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信号+实体

我想描述一个思维模型。这个思维模型,包括三个部分,能量,信号,实体。对于电气设备来说,能量就是它的电源,包括各种直流交流电源;信号就是为了实现它的功能,从传感器,到信号放大、处理,各环节的信号传递的过程;实体呢?实现了各功能的板件,或者电机,或者外壳,等等。

再多想一下,这个模型挺好玩的,不光是电气设备是这样的,甚至,一些交通工具,以及其他一些,人造的,能够动起来的东西,都符合这种模型的定义。比如说摩托车、汽车、船等等。它们的实体,也称之为载体,主要是起到了将能量进行转化和传递的作用。另外呢要控制这些交通工具,首先要由驾驶人员,提供一个信号,比如转向、启动、关机等信号,然后通过控制系统,或者说操作系统,使得执行机构,比如舵机、车轮,按照他们的意愿去改变和运动。

但是,如果继续畅想一下,会发现,在历史中,一些设备或者机器,也是符合这种模型的,但是这个模型可能会稍有不一样,比如说水车,它主要就是实体起到了一个能量传递的作用,但是这里边,好像就没有了信号的流动和控制。这似乎说明,以前的机器,控制化程度不高,没有信息流或者说信息含量低,功能单一。

但如果比较下当代的电脑、手机这种信息设备,又会觉得,能量和实体方面弱化了、变小了(其实更精确了),但信号更多更复杂了,实现的功能也更为多姿多彩。

如果再想下网络软件这个东西,似乎更奇异了。似乎没有实体(其实也可以算上内存中的一点空间),能量在它的外部,而信号的流动变化成为了主要方面。

假如跳出物的概念,人和各种组织群体(公司、工厂、机构等)也可以这么分析。先说一个工作的人,肉体是实体,各种吃喝包括薪酬都是能量,工作要求、命令、计划都是信号来源,并促使人去实现各种功能(完成工作任务)。再说公司这样的组织,要有设施设备员工这些实体,还要有水电煤粮这些实能量和投资或利润这样的虚能量,另外就是生产流程、组织章程、管理规定等多种信号的流动实现。这么说有些将人类物化了,实际上人类的主观意愿往往使这样工作功能实现得不那么理想化。这使得人们不觉得自己是个机器,但是作为上一阶层的老板或者资方可能就把你这么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你可能感兴趣的:(能量+信号+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