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父母眼中的最好,孩子就一定喜欢吗?

《傅雷家书》:父母眼中的最好,孩子就一定喜欢吗?_第1张图片

《傅雷家书》是2019年最喜欢的一本书,没有之一。

我从未见过一个父亲能够如此全方位而又细致的引导孩子。

傅雷本身是一个著名的翻译家,具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在艺术创作上给予傅聪指导不足为奇,值得敬佩的是他为此付出的精力和心血。

其中一个细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傅聪在信中屡屡提及艺术方面的希腊精神,傅雷在身体抱恙的情况下,连续一个月每日花费数小时抄出丹纳《艺术哲学》中第四编“希腊的雕塑”译稿六万余字,并添加注释,以便傅聪能更好的领略书中精髓。

反观我们身边的父母,对孩子教育虽重视,却很少有人能像傅雷先生那样付出大量心力,只为孩子能更好的理解一个知识点。他们大多只负责支付各项培训费用、买来辅导材料或者其他学习工具,看起来很努力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甚至,有些父母连看起来很努力也没有,一边要求孩子专心写作业,一边却自己肆无忌惮的娱乐。

我还不是一个母亲,但已经到了可以做母亲的年纪。我想以一个独立个体的身份,不是孩子,也不是母亲,来谈谈这本书引发的我关于孩子教育的一些想法:到底什么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全书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一个父亲对孩子深沉的、无微不至的爱,但仔细想想,这份爱又过于严苛,甚至带着一点控制欲,父亲迫切想知道孩子的所有大事小事,仿佛他不能有任何隐私。这样过分的关怀,对孩子何尝不是一种负担?带给孩子光亮的同时也留下了阴影。

傅雷先生本人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幼年教育,也是有歉意的,“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我想,这不应该只是一个父亲的觉醒。

现实生活中,太多父母都执着于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奉献给孩子,却忽略了孩子真正需要的其实是自由。而父母眼中的最好,孩子很可能并不喜欢。

就像金庸在《白马啸西风》结尾写道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

那么,终其一生做着不喜欢的事,又如何能幸福?甚至,因为生活中的一切都事先被父母定义了好与坏,孩子从一开始就不具备感知自己内心喜好的能力,这样的人生是否有些可悲?

父母应该做的是为孩子分析每一个选择背后的利与弊,然后给孩子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告诉孩子应该走哪条路。这种自主选择的能力正是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培养起来的,如果父母无论大事小事,都为孩子作主了,那么孩子将很难成为一个具备独立人格的社会人。

傅雷不是完美的父亲,世界上也没有完美的父亲。但傅雷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他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遗憾的是,笔者阅历有限,寥寥数语不足道尽书中父子情深,希望将来有机会当母亲了能为这本书写一篇精彩的长评。


我的公众号:送你1颗子弹(1是数字的1)

名字寓意:愿你一个人活得像一支队伍

不定期更新原创书评,数量不多,但一定都是经过筛选的、对我本人产生重要影响的好书。

期待我的文字遇见你,如若能为你的生活带去一丝光亮,必将不胜欢喜。

你可能感兴趣的:(《傅雷家书》:父母眼中的最好,孩子就一定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