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学术写作为何如此差劲?

引言
哈佛肯尼迪学院Stephen M. Walt教授就学生当下的学术文章为何如此不堪,如何才能写出优秀的学术文章问题发表如下文章。


正文
Andrew Sullivan(安德鲁·苏利文)一直在新开的独立博客Daily Dish上主持一个有趣的关于学术写作为何大都这么差的讨论帖。作为一个努力让我的学术写作文章清晰易懂并且想把这种重要性灌输给我的学生的人,我很感兴趣地关注着这个帖子。

首先,我并不认为问题在于没有人鼓励未来的学者们去好好写作。以我为例,我很幸运地可以在斯坦福读本科时跟随Alex George(亚历克斯·乔治)学习,并在伯克利读研究生期间师从Kenneth Waltz(肯尼斯·沃尔茨)。Waltz并没有对我的研究生论文进行大量地逐行编辑,但当他觉得我的文章模糊啰嗦,杂乱无章,或者完全混乱时会告诉我。他也会在他的研究生课程上公开谈论写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阅读诸如Fowler(富勒)的Modern English Usage(《现代英语用法》)这样的书籍,并且对众多如象鼻虫般寄生在学术写作中的时尚新词表示鄙视。

我也不认为这要归咎于期刊或大学出版社的糟糕编辑。我已在超过12家学术期刊,一家杰出的大学出版社,两家不同的商业出版商,以及大量报界舆论中发表文章。几乎与我合作过的所有的编辑对我都有很大帮助并且他们都很专注,有些编辑甚至是非常棒的。事实上,在近三十年中,我只能想到一个(不好的)案例:我的一份原稿被一名编辑弄的一团糟(实际上是一名实习编辑弄的),并且幸运地是,杂志社让我在文章现世前对(原稿遭受的)“损伤”进行修复。

那么,学术写作为何这么差劲呢?

学术写作有时很难写的一个原因是讨论的主题复杂难解并且难以用日常语言去解释。我对那些处理有关道德,时间,认知论及类似的深奥问题的哲学家非常同情,因为这些主题本身就很晦涩难懂,并且很容易在一片语言雾霾中失去读者。但这并非不可避免。一些哲学家成功地用十分清晰的散文(译者注:英文中prose泛指非韵文)去讨论深奥且有重大意义的问题。虽然你仍然需要为了理解内容而集中注意并努力思考,但这并不是因为作者写得比主题本身所需要的更难懂。

第二个原因是许多学者没有意识到发现的逻辑呈现的逻辑之间的区别。具体来说,学者得到某个特定问题的答案的过程几乎从来都不是最好的向读者解释答案的方式。但是通常来说文章和原稿读起来有点像是研究叙述,“首先我们阅读一些文献,然后我们得到如下假设,再然后我们分析假设并得到这些结果,第二天我们进行了稳定性检验,并且我们下一步准备做的是……。”

问题是这不是写一篇令人信服的文章的最好方式。一旦你知道你的论点是什么,你就会发现真正有效的写作需要你坐下来努力思考最好的向读者展现论证的方式。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想出论证的整体结构——哪个观点应该首先说明,接下来哪个观点就可以自然地或有逻辑地承接下来,如此类推。一份理想的社科文章必然应该有一个内嵌的逻辑感和结构感,目的是读者能尽可能毫不费力地通读论点及论据。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移情能力。你要能够走出你自己对于手头问题的理解,问问自己你的文字准备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思维,这个人并不了解你所知道的东西,并且甚至他起初可能压根不同意你的想法。事实上,议论文(说服性写作)不只是说服已经信服的人,一篇精心构思并且理由充分的论证能够征服怀疑者最初的反对。

为什么这很重要呢?因为质量糟糕的学术写作是没有美感且效率低下的。学者应该努力把明显的理由清楚地写出来,这能让很多人更快地理解。这么想一想:如果我多花20小时去编辑,重写并推敲一篇研究调查文章,并且这多付出的努力能够让500个人每人少花半个小时去理解我所阐述的内容,那么我就替人类净节省了230小时的功夫。

这让我了解了学术写作通常很差劲的真正原因。第一个问题是许多学者(尤其是年轻点的学者)常常把费解误以为是深奥。如果他们写了冗长笨拙的句子,并且穿插着大量术语,他们就会假定读者会赞扬他们的博学并不加批判地接受他们表达的任何内容。此外,术语是一种专业学者用来提醒普通人他们处于一个具有外人所缺乏的专业知识的群体中的方式,而且年轻学者常常害怕自己的话听起来不像个专业学者,那么无论他们的论点和证据有多可靠,读者都不相信他们所说的东西。

第二个问题是对于犯错的恐惧。如果你的文章很清晰,论点容易理解,那么读者就会理解你所阐述的内容并且他们会拖住你去解释。如果你在做预测(或者如果你阐述的理论有对未来的暗示),那么如果你的预测表述地很清晰但却没能实现,你就会很难堪。如果你的论点有明显可被验证的含意,那么别人就会进行验证,看看你的断言有多站得住脚。

但如果你的散文混乱晦涩,你的论点就能避免从各种可能的方向来作正面回复,那么读者可能就没法理解你真正阐述的内容,你也就可以通过声称自己被误解来躲避批评。(当然,有时候评论者确实会故意歪曲学术论点,但那时另一回事。)差劲的文章就这么变成了一种设计来保护作者不被批评的学术掩护形式。

在反对学术蒙昧主义的无止境的斗争中,我告诉自己的学生去读Strunk(斯特伦克)与White(怀特)的经典The Elements of Style(《问题的要素》)并且注重对简明的强调。我们很多人倾向于把文章写的过分冗长(尤其是通过使用太多副词),但是越短小通常越精悍。或者,正如Strunk和White提出的那样:
“有活力的文章必定简洁。一句话中无多余之字,一段话中无多余之句,正如绘画不应有多余线条,机器不应有多余部件。这并不是要求作者句句短小,或是避开细节仅仅概述主题,而是要每个字都有分量。”

我同样也喜欢Anthony Weston(安东尼·韦斯顿)的A Rulebook for Arguments(《论证是一门学问》),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门读本,内容关于不同议论文形式以及让写出来的论点更有说服力的方式。

最后一点,我鼓励学生去模仿他们崇拜的作家。如果你喜欢读哪些学者的书,那就读个几遍,然后试着去琢磨琢磨是什么让他们的语言如此有力。我在诸如Waltz(沃茨), Thomas Schelling(托马斯·谢林), James Scott(詹姆斯·斯科特), John Mueller(约翰·缪勒)以及Deirdre McCloskey(戴尔得丽·麦克洛斯基)等作家身上都找到了灵感。并且,你并不需要同意某人以去尊重他们的写作能力:Charles Krauthammer(查尔斯·柯翰墨)的观点常常让我震惊,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个优秀的散文家。

最后,归根结底一个学者要试图达到什么目的。如果目标仅仅是狭义的专业成就——获得终身职位,拿一份体面的工资等等,那么差劲的写作倒也不是一个巨大的阻碍,甚至可能产生一些优势。但是如果目标是在学科内以及更宽广的世界里产生影响,那么除了清晰有力的写作别无他法。问题真的非常简单:你到底想不想跟他人交流?


  1. 若对译文有疑问,可点此进入原文
  2. 如果译文有硬伤,请不留情面地指出,谢谢 _

如果我的文章因为某种原因让您感到十分充实以至于您竟然希望打赏以鼓励我继续写作从而在让我自己越发精确的同时让您越发充实,那么请……打吧,毕竟我也不介意被“充实”。

如果我的文章给您带去的充实由于没有进行任何过滤与消化结果变得毫无意义了,那么您可以随时索回打赏金额,毕竟打赏的前提是“充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译文] 学术写作为何如此差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