指数(Nature Index)高居全国第一、全球31位,科研经费突破6亿元……我们为彝乡马边、甘孜藏区、凉山昭觉的健康扶贫贡献“华西智慧”,通过紧密型医联体、远程医学网络、城市社区联盟践行分级诊疗,获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级党政领导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不变”,是始终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心系人民、心怀天下。2020年,即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将牢记华西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不忘责任担当,高扬公益性大旗,推进落实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深度参与健康扶贫和对口帮扶,建设“拉得出、上得去、干得好”的灾难医学救援“国家队”,做守护百姓安康的“中流砥柱”。我们将始终铭记病人至上,优化基于病种的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构建以疾病为中心的全过程、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不断改进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医疗效率、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做人民群众值得性命相托的“健康卫士”。我们将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持续探索“技术领先、伤痛最小、费用最低”的创新诊疗技术和服务模式,用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医学赋能,做医学创新和医疗卫生改革的“风向标”。
时光匆匆流逝,改变的是岁月风云,不变的是我们的初心与使命。我们定将不负人民的信任与重托,全面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向社会传递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温暖,为广大百姓谋取更多健康福祉。
以质取胜是我们的发展密码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 雷光华
2019年,我们围绕让患者“好看病、看好病”和让职工“快乐筑梦、努力追梦、幸福圆梦”两大任务,构建和优化学科建设、人才建设、医学创新、质量安全、运营管理、运行保障、考核评价、党建文化等八大体系,加快“卓越湘雅、平安湘雅、美丽湘雅、智慧湘雅、人文湘雅和幸福湘雅”建设,争创“一流学科、一流品质和一流品牌”,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高质量发展。
我们在公立医院改革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开展了多项领先的医疗新技术,实施了提升患者满意度专项整治“百日行动”,为患者带来全新的就医体验。全面启动学科分层建设,Nature&Science论文发表数在国内医院排名并列第一,SCIE和Medline数据库收录论文连续三年在国内医院排名前五,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5项,在国内医院排名第三。实施“湘雅人才工程”四大人才计划,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卫生应急、援外支边和医疗扶贫捷报频传。贯彻“全预算、全成本”理念,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这些成绩充分展现了“公勇勤慎、诚爱谦廉”的湘雅精神和“求真求确、必遂必专”的科学精神。
新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把握好时与势,按照党和政府对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呼应人民群众对看病就医高质量服务的新期待,主动融入健康中国战略,对标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深入挖掘优质资源潜能,切实控制医院运行成本,不断将“深化医改”红利转化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动力。
新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统筹好质与量。以“质”取胜是百年湘雅的发展密码,医院将加强内涵建设,重点抓好关键技术突破,打造一批有影响、原创性医疗新技术,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按照分级诊疗要求,继续控制普通门诊量和床位规模,大力发展多学科联合诊疗,把更多的资源投入疑难危重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技创新。
新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协调好内与外。我们坚信,只有基层诊疗能力提升,才能更好地体现湘雅优质医疗资源的作用。医院将坚决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决策部署,在完成医疗、教学、科研任务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六位一体”医联体湘雅模式,帮助基层医院提高诊治能力,让更多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在县域治愈。
建设更加鲜活的“邵医品牌”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 蔡秀军
岁月不居,韶光易逝。2019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改字当头、创新不止、收获满满——
紧扣国家深化医改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刀刃向内,通过内部精细化管理、完善绩效分配、推动DRGs等系列改革实践,推动医院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主动拥抱互联网、医学新技术的每一次创新,成为互联网医疗、医学人工智能行业规范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简报(第59期)专门刊发了《浙江省邵逸夫医院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提升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水平》经验做法,向全国推介我院以“互联网+”为手段,提升医疗服务、推动分级诊疗、提高群众获得感的系列创新实践。
医院获批牵头建设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联合建设综合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邵医模式”成功复制到下沙院区、双菱院区,医院平均住院日降至5.7天、病床使用率提高到96.6%,在全国公立医院名列前茅,医院综合实力和整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020年,在新的机遇和未知的挑战面前,邵逸夫医院将继续围绕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新期待,推动医院持续创新医疗服务模式,继续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让老百姓共享高质量医疗服务,为深入推进医改提供鲜活的“邵医品牌”和样本。
新的一年,医院将推进现代化医院建设,充分利用好医院在微创技术、“互联网+”等领域的后发优势,打造“最多跑一次”浙江医疗样本,推动医院水平全面提升,奋力打造医学高峰建设,保持医院国际化特色及核心竞争力,持续推广“邵医品牌”。
新的一年,医院将继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主体”的管理理念,努力打造“人文爱心医院”;积极推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落地,不断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理念融入医院发展的方方面面;扎实推进医共体建设,以“邵医品牌”为抓手,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多元化和多样化,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在传承、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凝心聚力谱写医院发展新篇章。
拥抱机遇 炼成最好中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 陈达灿
随着中医药“一法一纲要”实施、全国中医药大会的召开,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的发布,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广东省中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为行业作贡献”的发展战略,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强化高水平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持续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推动医院内涵建设及高质量发展。
医院着力推动“四支人才队伍”建设,即中医药高水平人才队伍、现代医学人才队伍、科研型人才队伍、高水平教学人才队伍。通过“集体带、带集体”“一代带二代”等师承培养模式,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之基。
医院持续加大中医优势病种和重点专科建设力度,以提高急危重疑难疾病救治能力为目标,推动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逐步形成多学科紧密协作的诊疗组运作模式。推动中医思维研究室的工作深入临床,加强中医疑难病多学科会诊工作,探索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充分利用好医院治未病、慢病服务体系优势,形成了系列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依托国家“中医康复服务能力规范化项目”建设,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
医院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积极探索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式,通过实现门诊住院全流程信息化,建设智慧药房、智慧管理平台,建设中医药临床、科研、管理数据资源中心,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开展慢病和治未病等中医特色信息化服务。
医院聚焦中医药科技创新,推动研究型医院建设。依托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建设,搭建了覆盖“临床-基础-成果转化”全链条技术平台;建立科研创新团队,实行PI制,形成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激励机制。
展望未来,广东省中医院将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传承创新发展好中医药事业为己任,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加快提升服务能力,切实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健康路上 一个孩子都不能少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院长 倪鑫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翻了一番,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大幅下降,儿童健康水平搭乘国家发展的快车不断提升。前行路上,一代代儿科医务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斗不息、探索不止。
2019年,中国现代儿科学奠基人、北京儿童医院首任院长诸福棠诞辰120周年。77年前,在战火纷飞的北平,他和同道创立了私立儿童医院,苦心经营、济世救人。新中国成立后,又义无反顾将医院捐献给了国家。他潜心胎盘球蛋白预防麻疹的研究,悉心培养现代儿科人才,为医院留下了“公慈勤和”四字明灯。
2019年,我国儿童血液肿瘤学开创者、北京儿童医院名誉院长胡亚美与世长辞,享年95岁。70年前,新中国积贫积弱,她研究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小儿营养性贫血治疗和预防方案。60年前,她又将高发的婴儿腹泻病死率由20%拉低至1%。当恶性肿瘤成为儿童健康的首要威胁时,她率先“宣战”,最终叩开了我国儿童白血病治疗的大门。
2019年,我国儿外科创始人之一、北京儿童医院张金哲教授迎来99周岁、100虚岁。老人至今仍坚守在临床一线,每周出门诊。行医70余载,为上万儿童操刀手术,各项发明达50余项。他桃李满天下,为中国儿外科在全球赢得一席之地。
2019年,无限深情始终在我们心中徜徉。怀揣对儿科先辈们的崇高敬意,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初心不变、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点亮“公慈勤和”文化明灯,引领守护儿童健康的步伐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这一年,我们不忘困难儿童,继续开展针对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家庭儿童的中国儿童健康扶贫计划,在精准健康扶贫的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这一年,我们不忘大病儿童,积极开展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医疗救治和管理工作,启动全国儿童肿瘤监测网,在提高儿童大病救治能力的路上走得更加自信;
这一年,我们不忘边远儿童,持续疏解非首都功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全国儿科医联体,推动患儿就近就医,在促进儿科同质化发展的路上走得更加宽广;
这一年,我们不忘未来儿童,不断钻研预防出生缺陷、改善儿童用药的创新手段,在加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愿与全国儿科同道携手,共同守护祖国的明天,道不偏、力不减,让健康路上,一个孩子都不少。
新起点续写“齐鲁梦想”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 陈玉国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回望2019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坚决贯彻国家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全面加强医院发展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向着“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梦想持续迈进。
2019年,医院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牵头和主体建设单位,成为国家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医院围绕综合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要求,以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各专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工作为抓手,致力于提升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诊治能力。进一步完善大急诊急救平台体系,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六大中心”建设取得成效。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门急诊服务流程进一步优化,预约诊疗、日间手术、多学科门诊、平均住院日、三四级手术比例等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医院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任务,加速实施成体系帮扶工程,一批批齐鲁专家带着医者大爱和家国情怀,积极执行国家巡回医疗、援疆、援藏、健康扶贫等任务;积极发挥区域医疗中心作用,助力分级诊疗体系落地,牵头成立专科联盟20个,分级诊疗技术协作医院体系加盟医院目前达到73家。
2020年是齐鲁医院建院130周年,也是医院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发扬“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精神,围绕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强统筹谋划,坚持内涵发展,打造高水平学科体系;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建设,弘扬医院文化,为医院改革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增强内生动力。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是我们齐鲁人的初心和使命。站在新的更高起点,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将围绕健康中国战略,以人民的就医需求为最大追求,推进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贡献新的力量。
打造神经科学“最强大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 赵国光
报国寺、长椿街、广安门、天宁塔……2019年,位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在“老街坊”的陪伴下,坚守公立医院的初心和使命,让患者满意,让政府放心。
2019年,宣武医院坚持改革与改善同步,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完成急诊改造,面积增加了2390平方米,环境焕然一新,四个中心绿色通道的建立,使接诊流程更便捷。新院区开诊后,服务患者能力大大提升,前11个月,手术量同比增加21.5%,出院病人数同比增加20.5%。依托“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远程卒中中心”开展远程医疗合作,4000余家医院入网,指导基层医院2000余家,引领提升了全国心脑血管病的防控和急救水平。
2019年,宣武医院尽心尽力做好医疗精准扶贫工作,向内蒙、宁夏等地派出21支医疗队;开展院内外志愿服务,打造品牌、传递温暖;圆满完成援疆、援藏、对口支援、人才京郊行等任务。设立北京、拉萨、玉树高原适应研究中心,为援建人员和特殊人才提供闭环式的健康管理服务。践行中国医疗队精神,派出多支短期援外医疗队。
2019年,宣武医院圆满完成建国70周年庆祝活动的医疗保障。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助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打造河北省神经医学中心;推动京冀远程医疗建设,签约河北二级以上医院180家。制定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方案,57位高水平医护人员组队保障;研发“5G移动卒中车”;设立60张研究型专用病床,对接中国脑计划;安装亚洲第一台PET/MR。“十三五”以来转化项目30多项,转化经费1.25亿元。
2020年,宣武医院将坚决落实新时期卫生健康方针,建立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以医药健康与信息技术的“双发动机”战略为指引,以学科优势带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的“最强大脑”,不断促进科技创新转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积极作为,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医院建设。
从高效管理中获取创新动力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党委书记 唐金海
2019年,我们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面推进国际化、信息化、人才优势化,进一步实施健康中国、健康江苏战略,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好医、教、研、管理、行风、公益等中心工作,加快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在2019年”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21位,较上一年再进1位;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综合排行中位列全国第9位,省内第1位,多个学科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新的一年,我们将聚力改善患者就医感受,进一步深化服务内涵,以能力提升为抓手,不断提高医疗护理服务水平。顺应国家新一轮的医改趋势和要求,充分发挥和履行好公立医院的公益责任,加快优质医疗资源积极下沉,提升基层医联体医院和技术支持医院的疾病诊疗能力。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及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模式。
新的一年,我们将狠抓医疗安全质量服务,认真执行医疗核心制度,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重点打造诊疗技术高峰。积极推进“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指导区域内危重症综合救治能力及急救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胸痛、卒中、创伤、危急重症孕产妇及危急重症新生儿五大中心建设,持续提升体外生命支持响应速度、效率、质量,为危重患者保障“一线生机”。优化重点学科结构布局,加强1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及8个省专病(科)诊疗中心建设,培育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
新的一年,我们要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纲领,加快实现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全方位夯实经济管理,积极开源节流,降低运行成本。深化科室绩效分配,保障职工待遇与医院发展同步提升。强化诊疗环节质量控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推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通过一系列高效管理为医院建设发展注入磅礴的创新动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北新主城、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宁镇扬同城化发展等战略机遇,为医院深度融合型医疗服务共同体提供配套政策支撑保障。
2020,
向着高质量发展出发!
整理:健康报记者 肖薇
编辑:杨明昊
点击下方图标,您的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