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带给了我们什么?

       是否该去一线城市,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你需要了解一线城市和介休的区别,而要想看懂一个城市,需要看看这个城市的目标。这道理如同面试时会问你的长期职业规划,通过这个问题,能看出你值不值公司做长期的投资。看清楚一个城市的规划,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才能借力大趋势,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我看来,一线城市都在孵化创新项目,招徕人才;二线城市主打招商引资,打造国际化大都市;而三线城市则在保持地方特色,试图成为全国XX之都。对应到价值观上,创新者推崇的是陌生人社会的职业精神,不依赖人情往来,能自己解决问题,就不麻烦别人。而二线城市则需要靠人脉才能解决问题,也会因为熟人而改变规则,人们会重视集体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自由。而在三线城市,则是种族社会的价值观决定一切价值的地方,是政府的大计划大项目,而不是个体的主动性从上而下的决定了发展的轨迹。总结来说,越是大城市,就越推崇从下而上的涌现秩序,而越是小城市,就越在心底依赖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

       对自我的能动性的信心,会带来大城市的居民的一个普遍心态,即尊重证据,以及科学的方法论。正是这些inter subjective的群体认同的价值观,才带来了大城市的魅力。越是大企业,管理就越规范,使得其中的玩家不至于有庙小妖风多的悲哀。所有在大型外企工作过的人,都会对其深有体会。大城市的居民,相比小地方的人,会平均贡献更多的数据,不止是数量上多,也是类型上的丰富。所以生活在大城市,意味着要主动让自己时刻在线,也要避免在没有足够证据时发言。

       大城市的旅游业都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虽然大城市旅游的旅游收入也不会少。这是因为大城市的旅游业一般是其他事情做好了之后的副产品,比如搞好了教育,有了名校,有了享誉世界的科技园,才自然而然带来的旅游业。而二三线城市的旅游业,则是依靠传统,依靠古迹,或者靠自然的传统。用经济学的话来说,一线城市的旅游业来自于好的外部性,来自于人群聚集带来的边际成本下降。在大城市建起好的大学,新奇的建筑,分摊到每个人的成本更低,从而使的这些长期的投资在大城市变得性价比更高。

       而这将带来大城市居民普遍的第三个心态,即愿意去做长期的投资,也愿意向周围贡献出正向的“外部性”。这么说有些抽象,举个例子,大城市的人们会更在乎自己是否内身有所精进,他们自己那怕暂时贡献大于说得,也不会斤斤计较,而是对人生有一种热忱,相信“天道酬勤,功不唐捐”,从而讲点滴的努力积累成人生后半段的硕果累累。

       总结起来,自下而上的心态带来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了世界观,而相信科学和统计结果,为大城市的居民提供了健全的价值观,最终的结果是长线的价值型投资这一人生观。这些普遍的观念在大城市的居民中或多或少的体现,从而使得大城市的发展能够远超其周边的小城市。

       古人讲门当户对,更多的是心态上的匹配。如果你能在小城市时就保持大城市里的心态,那么你就一旦有了去大城市的机会,就会更快的适应。而常常被人们提起的阶级固化,则是源于人们的心态上的变化。大城市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具有大城市人的心态,小城市的人也不是全都是在心态上落后的。我们明白了上述的三条区别,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去调整习惯,去挑战过去的惯性,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留在一线城市的人。

观点来自:《城市的胜利》

大城市带给了我们什么?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贡板公社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城市带给了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