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人师 诲人不倦

——专访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熊珍琴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是我所读的学校的校训,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将继续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这是熊珍琴老师最为真实的心声。

个人简介:熊珍琴,女,博士后,教授,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宜春学院优秀主讲教师,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投资,在《亚太经济》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与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厅级科研项目9项;2014年、2017年分别主持荣获江西省第十四、十五批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主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际贸易》;2011年、2013年获宜春市社科优秀论文二等奖。

科研无捷径 专心价最高

熊珍琴教授着迷于认识、理解科学,并为科学奥秘提供自洽性解释的学科。“如果随便问一个人:贸易是什么?得到的回答可能都会是一个字‘钱’。但是如果进一步问:‘贸易是怎样的事物’时,恐怕能够说清楚的人就不多了。”熊教授认为,贸易虽然是旧事物,但却是一个新概念,传统的认识和理解对它已经不够用了,需要探索新思想、新途径、新方法。

熊教授坚信,兴趣让人能够坚持,它是实现梦想的伟大驱动力。大学时,熊珍琴攻读的是史学专业,但考虑到就业问题和兴趣使然,她辅修了现代会计,开启了她的科研之旅。但追逐梦想的航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熊教授遇到的第一个大风浪就是博士选题了,“博士选题需要自己确定,博导要求我要有新意,要创新。当时我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创新,非常痛苦,同时还要赶着帮导师做课题,有一段时间脖子僵硬得无法转动。但这个坎过去了,就拨开云雾见天明。”科研路上,有多少痛苦就有多少狂喜。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熊教授正是如此。她从学界习以为常的经济定义入手,进行反思,于2010年发表论文《经济全球化下我国零售业应对跨国零售巨头的策略选择》,提出自己对新形势下的几点认识。2007年以来,主持与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级科研项目8项。对于荣誉,熊教授并没有放在心上,她追求的是学术思想上的认同。她表示,“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各种奖项只是对我这些年科研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是我前进的动力,它不断督促我要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要更加努力,投入更多的时间在科研上。” 


学为人师 诲人不倦_第1张图片
参加论坛



熊教授在谈到科研与社会的关系时认为,应以科学家的态度来分析自然、生活,因为“科学探索置于生活之中”,做科研的人就应该更多地与社会接触。除去教师这个职业,熊珍琴还是宜春市人大常委,宜春市特约审理员,九三学社宜春市副主委,九三学社宜春学院主委,参与社会活动比较多,她经常义务去做一些科普、科研交流活动,也在这些社会活动中得到科研的灵感。   

教学无止境 教与学相长

在教学方面,熊教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回忆道:“我的科研启蒙人是我在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导赵春明教授,他课讲得非常风趣幽默,我当初就想成为像他那样用学识征服学生的老师。”“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是熊教授所读的学校的校训,这也成为了她教书育人的准则。“在我看来,‘学为人师’是说:一个人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可以做个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行为世范’则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成为社会中的楷模。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处处为学生之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


学为人师 诲人不倦_第2张图片
正在办公的熊教授



在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时,熊教授认为教学与科研二者都很重要,“教学推动科研,科研提升教学,教与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就是古语所说的‘教学相长’。”对于高校老师来说,把握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不论对老师个人发展,还是对学校发展,以及对社会发展都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或许很多教师会觉得教学与科研是有冲突的,但是在熊教授看来,教学与科研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所以高质量的教学将会有效推动教师的科研工作。教师要上好课,绝不能局限于课程知识之内,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宽阔的眼界,这将有助于拓宽科研工作的思路和领域。

从教23年来,不管上过几轮的课,上课前一晚熊教授都要准备和整理讲义,带着最质朴的教学情怀,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点燃了一届又一届学子的学习热情。由于事情比较多,熊教授会对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教学的问题在工作时间解决好,晚上回家搞科研,因为科研花费得时间多,她几乎没有在晚上十二点前睡过觉。熊教授不断在教学的基础上开辟科研的新领地,积极寻求与自己专业研究相近的课程,找到教学与科研的相交之处。

就业无朝昔 实践出真知

作为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副院长,熊院长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大学生输送到社会。她也亲自指导过两届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的比赛,用最亲近的形象和同学们相处,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寻找问题,深入地了解现代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各种姿态。对现在在读大学生,熊院长谈到了自己看法,她表示现在的大学生其实面临的压力十分地大,有来自就业,也有来自家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毕业后的未来发展,所以学生应该学会在压力的作用下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良好的规划,使之成为自己以后发展道路上的动力。


图片发自App



在谈到良好的大学生涯规划时,熊院长分享了自身做科研的经历,“做科研贵在坚持,要持之以恒,不放弃,这就需要做好良好的规划。我会每年定一个小目标,坚持完成,假以时日,积累到一定时间,就有不错的结果。一旦松懈下来不想做,下滑就非常大。完成了目标就给自己一个大奖励,这样就有新的动力。实际上真正的按照自己的规划写好了一篇文章或做好了一个项目,那种满足感就能激励自己去实现下一个目标。所以,做大学规划也可以将自己的目标分成无数个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实现。”熊院长又结合经济与管理学院自身专业的特性说道,“经管院的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很大一部分同学都愿意大学毕业就踏上工作岗位,也有一部分同学打算考研或考公务员,对于这些同学,一定要制定好自己的规划,规划制定好之后就按着计划走,千万不要三心二意,不要因为一些子目标从而干扰到整个规划的进行,现在有很多同学在准备考研和考公务员的时候受到身边朋友的影响,放弃了考公务员或考研,跟随大流找工作,到最后却是“竹篮打水”,这种“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情况在学校是屡见不鲜,所以,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咬牙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

记者后记:教学中的她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工作中的她是一个平易近人的领导,生活中的她依旧活力四射,健康阳光。通过和熊教授的交流和相处中,我们懂得了时间合理规划和分配的重要性,也明白了没有挤不出的时间,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做的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熊教授用她的切身经历告诉我们:许多时候打败我们的往往就是我们自己,所以,遇事不要怕,要敢于直面挑战,迎难而上。


图片发自App



(学生记者 张黎明 周杨 谢苏珏)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为人师 诲人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