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习,心收获,兴成长(八月大作业)

      今年暑假,注定充实而忙碌。为期一周的研学活动《跟着课本游北京》,之后是三天的集中培训,穿插两个月每周一次的线上培训。师生实地共学,线上线下充电,崭新的模式,满心的收获,令人兴奋的再成长。

       一、线下集中培训,众人拾柴共成长

        7月24日,正值大暑。何以解烦暑,端居香江湾。眼前无长物,自有清风来。赣州市中小学一百多位“网络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齐聚赣州,开启为期三天的应用骨干培训之旅。赣州市电教馆蔡雪荣主任丹唇微启,用温柔甜美的嗓音拉开培训序幕。

        满满当当的课程安排,简洁明了的考核内容,提前下发,让每一位学员明确学习任务,有备而来,有得而返。

        (一)小程序,大作用

        来自河北省辛集市教育局的李朝辉老师以扫码签到将学员们卷入《2.0背景下网络教研探索与实践》,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将众人的目光聚焦各种“小程序”,借助“UMU”的平台,发起“众筹”,以“确认过眼神,是否遇到对的人”“信息技术虐我千百遍,我待信息技术如初恋”等话题引发讨论,分享表达。

新学习,心收获,兴成长(八月大作业)_第1张图片

        作为理科男的李老师,有着文科生的文采,艺术生的浪漫。在原本看似枯燥的主题讲座中,穿插游戏“猜猜我教什么”,分享研修的四重境界:“石——沙——土——林”,引导学员打破刻板印象,学会接纳,学会改变,尝试跨界。游戏“猜歌名”,在笑声中,李老师巧妙地解读了歌名《得到你的人却得不到你的心》,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教育人的情怀与执着。

新学习,心收获,兴成长(八月大作业)_第2张图片

        (二)小智慧,大能量

        7月24日,来自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的蔡永老师为我们带来讲座《从教师发展规律出发设计网络工作室的活动》,他从网络工作室的培训思路、发展需求、成长规律、团队规划、活动设计、成果固化、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既有鲜活的实例,又有要素的提炼。让培训班老师对如何建设网络名师工作室有了更明晰的了解。

        蔡老师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为学员们答疑解惑。他鼓励年轻教师坚持读书,坚持写反思,与有共同愿景的同仁构建学习共同体,达到合作共赢。

        从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到群体学习,群体成长,蔡老师用自身经历告诉我们,建立网络名师工作室是一件利己利他的事,它的辐射作用可见一斑,值得我们付出努力。我们应该懂得珍惜身边的三种人:高人、贵人、小人;能够意识到三种“要”的重要性:需要、敢要、会要;需要具备潜意识中的三种“精神”:学习的精神、思考的精神、追求的精神。

新学习,心收获,兴成长(八月大作业)_第3张图片

        (三)小群体,大发展

        7月25日上午是名师案例展示,第一个亮相的是嵯峨寺小学的刘彦慧校长,她以《网络名师工作室的立身立学立命》为题,与大家分享了三个理念:名师工作室的设计必须基于区域的特点和学校的文化;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网络研修,势在必行,箭在弦上,不触即发。

        从第一次区级分享《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二次区级分享《草长莺飞,拂堤杨柳》到《深度与广度齐飞,线下共线上一色》国家级分享,让我们看到了“刘三姐党员工作室”在短短两年多时间的发展、壮大与成长。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她们尽心尽力策划每一次活动,脚踏实地做好每一次研究,有始有终落实每一次行动。

        第二个登台的是章贡区数学教研员徐莉娜老师,她就《互联网+环境下,与青年教师共成长》进行经验分享。本着服务、成长、共赢的原则,以教师专业成长为工作重点,带领教师做好课例研究的同时开展小专题研讨,引导教师在实践与反思中成长,在共同学习中形成团队意识,为章贡区小学教育事业培养一支坚实有力的高素质数学教师队伍。

        徐老师严谨认真,为落实“以关注数学本质发展核心素养”的宗旨,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1.以校本教研助力大教研抓手,突出校本教研特色,全力打造优秀教研团队,促进全区教研工作上新的台阶;2.以经典课例研究为载体,提高教师对教学的研讨探究能力,打造并培养出章贡区一支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3.以核心问题专题研讨为内容,帮助教师进一步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落实。 

         上午最后一位经验分享人是章贡区电教室主任陈旭军,“老师们,坐了这么长时间,你们累了吗?”一句问候,让大家倍感温暖。跟随陈主任的口令,全场老师舒活筋骨,抖擞精神。

        随后,陈主任就《融合创新 智慧引领》畅谈基于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应用。交流过程中既有国家方针政策的引领,又有区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实例分享。

        陈主任多次谈到“做好服务”,令人感动。试想,作为网络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我们,是否也应树立这种服务意识。

       下午,各组推选出代表分享收获,尽管每人只有短短的五分钟时间,但二十几位学员却非常珍视难得的机会,认真准备讲稿,精心制作PPT,或展示个人网络工作室,或介绍学校的具体做法,或剖析工作室不足。两个半小时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说者意犹未尽,听者受益匪浅。

        三天的培训结束了,但学习的脚步不会停止。相信有专家引领,名师为伴,赣州市网络名师工作室活动一定会精彩纷呈。

        “有梦想的人永远年少。”让我们凝心聚力,共同携手,走在追梦的路上。

        二、线上师生互动,取人之长助成长

        每周四晚六点五十,端坐电脑桌前,进入CCtalk互加计划平台,准点收看“教育信息化2.0信息素养提升班”相关课程,前两次的课程因研学活动耽误收看直播,也认真收看回放。精致的课程,干货满满,让我收获颇丰。

        1.思思老师的“自然笔记”不仅能记录自然之美,而且让你在完成它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感悟到更深层的道理。王老师介绍了做自然笔记的四个关键词:工具、合作、主题、场景。她从三个层次让我们了解了自然笔记: 1.怎样才算好的课程;2.为什么要做自然笔记;3.如何做自然笔记。
昨天继续修改自己的课程设计,利用幕布把之前的手绘图变成电子图,但是还有一点没有琢磨清楚,导图尚未弄懂,学习的将继续。

        2.思维导图是由世界大脑先生、世界创造力智商最高保持者东尼•博赞先生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创造的。他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思维工具,被誉为“大脑的瑞士军刀”。他以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用于储存、组织、优化和输出信息,它利用的就是这些自然结构的灵感,从而提高效率。两年前曾给学生推荐一本“你一学就会的思维导图》一书,并把思维导图运用于整本书的阅读。今天,一边听朱思思老师的课,一边用幕布做记录,在上一次课后作业运用幕布绘制思维导图之后,这一次更加娴熟,正所谓熟能生巧。只有不断尝试,不断运用,才能减负增效。努力朝着小思思老师所说的目标靠近,做思维的设计师,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

        3.听了陈老师的课收获不少。尤其是开篇展示的学生作品,令人震撼。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运用微信、美篇、荔枝FM、“一米阅读”、UMU等APP,与家长沟通,展示学生和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读书习惯,进行微课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以“美篇”APP应用为例,这是我极为推崇的一款APP,最初接触它,是缘于学校的游学活动。尽管每天的活动会由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但为了熟练掌握美篇制作,每天活动结束后,我挑灯夜战,把所带班级的活动用美篇展现给家长,得到家长的一致肯定,其中一个美篇内容还入选微信公众号。从此,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无论是班级活动,还是教研活动,抑或是生活感悟,我都用美篇呈现。后来,我尝试让学生用美篇写作,起初是选做,后来是必做,规定至少十幅美图,每幅图配至少四十字,选取优秀作品,集结在一个美篇当中,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热情。开始,一些家长借手机伤眼、怕孩子沉迷手机为由而拒绝下载,我便利用家长会广为宣传其作用,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选材、拍摄能力及表达能力,换一种方式练习写作,克服写作时的畏难情绪……如此种种,让家长和孩子慢慢接受。我给予孩子的最大奖励,就是为其制作专属美篇,成为许多孩子的期待,以激励、唤醒和鼓舞孩子学习的热情。其实,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有利有弊。只要我们尽己所能,让利大于弊,我相信,它就能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4.8月22日晚,走进CCtalk,跟随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钟文妙老师学习《项目式学习(PBL)设计》。明白了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源于杜威提出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通过PBL学生们主动的探索现实世界的问题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领会到更深刻的知识和技能。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提供一些关键素材构建一个环境,学生组建团队通过在此环境里解决一个开放式问题的经历来学习。它更强调学生们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技巧和能力。他们包括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计划项目以及控制项目的实施,如何加强小组沟通和合作。

        钟老师通过具体案例让我对项目式学习有了更深入而真切的了解。《小房子项目》案例为我们展现了学生、老师在这一项目中做了什么,学生是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何进行合作、探究等。在多个案例里,我们看到了学生能力的提升,自信的树立。

        课后,通过回放视频、百度搜索,项目式学习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怎样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能力,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积极思考并努力实践的。管说不练假把式,唯有行动起来,才能内化所学知识。为此,我以《我为家乡代言》为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设计。

        一、设立项目

        帮助学生了解家乡,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建设家乡的决心,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活动导入

        1.视频导入:《美丽老家,幸福赣州》。

        2.问题设定:你准备以什么为家乡代言?(古迹、美食、文化艺术、人物等)

        3.介绍项目,指导选择
提供信息资源,学生阅读。(学校网站“宋城古韵”专栏、图书馆相关书籍等)

        三、框架构建

        1.根据学生选择进行分组。

        2.小组制定计划。

        3.教师进行可行性指导。

        四、项目执行

        实地考察,分组研学。

        五、成果展示

        1.手抄报展

        2.美食分享会

        3.故事会

        4.习作分享。

        因为打卡时间紧,项目式学习设计仓促,还存在诸多不足,回想起七月初的研学活动《跟着课本游北京》,在进京之前,我们在基地培训前,我与其他六位老师分工合作,进行资料搜集、备课、PPT制作,基地培训的三节大课,由我和其中两位老师承担了授课任务,听课人数近两百人,课堂上师生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天结合《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一课反观我们的研学课程,其实也属于项目式学习。

        看来,新课程的实践并不像听课时老师们所担忧的那样,无论农村、城市,无论大班额、小班额,只要作为老师的我们,改变观念,不断学习,敢于尝试,勇于实践,一定能收获自身的成长,促进学生的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学习,心收获,兴成长(八月大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