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之如梦令札记

​​打开中华诗集诗篇这扇大门,你能感受到的不只是中华文化的魅力,还有它的宏伟,它的包容;你能汲 取的也不只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还有它的趣味,它的芳华。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诗词的这种灵秀 真的会让你“沉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之如梦令札记_第1张图片

今有幸再次拜读“词中女皇”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曾被收录在初中语文课 本,也是必考必背的一首诗词。暂且先不说词中所描绘的画面场景和所寄托和表达的心境,就单单诵读 起来就能让人朗朗上口,韵味犹尽难忘却。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赵顼[xū](公元1048年5月25日―公元1085年4月1日))元丰七年甲子,公元1084 年,在山东历城西南章丘明水镇出生。当年苏轼49岁,司马光已完成巨著《资治通鉴》,其父李格非是 “苏门后四学士(李格非、廖正一、李禧、董荣)”之一,其母是宰相王珪长女,善文词。李清照6岁 前在乡生活,6岁便随父进京生活,8岁有了继母王氏,她16岁写了这篇《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这也是他的处女作,“学诗三十年”由此开始。李清照的才气都有目共睹,她是“九百年见一词后”, 还是大诗人,大金石家,其书法和绘画也是一流高手。世界女性名人除了居里夫人,中国莫属李清照。 她是一部宋代的活历史。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是忆昔词,非当时当地所作,寥寥数语,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 深意。开头两句,起的自然,似乎是随口而出,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忘了归路,又“ 误入”荷塘深处,玩乐之兴忘记船去何处。最后一句,用鸥鹭一个小戛然,就此收笔,言尽而意不尽。  全词不事雕琢,饱有一种自然之美,境界纯洁优美,以短短的尺幅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想必也可以 想象到李清照当时搁笔微笑凝思的神态之美。

李清照之如梦令札记_第2张图片

“如梦令”是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 吕调”。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双调六十六字,名“如意令”。通体以六言句为主。第一、 二句第一字平仄可以通用,第三字以用仄声为佳,第五字则以用平为宜。一二句例用对偶,故于平仄尤 不宜假借,最好以一三五字平仄相对,则更工矣。第三句为仄起平收之五言句,不用韵。第四句及末句 ,与第一、二句相同;惟第三字宜用仄声,第一字宜用平声耳。第五、六为两字迭句,叶韵;通篇扼要 之句,最宜注意。

以李存勗《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为正体:

中仄中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

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平仄,〖平仄〗,中仄仄平平仄。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其中,中:可平可仄。〖〗:例作叠韵。

平仄也是与押韵一样很自然的东西,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也是汉语本身自带的一种属性。中古汉 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 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所谓声调,指语音的 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平声 长,仄声短。简单说,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李清照的另一首以“如梦令”为词牌的诗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也叫作《如梦令·咏海棠》, 是作前首《如梦令》一年左右后所写。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咏海棠的诗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 露了内心的苦闷。篇幅虽短,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 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 表达得摇曳多姿。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不已。本词化 用了韩偓《懒起》(一名《闺意》)诗句: “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不得不说,于《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词,还待需考究的是词开头的“常”字,唐圭璋曾经指出 “常”是“尝”的误抄,他指出务必以《全芳备祖》为据,改“常”做“尝”。此说法也不无道理,也 有待更正。“尝记”意译为“经记得”或者是“记得曾经”,更能说明是一首追忆往事的小令。

通过以上两首《如梦令》,可以看出李清照前期作品表现出了少女少妇的欢乐生活和咏物之作。而写她 闺中生活,和与丈夫离别后所产生的淡淡哀愁,是她在18岁适赵明诚后的作品。对于其别号“易安居士 ”的由来也是其晚年的事情。

​​​​

李清照之如梦令札记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清照之如梦令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