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三)

好花堪摘

        小时候,最艳羡的事情莫过于傣族女子的乌黑及腰长发,觉得她们平日里站在杆栏小楼晒台上,勾着头浣洗头发的样子最美不可言。在听说了傣族女子都是用淘米水洗头后,便也让妈妈把家里的淘米水都攒下来,每次洗头的时候,特意地到里面浸泡上一会儿。

        也不知淘米水是否真有功效,稍微长大点后,我的头发倒也生得又黑又亮,唯一的不好就是太滑溜,怎么也盘不出傣族姑娘们那像盘子样的发髻来。

      想到过节天里傣族的女孩子都能梳起美丽发式,簪上漂亮的花朵招摇过市,可是我却只能依靠黑纱象征性的裹出个样子,还真是让我既妒嫉又困惑。

      后来有了身边傣族同学的揭秘,我这才算是隐约知:在梳拢头发前,傣族女子们其实都事先摸上了猪油的,加上她们长期使用淘米水,头发已经逐渐变得有了黏性,于是摆弄发式的时候,也变得极其容易。显然,这位同学当时说的,是上一辈人们的古老秘法,现在什么啫哩水,别针等等,多种加持手段使将出来,哪还用再费那么多的周章。

    生活在傣族地区的汉家女孩,并不缺乏客串傣族小扑哨的体验。在本地的重大节庆活动需要进行文艺演出时,自然大家也都得穿上桶裙,盘起头发来。为了使得扮相逼真,配合上全身的着装,发间更要簪上各种鲜花形状的头饰,用以展示真正的民族风俗。

        一开始,大家发髻上簪的,还只是市面上造型简单的红色或粉色绢花,后来却渐渐多起了花式,不仅有漂亮精巧的发梳、风格各异的彩色绢花、打造奇特的闪亮银饰,更返璞归真,簪上了真实的花儿。

        事实上,本地的傣族人们习惯簪在头发上花儿只是两种:栀子花和姜苗花。两种花儿,一白一黄,前者层层迭迭;后者种花瓣零落。共同之处却是:不仅香得醉人,花瓣也都生得又柔又软。这恰是姑娘们对它们爱不释手的原因——先把头发梳理得顺顺滑滑,再把清芬又俏丽的花儿簪在发边,即便灰暗的心情,也会在瞬间变得飞扬了起来吧。

      早些时的菜市场上,最常见到场景就是:路边傣族咪涛(大娘)摆出的小摊上,半边装着糯米饭,新鲜的蔬菜,另半边却摆放着几小把鲜花。新采花儿,精心地绑成了小捆,被不起眼地摆放在塑料布上,它们并不像花店里斗艳的大花朵,明丽得明目张胆,却还是能一下就将人的心抓牢。

        只是稍微一垂眸,就总能看见:尽管柔弱得几乎经不起一下轻碰,这些花儿却仍一朵一朵,都开放得既鲜活又美丽,时时刻刻皆在安静地散发着自然的香氛。那样微怯的美丽光辉,几乎就是一场最温柔的磁袭,任谁,又能抵挡得住呢。

朝花夕拾(三)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朝花夕拾(三)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朝花夕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