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南北朝终结,统一在即

前言:世无新事,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欲前往十三朝古都长安,心向往之,复读南北朝,翻开这片土地曾经澎湃跌宕的古事。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西安)。公元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后,令宇文恺营建东京,同年下诏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隋文帝在位年间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清明,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隋炀帝在位时期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但因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建立唐朝。619年王世充拥立的皇泰主杨侗也被废,隋朝灭亡,享国38年。(摘自百度百科)

三百年,山河分裂

此前的三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最频繁的时期,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之前,期间五胡十六国,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短的只存在过八年。滚滚长江水,目睹着割据政权的兴亡离合和人民的深重苦难,南北朝后期的长江,不仅成为割据政权的断裂带,更成为中华民族难以愈合的伤痕。统一是历史的趋势,是政治的需要,经济的要求,文化的向往,人民的渴望。此时的南朝,政治腐朽昏庸无心统一,北朝受游牧民族的牵制武力统一,天下犹如一盘乱棋。破解这个困局的英雄,没有落在南朝的政治中心建康(心疼霸天爷爷again),也北魏的政治中心洛阳,而是落在了一片荒凉苦寒之地——武川镇。

王气之地

位于大青山麓的土城梁村,距离呼和浩特市西北25公里,往北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再往北,是荒凉寂寥的大漠,这一段段静默的黄土梁所怀抱的,曾是北魏的军事要塞,武川镇。后人感叹武川镇王气之地,先后走出了北周,隋,唐三朝皇帝,左右了中国近三百年的历史。(野史:当时有一个术士,他在武川镇的时候,满目所见大街衙门中皆是帝王将相,他以为自己的相术出现了巨大的问题,就把相书都烧掉,但的确从六镇当中出现了影响整个中国以后历史的一大批政治领袖和军事领袖)。

六镇来源

公元398年,北魏占领了中原大部分地区,这个由游牧民族拓跋鲜卑建立的政权(详见:读史#孝文帝改革),将国度迁至平城(现山西大同),为了抵抗北部游牧民族柔然的攻击,拱卫平城,北魏在长城沿线设立了一系列军镇,其中有六个尤为重要,分别为武川、沃野、怀朔、抚冥、柔玄、怀荒,这就是著名的北方六镇。

北魏抵抗柔然的军事主力集中在北方六镇,六镇军将多由拓跋氏贵戚贤臣充任,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虽然远离政治核心,却不影响仕途,常被特别提拔,因此,当时人物,忻慕为之。然而,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至洛阳后,六镇地位一落千丈,真守边疆的勇士们逐渐被遗忘,成为孝文帝汉化政策的弃儿。空间的距离,扩大了政治身份的差距,留居京者,得上品通官,在镇者,便为清途所隔。

地位颠覆

流连于繁华富庶的中原,无人想到那荒凉苦寒的边塞(悲催),六镇的军将们不但失去了往日的荣耀,镇兵镇民们甚至被归入了贱民的行列。六镇集团原来是由高贵的士人们到北方去镇守,百年后被视为最低贱的军人,尤其是下层军将们,义气相投,家族联亲,关系强固,在面临强大的鄙视,强大的社会底层的压力,所激起来的反弹,联合团结反抗,是任何集团都无法比拟的。

六镇起义

六镇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牢固的家族关系,加上积聚已久的怨气,使北方六镇这片重要的卫戍之地逐渐演变成北魏最不安定的地区。公元524年三月,沃野镇民起义,揭开了六镇大起义的序幕。很快,战火席卷了北方六镇,六镇军事集团乘势起兵,经过一系列军阀混战,来自怀朔镇的高欢和来自武川镇的宇文泰主宰了北魏王朝的命运,这两位并世枭雄最终将北魏分割为东魏和西魏两个相互对峙的政权(详见:读史#北周武帝宇文邕)。北魏的分裂削弱了北方的力量,再加上塞外新兴的突厥,不作为的南朝,让中国陷入更混乱的政治割据中,国家统一的前途,更加渺茫。历史在呼唤一个强势人物,一个真正能够一统天下的君主。

显赫杨家

公元541年七月的一个深夜,一声响亮的啼哭在西魏冯翊城中响起,同州刺史杨忠的儿子诞生,他就是后来的隋文帝杨坚。从五代祖开始,世代皆在武川镇任武将,杨忠辈家族兴盛,杨忠身材魁梧、武艺绝伦,见识深远,后随宇文泰到了关西,在对东魏的战争中,战功卓著,成为宇文泰手下的重要军事将领,封为隋国公。杨坚在如此显赫家族中逐渐历练为一个勇猛精进,刚毅沉着的金刚力士。一代枭雄宇文泰曾夸赞杨坚:“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

致胜之棋,西魏府兵制

在杨坚的成长岁月里,东魏和西魏的战争从未间断,在拉锯战中,战争的天平逐渐倒向西魏。事实上在与东魏高欢集团对峙之初,局促关中一隅的,西魏宇文泰集团并没有多少优势可言,尤其是武力上,经过六镇洗礼的鲜卑武装有二十多万对归入高欢麾下,而宇文泰的军队不过区区一万人,不具备与东魏抗衡的实力。由于宇文泰武川军人的实力较弱,特别是其中的鲜卑军队数量鲜少,要稳定关中地区的政治秩序并与高欢集团相抗衡,必须依靠关中本地的汉人豪强,此前互不同属的军队与乡兵进行整编,从公元543年开始,宇文泰着手军事改革,广募关陇豪右,以増军旅,一些汉人豪族相继率领乡兵,归附宇文泰。到了公元550年,终于完成府兵制的建设,将此前一盘散沙的地方武装,打造成一个组织严密的系统。在西魏府兵制的顶端,是八位柱国大将军,除了宇文泰本人与西魏宗室元欣外,还有六位,即李虎、李弼、独孤信(后面单独说说这位爸爸)、赵贵、于谨、侯莫陈崇,在八位柱国之下,还设有十二大将军,他们都是府兵制下最重要的领兵大将,杨坚的父亲杨忠就身居十二大将军之列,正是借助府兵制,西魏军队的战斗力逐渐增强,不仅可以与东魏抗衡,而且在战略态势上日益占据优势。(骄兵必败,西魏/北周逆袭详见读史#北周武帝宇文邕),

关陇集团,政治联姻

关陇集团,关是关中,拢为拢右,指一个地区性的豪强集团,是府兵集团中高级将领、中级将领,整个关陇集团即宇文泰统治核心集团,关陇集团的意志直接表现为北周王朝的意志。成年后的杨坚,跟随父亲加入到征战的行列中,此时高欢和宇文泰的儿子高洋和宇文觉先后废帝,建立北齐北周二国,战争仍在继续。杨坚在战争中崭露头角,先后被北周皇帝授予车骑大将军,骠骑大将军,展现出超强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王者之气。

杨坚出众的才华得到了势力更大的独孤家族的赏识,这促成了一次重要的政治联姻,父亲杨忠为他迎娶了独孤家族的第七个女儿。杨坚的岳父独孤信,出身于独孤信家族,是鲜卑望族,是西魏的开国元勋,位居府兵制顶端八大柱国之一。他的长女嫁给了北周的皇帝,后来成为北周明帝皇后,第四个女儿嫁给了同是八大柱国的李虎的儿子叫李昞(没错就是李唐的李家,唐高祖父亲),即后来唐高祖李渊之母,第七个女儿嫁给了杨坚,成为隋朝文献皇后,独孤家族一门出了三个皇后,三后三朝代,独孤信成为史上第一丈人(谁赢了独孤家都不输,你爸爸还是你爸爸)。

无论是在北周还是之前的西魏,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的联姻由来已久,这得益于宇文泰的治国之策。割据关陇一隅的宇文泰,兵力财力不及东魏的高欢,文化上不如江南萧氏,当时的西魏必须寻找一个全新的政策,那就是在精神文化层面将不同民族融合,这是宇文泰在府兵制之外又一次改革,通过儒家经典周礼来改造中央官制,使汉人豪强与士人归心,同时给一些汉族军将赐予鲜卑姓氏,以达到杂糅胡汉的目的。这样,一个胡汉结合的政治同盟关陇集团登上了历史舞台,通过政治联姻加上能征善战,杨坚迅速进入关陇集团的核心。

北齐灭亡,北方统一

在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的历程中,民族政策的优劣与民族融合程度的高低始终考验着政治家的智慧,是王朝兴衰的重要杠杆。与宇文泰实行的民族融合政策不同,东魏高欢有着非常强烈的鲜卑化倾向,强大的高欢军队是高欢集团赖以生存的根基,无论是东魏还是之后的北齐,都在通过许多措施来确保他们的利益,高欢经常使用鲜卑话号令三军,鲜卑官员也普遍轻视中原士族,在民间,鲜卑人欺凌汉人同样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不仅激化了民族矛盾,也使北齐朝政迅速走向腐化,公元577年初,北周和北齐展开了最后的决战。此时,决定战争胜负的天平已经完全倒向了北周。很快,北周灭掉了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实现了从天下三分到南北的隔江对峙。在统一天下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史#南北朝终结,统一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