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两传谈用针

林兩傳2019.04.20桃園


鬼扯淡      用針


正在寫身體的三個軸線。這麼直觀的東西,要寫清楚,居然如此的困難。先來鬼扯淡一下。


早上在跑步機上,又看了「日本職人」,這次講一個做袖珍食物模型的藝術家,將味增湯、丼飯、定食之類的,縮小為1/12,極精細,嘆為觀止。


看了他如此細膩的切割黏土,塗抹顏料,不自覺的回想起自己用針的經驗。可能還很多老朋友記得,五、六年前的演講中,我在講針的用法時,說過我是用左手的觸覺作為用針時的依據,我的右手是沒有感覺的。真正會用針是在這幾年。


幾年前,我在一個機緣,忽然恍然大悟,原來我用針,一直沒有辦法從宏觀系統的調整進入微觀組織的世界,我的右手一直沒有感覺,唯一的原因,就是我用針太粗了。


我以前一直是用30號(0.30毫米)、32號(0.25毫米)或更粗的針,用來改變肌肉的張力。當我換成42號(0.16毫米)的針以後,我才開始看見針下的世界。


針太粗時,不同層次之間的界線,或者是左右相鄰組織之間的張力變化,基本上是感受不到的,就像拿一根粗棍子,去攪和一些纖維一樣,只是胡亂攪和,完全沒有梳理那一些纖維組織的可能。


我原本手下的覺受就清楚,用了細針,很快就能藉著針去看見針下組織之間的張力變化,相互之間的滑移方式,還原時細膩的路徑,看見肌肉、骨架跟內臟筋膜之間的關係。


古人應該做不出這麼細而堅韌有彈性的針,所以覺受不出組織間這麼實質細膩的變化,尤其是在行針時,針尖很容易一下子彎了、鈍了(仔細觸摸才知道,看不出來的),我需要一直換針才能保持那麽細膩的針感。


所謂細膩的實質針感,指的是針下組織間的滑移、分離、黏合的變化。這是左手看不見的,只有針下才能分明,左手能感受到的是身體微細的流通張力變化,是一種看見總相的微細變化,而造成這種總相變化,組織間細膩的分合是不清楚的。


所以古人一直用氣的變化,去形容這種總相。為了操縱這種總相,這時候經絡的判斷及穴位的選擇,就變得重要了。因為不清楚身體結構變化的原因,看不見組織間細膩的分合,就必須藉助一些經驗歸納的原則,去操縱這種總相的變化。


為了形容這種組織間微細變化的難以掌握,才有「空中之機,清淨而微,其來不可逢,其往不可追⋯,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門⋯」之類的文學形容。看不見差別相,要直接操縱總相,是有根本困難而講不清楚的地方的。


看見一些學生,到處學一些針的用法,心裡頗有感觸。所有的知識都會妨礙手下的清明,越好用的知識,會使你的生命越膽怯,遇到問題越容易有躲避的地方。小說裡面不是寫了,真正境界的突破,永遠是在生死之間的決鬥。真正的進步,永遠是那一些醫不好的病人,完全無所憑藉時,才能走出新的路,才能在境界上升級,知識只會妨礙這種進階。


學醫最可貴的是生命得到一份清明。用針最可貴的是看見用手看不見的世界。只有用針看見那個世界,這時手才有可能模仿針的用法,細膩的去調動微觀組織,細膩的去調氣。不然你調的氣,只是組織變化的總相,會陷在一種調時有效,氣動、氣變、氣順,一陣子又回堵回來的困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林两传谈用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