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

进入大学以前,我是很抗拒吃鱼的。

我爸爱吃鱼,尤其是野生的小鲫鱼,小的时候,家里吃饭总是有一盆杂烩小鲫鱼,因为小时候没耐心,而小鲫鱼又刺多肉少,我对这道菜是深恶痛绝。后来不喜欢吃鱼,究其源头,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吧。逢年过节时,我们会去奶奶家,吃饭时一道大菜就是红烧鱼块,整条的鲤鱼或是白鲢鱼被剁成大块红烧,因为要顾及当时还在世的曾祖母的口味,奶奶的鱼总是烧的味道很淡,鱼肉吃着毫无味道,所以愈加不喜欢吃鱼。

后来,曾祖母去世了,我们家也开了餐馆,奶奶便不再做饭,我也就再没机会吃过奶奶做一次好吃的红烧鱼块。我爸还是会照例每顿午饭烧一份红烧小鲫鱼,我依然对它爱不起来。

我的初中和高中都是在县城上的寄宿中学,很少有机会出去吃饭,所以,那几年更是基本不吃鱼。上了大学之后,经常有机会要出去吃饭,因此也有机会吃到各种各样的做法的各种各样的鱼,我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烤鱼,水煮鱼,酸菜鱼,豆花鱼,石锅鱼,沸腾鱼,鱼火…………我开始喜欢上了吃鱼,甚至开始迷恋上吃鱼,大学里有一年几乎顿顿都要吃鱼,如果有一天没有吃到鱼的话,就会觉得人生无望,那段时间周围的同学都被我对鱼的痴狂吓到了,那段时间大概是属猫的。

鱼肉好吃,是因为它味道鲜美,鱼的种类繁多,做法和吃法也就不尽相同。不同的鱼有不同的特质,自然有不同的烹饪方法,有的鱼适合清蒸,有的鱼适合红烧,有的鱼做汤更好,有的鱼食肉最佳,有的鱼生吃都鲜美,有的鱼腌制后才能大放异彩,只有根据不同的鱼挑选适合的技艺,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条鱼的鲜美。开始喜欢上吃鱼时,总是喜欢去吃烤鱼,烤鱼外焦里嫩,重油重辣,吃起来美味又滋味十足。现在出去吃鱼,更偏向去吃白汤的草帽石锅鱼,一尾鮰鱼处理干净后切花刀,放入石锅,仅加少许盐,葱姜,料酒和几块豆腐,盖上盖子,打开蒸汽阀焖煮5分钟,揭开盖子就会看到一锅煮得浓浓的,奶白色的鱼汤,扑面都是鱼的鲜香。吃鱼肉之前总是喜欢先盛上一碗鱼汤,浓浓的奶白色鱼汤,有鱼的鲜味儿和淡淡的腥味,可以洒一点白胡椒粉或者加一小撮葱花,提鲜去腥,尝一口,那种鲜美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因为是白汤锅,没有过多的调料,鱼肉味道很淡,但是却突出了鱼肉本身赤裸裸的鲜,肉质细嫩还带着微微的韧劲儿,让人停不下来筷子,鱼肉要在开锅后尽快吃点,煮得太老,肉就会变得老而易散,白白糟蹋了。

作为一个苏北人,老家周遭没有很多河湖,因此能吃到的鱼的种类也很少,平时吃鱼以鲤鱼和白鲢鱼居多,鲫鱼吃的也很多,但是个头普遍偏小。白鲢鱼生长速度快,产量很高,因此在市面上很常见且便宜,但是白鲢鱼刺多味腥,是我很讨厌吃的鱼。鲤鱼在我们老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镇上有一条黄河故道穿镇而过,我们吃的鲤鱼大多来自于此,小镇有条风俗叫“无鲤不成席”,但凡有人家结婚,生孩子或是孩子升学置办宴席,桌上一定要有一道鲤鱼。老家故黄河的鲤鱼个头儿大,肉质肥厚,口感细嫩鲜美。老式的宴席有八道重头菜,红烧鱼就是其中一种,传统的做法是将鲤鱼处理好后放进油锅里炸透,然后制作汤汁,将炸好的鱼放进浓厚的汤汁里炖煮浸透,然后盛出装盘,这道鱼吃起来口感奇佳,外面炸过的鱼肉浸透汤汁后有一种很香的韧感,里面的鱼肉还是很嫩的,和着汤汁一起吃鲜美可口。我的舅舅是小镇上到处给人家置办酒席的厨师,厨艺很好,我小时候唯一一道喜欢吃的鱼就是他做的红烧鱼。后来,我外出上学,小镇生活的逐渐发展,酒宴上许多传统的菜式都被新的菜品取代,那道传统的红烧鱼逐渐被做法更加健康的蒜爆鱼取代,我的舅舅也不再做老式的红烧鱼,我就再也没吃过那种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鱼了。

说起蒜爆鱼,这也是我的家乡一道很有地方特色的菜肴。蒜爆鱼,选用的也是老家故黄河的鲤鱼,处理干净后切花刀,加葱姜和盐入清水炖煮,煮到鱼肉基本上熟了以后,捞出沥干装入盘中,在鱼身上撒盐,糖,生抽和一层蒜末,锅里烧热油,加干红辣椒段和花椒爆香,然后舀出浇在鱼身上。热油一泼下去,辣椒油的香气,蒜的香气立刻升起来,鱼肉是清水煮熟的,肉质鲜嫩,裹上辣椒和蒜末,沾点辣椒油后放入口中,鲜美异常。大学后,因为开始喜欢吃鱼了,假期回家每次都要吃一次蒜爆鱼的。

羡慕江南的人们,住在长江边的人们能有一张“吃鱼时间表”:正月菜花鲈、二月刀鱼、三月鳜鱼、四月鲥鱼、五月白鱼、六月鳊鱼、七月鳗鱼、八月鲃鱼、九月鲫鱼、十月草鱼、十一月鲢鱼、十二月青鱼。不过,羡慕归羡慕,不能在江南水乡吃着各种肥美的时令鲜鱼,我在苏北的土灶旁吃一锅炖的咕嘟咕嘟的杂烩小鲫鱼也是很幸福的。

老家野生的鲫鱼依然是个头很小,我爸还是喜欢经常做杂烩小鲫鱼吃,只不过,现在的我回到家里的时候,会陪着我爸一起吃小鲫鱼,我也已经能完完整整地剔出小鲫鱼的细刺了。

吃鱼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吃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