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平等、有效沟通|《孩子.挑战》完结篇

断断续续,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把《孩子.挑战》认真读完。就我平时看书的速度,这算是慢的。但是有感于浮光掠影般读书对于这种工具类的、实用类的书籍阅读无用,还是决定慢下来,一边读一边结合自己养育孩子的感受,坚持写一些读后感,感受颇深。

读到最后,书中列出了“养育孩子的新原则”(见图),结合书后面的案例,对于育儿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所以,我个人认为,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孩子.挑战》与其说是一部“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不如说是一部“熊孩子养育指南”。书中有大量的案例,虽然都是发生在国外的家庭,但是你会发现,天下熊孩子都是一般黑的,比如第99页中六岁的丽塔案例(见图)。遇到这样的熊孩子,天下的父母的头皮都会发麻,狮吼功也不仅是中国特色。

那该怎么办?遵守“养育孩子的新原则”。这些新原则,归纳起来就是:尊重孩子心理发育的特点,不“俯视”孩子,不“矮化”孩子,不“取悦”孩子,尊重、平等地对待孩子,并在此基础上与孩子沟通时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

文中常提到一个词:“权利之争”。孩子和父母的冲突很多时候可以归结于“权利之争”。比如,昨晚上练琴,孩子又开始磨磨蹭蹭。我开始忍气吞声,但是孩子毫无想认真练习的迹象。到后面的忍无可忍,只能停下来,苦口婆心说教了十分钟。然后在我的强压下,孩子又练了20分钟,极不情愿。我试图强迫孩子按照我的要求练习,但是孩子却想要表现出自己谁才是真正的老板——孩子想自己做主。我反思,按照作者所言,我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在成人世界中,你也不愿意在别人的强迫下做事情。尊重不是心里想,而要表现在行动上:可以询问孩子不愿意练琴的原因?让孩子选择其他时间练琴?粗暴、简单的态度更是不可取。要倾听、注意说话语气、放松从容,“和”他们说话而不是“对”他们说话——在成人世界中也是如此,这些其实都是一些沟通的技巧。

沟通是需要花时间的,而有效的沟通不仅需要花时间,而且需要沟通主导者投入“共情”,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琢磨沟通对象的诉求,甄别诉求的合理性,寻找解决诉求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沟通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同时作为家长还要有引领的作用。这些要求即使是在成人世界中都难以完美实现,何况是亲子关系?

而当今的教育大环境是充满焦虑的,往往需要的是立即显现效果:识字量、自主阅读水平、考级、奥数刷题等等,家长哪里会花费那么多时间琢磨和孩子好好地、有效地沟通?能尊重孩子、有效沟通的家庭,要么家庭氛围是比较民主的,要么是拥有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总之焦虑感水平低于平均值。

即使《孩子.挑战》给了我们一个个解决方案,我们甚至可以按图索骥般寻找对应策略,但是效果如何,取决于父母对待孩子养育的态度,是否足够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生命体的权利,有没有想清楚自己对待孩子的教育到底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所以说,我个人认为《孩子.挑战》是从术的层面帮助我们解决亲子关系中的一些问题,而父母更需要做的是从道的层面追问如何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尊重、平等、有效沟通|《孩子.挑战》完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