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在战火中拷问人生伦理

《沉思录》:在战火中拷问人生伦理_第1张图片

每个人诞生之初是白纸一张,在人间穿行,经历了世事沧桑,经历了灯红酒绿,经历了人性善恶,经历了人情冷暖,心中难免蒙尘,需时时擦拭,保持锃亮如昔。对照初心,纠正错漏,调整航道,以防沦落为心魔的奴隶。

《沉思录》是梁实秋极为推崇的一部书,“平生翻译此书最为受累,亦以此书为受益最多”,“想见其为人,窥察其内心”。

一千多年前的一本书,既然能让人有如此丰厚的收获,必定有其过人之处。

初读《沉思录》,只拿到繁体字版,虽有些费力,还是忍不住读下去。梁实秋的译文,平拙朴实,基本忠于原著,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行文风格与梁翁颇为相似,读梁版的《沉思录》,仿佛倾听梁实秋自己的语言,自然流畅,无文化的隔阂。而这本书也是梁翁付出极多心血的作品,在翻译过程中也是对自我心性的砥砺。

马克斯·奥勒留是古罗马帝国的一国之君,在他主政的年代,国家动荡,战火频仍,民不聊生,但皇帝本人却是衣食无忧。然而马克斯并没有在权力和食色中堕落腐化,却将探究世界人生奥秘的哲学作为毕生的追求,总结自己的思考成果,遂成此书。

身处权力巅峰,又身兼哲学家的辉煌,在中外历史上皆为罕见。

《沉思录》是以另类的方式表达,并非我们所熟知的著作格式,既非小说,也非散文,而是一段段相对独立的思想火花。

这本书不需要哲学基础就可以轻易读懂,但要擦拭出它的光辉,需要我们更加沉静,甚至用我们心灵的力量。正如梁实秋曾经说过的:“历史通常保持沉睡的姿态,探寻者的目光唤醒它的生命,只有正确理解了生命的意义,才能正确地面对死亡,反之亦然。但是,灵魂永远是醒着的,进入时间的深层,生命便会呈现它的全部生动。在精神的连接中,生存和死亡的转化、时间与空间的过渡,变得自然而从容。”

我们可以想象马克斯的睿智和艰难,以及在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涯中的勤奋。无休无止的战争与心中安静祥和的哲学共存,一边是生与死的惨烈悲壮,一边是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宏远思考,一边是挥舞铁剑钢刃、收割生命的快意和勇敢,一边是看破世事无常、人间疾苦的悲天悯人情怀。

作为古罗马帝国的皇帝,马克斯具有无上威权,执掌生杀予夺的权杖,作为铁骑雄师的统帅,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冲锋陷阵,作为一名哲学家,思考更深,眼界更广,看得更远。

《沉思录》大多是在两军对垒之际写就,战火与热血,鼓号与呐喊,万千将士马革裹尸,柔软的心被猎猎冷风袭扰僵硬,麻木狂暴,嗜杀冷血。而玛克斯却在疯狂中始终保持冷静,沉思,静修,仰望星空,拷问内心。将哲学的宏大深邃与现时的琐碎繁杂结合起来,铸造出一支支犀利之箭,射向人类的贪婪、抱怨、嫉妒、失心、虚伪和盲目。

斯多亚哲学学派视理性为人的唯一,肉体只是附庸,是理性寄存的地方。历史上的哲学发展经历过许多曲折,螺旋型的发展,关键理论的形成,除了前辈哲人的贡献外,学派的开拓者功不可没,为新的哲学思想添加了新鲜的元素,通过对宇宙的观察和内心的思考,哲学家们窥探到自然的奥秘,这难能可贵的理论,指导人类进一步深入了解世界。马克斯代表的学说未必是真理,却在人类开拓世界的某一时段具有积极意义。

生与死,是每个人都曾考虑过的问题,也是马克斯苦苦思索的人性伦理中的重要环节。生是什么?死又是什么?人们丝毫没有关于生的情绪,唯独怀有对死的恐惧,因为死直接连接着未知,未知又是最可怕的妖魔。死就像一道厚重的墙,墙的另一面究竟是什么?各个时代的哲人做着不同的猜测,有的认为是虚无,有的认为是另一个世界,有的说是天堂,有的说是地狱。如果是善,那么我们将无惧死亡,如果是恶,则平添了恐惧的力量。大多宗教训导民众,心中有神,就入天堂,心中无神,则入地狱。

灵魂堕落,可下十八层地狱,可受万人唾骂。身体上的享乐和愚顽,必受灵魂的指派,前者为奴仆,后者为主宰。抱怨,嫉妒,失心,虚伪,盲目,凡此种种,皆为心魔。堕落的方式不胜枚举,结果只有一样,破坏了宇宙的道法平衡,必受谴责。而心魔常驻于心中,有万千屏障,不受内省察勘,不受警示纠偏,活脱脱一方须弥世界,反客为主据为主宰,左右人的灵魂,做些违心的事儿。心魔不除,光明难现,常思常想常拂拭,守住心,遵从道,才可能达到马克斯所说的:千变万化,唯有理性永恒。

斯多亚学派认为世界是由四种基本元素组成,万事万物皆诞生于基本元素,湮灭分解为基本元素,诞生、分解实则为元素的流动,流动则为变化,人们眼中所看到的变化,实际上仍为四种元素的根本,其实是没有变化。理性却是灵魂中的基本元素,始终保持理性的头脑,便可成就真实的自我。

真实的自我始终都在,藏于心底,其烁烁光华隐在伪装的面具后面,有时候会意兴勃发地冒出来,使久已愚钝的灵魂做暂时的激发。而大多数时间却在麻木地睡大觉,不再理会被虚伪剥夺的权力。坚持本我是件艰苦的历程,约束太多,遵循太多,条件太多,不如放开手脚摒弃理性来的轻松。而要真正成就一生,必须放弃舒适、享受、放任、小心眼,把自己置于烈火的烘烤之下,锤炼意志,陶冶情操,充实知识,修养性情,回归理性,破除一切伪装。

正直的人,怀着一腔正气,坚守着道德底线和处事原则,不畏强权,不徇私情,两袖有清风,心中有杆秤。正直的人,首先审视自我,清规戒律系于一身,不在乎旁人眼光,不避讳无端责难,浩然立于天地,美名享誉人间。正直的人是自身正、内心直,是由内向外的气场表达,而不是来自于外界的称赞,不是起于虚妄的恭维。正直的人,必然会远离谄佞、虚伪,必然会守住内心,做特立独行的朝圣者。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真正能隐藏自己的只有心底,无论山上、海边还是林野,只是外在的宁静,无干扰,无喧嚣,无诘问,无讪笑,一方天地只有你自己。然而即使这样,你的心未必能沉下来,未必能做理性的思考,未必能在万千感官中寻找真实。这样的归隐不是我们想要的。唯一值得称道的归隐是,不惧内心之外的任何搅扰,再大的声响,再惊天动地的画面,再惊世骇俗的言语,也不会在心底留痕。

马克斯在鞍马劳顿之余,面对生与死交织的战场,仍能以冷静睿智为奠基,静心沉思,在战火中拷问人生伦理,是无可争议的“大隐者”。《沉思录》一书,不仅仅是马克斯与自己对答的内心交流,更是抚慰心灵、改造自我的文化瑰宝和思想精华。

你可能感兴趣的:(《沉思录》:在战火中拷问人生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