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视界038|历史的预言

一起来,学《论语》!

论语新视界038|历史的预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子张好学好问,向孔子请教的问题也杂也多。今天他请教了一个社会历史发展问题。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2·23)

古时把30年作为一世,如果仅从模糊的历史时间概念来说,也可以把“世”解释为世代、朝代,但这在里,因为孔子讲了夏、商、周三个朝代,因此,可将“世”解释为朝代。 因,因袭、沿用、继承的意思。 损益,减少和增加。

论语新视界038|历史的预言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子张问孔子:“十世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跟商朝比,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以后如果有朝代继承周朝的礼仪制度,或减或增,只要有礼仪制度,照这样发展下去,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孔子认为,历史的发展总是有其规律的,只要思想文化制度等能够传承、延续下去,那么历史的大方向也就不会有大的变化。当然,后来的朝代也会根据其时代的变化,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作一些改变。前代一些不适宜的,会废除;当代一些新的举措,会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论语新视界038|历史的预言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思想文化特别是制度的传承,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只能靠人们的语言、生活习惯等的延续来反映。即使在现代,由于一些少数民族没有文字,其历史只能通过一些专业人才通过口述史诗等方式“口口相传”而传承下来;其他的文化,则通过服饰、饮食、生产工具等方式传承。有了文字以后,则可以通过史料的记载来传承。

但是,也存在着历史资料灭失等问题,以至于对古代思想文化的印证出现不足或者断档。

比如,孔子说过:“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3·9)

论语新视界038|历史的预言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周朝建立后,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会划出一块地方,把先朝的后裔安置在那里,建立一个小国,以使其奉其宗祀。周武王灭亡商朝后,就寻找到夏朝开国君主夏禹的后裔,将他封到杞地,主管对夏朝君主的祭祀。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后,于公元前1114年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与周为客。

征,是证明、证实的意思。文献,是两个概念。文,指历史典籍;献,指贤人,保留在故老先贤记忆里的历史(朱熹《四书集注》说:文,典籍也;献,贤人也)。

孔子说:“夏朝的礼仪制度,我能说出来,但是杞国现存的资料不足以能够证明了;殷朝的礼仪制度,我能说出来,但是宋国现存的资料不足以能够证明了。这都是由于文献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能够印证了。”

多读一些历史,去寻找一下历史发展的规律,后世还能不可知么?

论语新视界038|历史的预言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新视界038|历史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