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信数据得永生

继上一篇现代科学打破了人类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幻想和崇拜后,本篇将要谈谈2种新的科技宗教:科技人文主义、数据主义。

科技人文主义同意,智人已经成为历史,我们应该利用科技创造出神人:一种更优秀的人类形式。神人仍会保留一些基本的人类特征,但同时拥有升级后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并且能够对抗最复杂的无意识算法(人工智能)。

7万年前,认知革命改变了人类的心智,让原本毫不重要的智人成为世界的统治者、发明了文字和货币、建立了城市和帝国、创造了神和企业......这种翻天覆地的革命只是因为智人的DNA发生了一点小变化:大脑神经稍微调整了一下布线。如果未来利用科技对人类的基因组再多做一些改变,足以掀起第二次认知革命。这可能让神人接触到目前难以想象的新领域,神人将会成为整个星系的主人。

然而更新人类心智是一项非常复杂和危险的任务,即使人类克服了重重困难,突破了能够自主选择欲望的技术,科技人文主义的根本也将被颠覆。当罗密欧为爱上朱丽叶感到痛苦时,他只要带上某科技公司的头盔,就能设计自己的意志,重新选择要爱上的人。如果我们的欲望让我们不舒服,就让科技消灭这个欲望,这样一来,很多矛盾都得以解决,让痛苦消失于无形,多么令人向往!

但事情往往具有两面性,当神圣的人类变成另外一种设计品,全世界最重要的东西,人类的意志,变成可塑的可控制的设计品时,人类的价值何在?

科技人文主义的结局到此为止,目前最耐人寻味的新兴宗教是数据主义,它崇拜的既不是人也不是神,而是数据。

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
数据主义将传统的学习金字塔彻底推倒。传统的学习方法第一步要把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最后把知识转化为智能。但数据主义者认为,数据的流动量已经大到非人所能处理,人类无法再将数据转化为信息,更不用说转化为知识或智能。处理数据的工作应该交给能力远超人类大脑的电子算法。

信息自由就是最高的善

数据主义认为人类的体验并不神圣,智人并非造物主的巅峰之作,也不是未来神人的前身。人类只是创造万物互联的工具,而万物互联可能从地球向外扩张,扩展到整个星系甚至宇宙。这个宇宙数据处理系统如同上帝,无所不在,操控一切,而人类注定会并入系统之中。

人类很少真正能够想出全新的价值观。上一次提出是18世纪,人文主义革命开始宣扬人类自由、平等、博爱种种令人激动的理想。数据主义是自1789年以来,第一个真正创造新价值观的运动,而这个新价值观就是“信息自由”。

人文主义认为所有的体验发生在我们心中,我们要从自己的心里找出一切事物的意义,进而为宇宙赋予意义。数据主义则认为,经验不分享就没有价值,而我们不需要(甚至不可能)从自己心里找到意义。我们该做的,就是记录自己的体验,再连接到整个大数据流中,接着算法就会找出这些体验的意义,并告诉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在前几代人中,写日记只给自己看是很常见的人文主义习惯,但现在很多人认为,如果没有其他人读到,写了岂不是白写?

对于是什么让人优于其他动物,数据主义也有一个全新的答案。人类的体验并不比其他动物的体验优越。然而人类可以把自己的体验吟成诗、绘成画,再发表到网络上,使全球数据处理系统更为丰富,让算法把数据分发给需要的人看见,就是这样才让数据有了意义。其他动物做不到这件事,虽然动物们的各种体验可能一样深远复杂,却毫无价值。

从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走向以数据为中心的世界观,这并不是一场哲学意义上的革命,而是会真真切切影响我们的生活。所有的想法都要先改变我们的行为,接着才会改变我们的世界。

书最后给读者抛出了三个问题,下面是我的答案和思考:

1.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答:生命的成长过程真的很像一套预设的算法!每个人的成长过程,拥有的时间相同,但由于每天的经历不同(输入不同),最终拥有不同的人生(输出不同)。

2.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答:在我看来智能是可再生可复制的,无机物也可以拥有一定的智能,而意识是无可替代的,有大脑的生物才会有意识。

3.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答:到了那个时候,我还是会自主选择,任何时候我都可以选择接纳算法或者不接纳算法。比如我明明知道算法推荐的是对的,走关山大道只需要15分钟,可我偏偏要体验走民族大道是有多堵,哪怕我最后堵在路上花了35分钟!也就是说数据主义可以提供参考答案,但仅仅是参考,我更乐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参考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未来简史》:信数据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