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豫章书院”一事在各大平台火了一把,若有还不知道的伙伴,我在这稍微简述一下;南昌“豫章书院”,一个专收网瘾青少年的Rehab,疑被曝光用极不人道的方法“再改造”网瘾青少年,被迫用手挖粪、被钢筋抽打,导致多民青少年自杀。这条黑色产业链牟利巨大,甚至涉及地方官员勾结,狼狈为奸只手遮天……具体经过可到知乎上搜相关帖子。
本来不关注这些热点新闻的我,在床上刷着一些无脑笑话动图,正准备以愉快轻松的心情进入睡眠状态,Jane突然很激动的喊:“卧槽,好恐怖!“,连发两篇推送给我看,正是“豫章书院”,我隐隐约约觉得早上醒来发现的那张都快要掉地上的被子和我昨晚看的两篇推送有些关系。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就问Jane,“你说为什么会有这种事发生?现在都2017中国新常态了,这戒瘾所和它用的戒瘾手段都是'旧旧旧'变态吧。”“一些父母把网瘾妖魔化了,戒瘾所收一个人都几万块,牟取暴利,需求和供给恰好对上。”“为什么这些父母会舍得把孩子送去这些戒瘾所,还花上那几万块,这不是花钱买孩子难受吗?”“父母一般都不知道戒瘾所的‘手段’,父母来看望孩子时,那些孩子还被迫说一些提前背好的话。我猜父母本身就不能太接受现在的电子设备,甚至会觉得手机的智能化、电脑互联网的普及来的实在是太快了,一时接受不来,故‘妖魔化’了连带的‘网瘾’,他们又不懂的教孩子,唯有交给‘戒瘾所’,一些戒瘾所的疗法的确‘人道’且有效,但一涉及到钱,很多人就忍不住跨过那条线了。”“为什么他们不懂的教?”“孩子的学校不教、他们的父母也没教。”
父母不会,怪父母的父母没教,怪父母的父母的父母……好像这是个死循环,找不到人兴师问罪。其实若实在要找个人来喷一下,顺便说说我对这件事的本质了解的话(这是一个社会问题)
我心里倒是有一个最佳人选——孔子。
事先说明,孔子是个很伟大的人,圣人,我十分尊敬,仰慕他。
孔夫子有一个弱点,一个“致命”的弱点。相传孔夫子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能和孔夫子一起在庙堂里吃猪肉的有十个,叫十哲。换句话说,孔子收了人家三千份学费,能毕业的只有七十二个。
你们觉得他的弱点是什么?
教不好人?不对,但可以说蛮接近了。我模仿孔老夫子给大家讲一堂课看你们能不能找到他的弱点。
同学们好,我们开始上课。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停顿,瞄一下各位的表情),不患人之不己知,求为可知也。好,说完了,下课。这位同学你笑了,你应该懂了,下课来找我,我们继续聊聊。
孔子说过一句话“中上之人,可以语上也;中下之人,不可语上也。”意思是,对资质中上的人,可以说点深奥的道理,对资质中下的人就没必要了,说了他们也不懂。
有一天樊迟,一车夫,找孔子,请教孔子怎么种地,孔子说:我不如老农!出去!樊迟是个死心眼,又来找孔子,想不教种地没问题,请教孔子怎么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圃!出去!子曰:小人哉,范须也。(“小人”不指我们现代说的“小人”)
我先不揭晓答案,可以边看边想。
和孔子同一时期的柏拉图、苏格拉底,他们又是怎么教学生、传授知识的呢?他们讲哲学,更朴素点来说,逻辑。
一天,柏拉图的学生问他,老师,请问什么是人?柏拉图回答,无毛两腿动物是人,学生还是有点疑惑,然后回家把一只鸡的毛拔光,把鸡拧给老师看,老师您说这是人吗?
这是大家都学过的最基本的,大前提,小前提,三段论。(无毛两腿动物是人,拔光毛的的鸡是无毛两腿动物,鸡是人)
苏格拉底在临死前有一个著名的三段论:人总会死,我是人,我会死。至于我死后到底是谁更不幸,只有天知道。(在这强烈推荐各位看一本书《苏格拉底的申辩》,看的我热血沸腾)
就是这么简单的三段论,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第三步是什么,这个谁都懂吧,如果把这三个步骤都给你,你能按部就班吧。这和大公司的体系一样,每个岗位都有完成工作的明确步骤,所以像宝洁这类世界500强来到中国,经常虽然被挖人走,但人家就是坚挺,屹立不倒。
你说孔子和柏拉图他们的教学方法最大的不同在哪?
孔子最大的弱点是,他不会教普通人。
他不会,没办法,他只能叫你出去。至今,请各位回想一下自己的小学初中老师,他们是怎么教的。我还记得我小学的班主任,就是看成绩对待学生的,从来只关注成绩好的前十。当然,也得关注差生,和关注成绩好的学生不同的是,关注差生,是要阻止差生影响到成绩好的学生,也是“出去!”。我时不时,也会在门口站上那么一会……
他们也是学孔子的那一套,只关注那前10%。所以有一个现象是,只要你有一点才能,你的工资就会一直以比其他人要快的速度涨,而其他人只能继续待在中下层。现实的确如此,这也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一个原因。
美国人是这样教小孩《灰姑娘》的。小朋友好,你们有谁看过《灰姑娘》呢?大家都看过。那你们最不喜欢谁,最喜欢谁?最不喜欢后妈,喜欢灰姑娘!为什么你们不喜欢后妈呢?她不给灰姑娘去舞会,她是个坏人!如果你是后妈的话,你会让灰姑娘去舞会吗?有一个小男孩皱眉,小声的说,我可能不会。为什么不会呢?因为这样我的女儿就没机会嫁给王子了。所以同学你们看,后妈不是一个坏人,她只是不够好而已。
那同学们,灰姑娘是怎样去舞会的呢?有女巫帮她施魔法,有老鼠帮她做马,有南瓜车。所以有朋友帮助是很重要的哦。
如果有朋友帮她把东西都准备好了,灰姑娘自己不想去的话,她最后成功惊艳到王子吗?那应该不行。所以就算有朋友帮你,你自己最后不做决定的话,也不能成功,除了靠朋友外,最后还是得看你自己哦。
那么同学们,你们试想一下,如果灰姑娘没在十二点前回去,情况会是怎样呢?这样的话灰姑娘的东西都会变回原样,脏兮兮的。所以守时很重要,我们要做个准时的人哦。
你们有发现这个故事有些什么漏洞吗?灰姑娘的水晶鞋没有一起消失!对,你们都很聪明,所以你们看,就算犯错了也不要紧,这也阻止不了你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作家)。
那我们中国老师又是怎么教灰姑娘的?我模拟了一个场景,老师说:来,看,这个故事用了总分总!这里设置了伏笔推动故事发展!这句话凸显了人物的什么什么心情感想……
甚至到了大学,老师们第一堂课都会做的事是把不考的内容告诉我们,我们一章章划掉。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都是“实用主义”这个价值观,我们的价值观都被塑造成实用主义了。
幼儿园时期,是人价值观的最佳养成时期,但中国的幼师70%是没有资质的,小孩第一天上幼儿园,回来之后就和爸妈说再也不去上幼儿园了,因为老师打屁屁;我们看的比较多的或许是,小红花奖励。好像我们做什么事都是为了那个小红花,而不是本身做这件事的意义,这很可怕,这才是实用主义对我们最大的伤害。
很多老人退休了之后时不时就会无端端地生气,不知道干嘛才好。因为退休了,没工作,自己“没用了”,好像失去了所有的意义,所以总得找点什么东西做……
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国民综合素质的问题,教育的问题。
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又一例子是,食品安全。三聚氰胺,放;苏丹红,放;地沟油,放,把污水排到底下,管用就行,排!(污水在地下,一万年也不能自净,两个字形容:缺德)在这种教育下,国民素质明显就上不来,和西方国家差距明显。
我们的大学大多是公办的,美国的大学大多是民办的,你看哈佛、耶鲁、斯坦福等等。我们的教育是要把20%的人培养成100分,可能剩下的80%的人30分,美国则是,把你们都培养到高中毕业,国家的任务就完成了,大学是民办的,你们要上自己弄,所以他们80%的人是80分的。
有一个比较形象的类比。中国打仗,你看三国,关羽和吕布刀光剑影,两人身后几万大军腰鼓助威摇旗呐喊,击鼓的和身边摇旗的说,兄弟,你看孰胜孰败?兄弟,我见关将军处在下风,我们做好准备逃吧;西方打仗,排好队形,稳步前进,第一排的兄弟头不能缩,不能连累第二排的,只要稳住队形走过去,就赢了。
对比来看,就能发现,在中国,我们需要有一个战斗力强的人在前面和敌方一个战斗力强的人打,这时候要赢的话就需要他们身怀绝技且敢拼命,这个要求很高,就算说是个120分的要求也不为过,毕竟你得考虑一下,找这么一个有才能的人难不难,还要让他为你拼命是不是更难了?但如果是一字排开,组好阵型的冲过去,只需要你是个能拿枪的人,服从命令不要躲,就可以了,这是一个80分、甚至70分的要求,这个并不难吧?
事实上,中国是有可能发展成类似西方逻辑学的。有一群人专门研究“飞矢不动”“白马飞马”,后来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墨家的这套东西被说成是奇巧淫技,也就没能发展起来。
中国的教育,是个社会问题。我认为这是此类事情的根源。你说,如果那些父母都懂这些道理,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更好,什么最好,还会送小孩去这些“集中营”,还会分辨不了这些戒瘾所的好坏吗?你说如果小孩的价值观能从小养成好,至于沉迷网络,屡教不听吗?你说如果国民素质好,会有那么多人违背良心开这么一个集中营、戒瘾所吗?
(可能各位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情,那是因为你们三观没有歪得像他们那样啊。)
我知道,这听起来好像有点理想了,但确实,事情正在往这么一个理想的方向发展。绝大多数国家真正严重的问题并不是饥荒,而是饮食过量;人类面对流行病束手无策的时代很可能已经过去了;“和平”这个词的意义,从以前的“暂时没有战争”转变成了今天的“难以想象会有战争”;生态平衡的问题,在解决之前的所有这些问题之后就会被妥善处理;人类甚至能做到长生不死……
一代人的素质比上一代人高,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潜规则。“豫章书院”就好比桌上角落的灰尘,间隙的污物,就在眼前,但没认真注意看的话倒发现不了,所以当我们用手指划过那个角落,用扫把扫出这些污物的时候,总会觉得惊讶,天哪,怎么会这么脏,然后清洁一翻。
所以我对“豫章书院”事件的看法是,若是利益相关者素质再高一点,就根本不会有这种集体施恶的事。我坚信恶人做不道德的事,成本只会越来越高,他们只会被社会有机体逐步淘汰。这件事被披露了,好,我们赶紧清理,继续向上。
我们作为过客,都在想着搭便车,当这件事被曝光的时候,和我一样,更多的人是觉得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难以想象还会有人去这种戒瘾所,但不是自己身边的事,所以估计过几天也就把看帖子的那种义愤填膺都忘光了。
这很正常。但我们得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这和我之前稍微提到过的“元认知”有些关系,我顺便扯扯。“元认知”,即关于认知的认知。举个例子通俗来解释使用元认知的过程则是,我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样做对吗,哦原来我要这样做!多想一步,多做一步。就像我和Jane的对话一样。
我之所以写“豫章书院”,更多想表达的是,先不论社会事件,我们要对身边的事都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判断,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概念都是模棱两可的,甚至是错的,最可怕的不是不知道,而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得多问为什么,多去了解,多去思考。已经过去了的就是历史了,不论是孔圣人还是昨天的我,都成为了历史。但历史值得我们复盘,所以我有坚持每天写下几百字的复盘日记,看看我这天做了什么,我的看法是什么,做的对吗,怎样做会更好。
研究历史是为了看到更多的选择,同样,研究自己的“历史”也是为了打磨自己的价值观,看到更多选择,学会选择。知道自己能变得更好,那就得干啊,不是吗?
最后忍不住再举一个例子。
为什么西方国家都喜欢在自家门口弄草坪?你问他们,他们会说草坪好看,每家每户都有。草坪是在中世纪晚期英法两国城堡出现的,象征着贵族的高大上。因为,当时没有自动洒水器、除草器等工具,所以普通人是不会平白无故弄块草坪每天打理的,只有有钱人贵族才能玩得起这样的雅致。人们通过草坪的情况,是否出现枯草、杂草就会在心里做个判断,那家人是不是出现了什么状况。因此贵族都很注重草坪的情况,平时不能任意乱踩,直至现今草坪附近都会竖个牌子,“请勿踩踏”。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化了,除草机、自动洒水器的发明制造,人人都能管理一个草坪了,都可以享受一下本应贵族享有的权力,当一把贵族。如果知道了这段历史,我会关上购饭草坪样式的小册子,开始思考,如果我不要草坪,我建个日本风格的园艺、石林可不可以呢。从一开始只有建草坪这个大家都那么做的选择,到认真想想这个草坪到底有没有必要,还可以建些什么延伸出了更多的选择。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