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0

时光老师提到三层关系,第一层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第二层是自己和他人的关系,第三层是自己和世界的关系,这三层关系是逐层递增的,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解决好了,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社会就是一帮人,他要在这个角色中完成对社会的适应,这个过程叫社会化,就是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的正确过程,孩子第一个社会化的地方就是幼儿园,3岁左右就要送孩子上幼儿园适应集体生活,孩子由秩序感的培养过度到“规矩”的培养,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让孩子各项能力得到发展,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弟子规》,是我国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精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来的丰厚积淀。接下来时光老师从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为大家分享了3-6岁幼儿年龄发展特点以及如何培养各种品质与能力。

《弟子规》从七个方面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第一部分讲的就是“孝”。孝为古八德(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之首,可见“孝”在中华传统道德中的地位。“孝”上下结构,其含义上下传承的关系,就是如何管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例如和父母的关系,老师的关系,领导的关系。幼儿与父母的关系处理好了,会影响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幼儿在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交往如何,都能推到她六岁之前他的家庭关系,所以幼儿期培养亲子感情尤其重要。“出则悌”,悌是指兄弟的关系,在家处理好平辈的关系,在社会上要能够顺从长上,能够事兄长。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稳定程度决定了社会的稳定程度。所以,决定家庭和睦稳定的“孝”和“悌”,就成了最为重要的做人准则,这个阶段孩子的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会延伸到他将来的一切人物关系中,所以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谨而信”其中谨多体现为个人处世的态度,即做人做事要谨慎、低调、收敛,不张扬、不冒失;信则侧重于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言过其实、不言行不一、不轻易许诺。“谨”是做事情的认真态度,培养孩子认真,耐心,坚持不懈的做事精神。“信”人无信而不立,首先是信任,信任最早是源自于家庭关系,在孩子三岁前和父母建立好信任关系特别重要,尤其是和母亲之间的信任,因为这个信任约等于对全世界的信任,如果之前这部分工作没有做好,那他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是比较难建立的,对外界的信任需要什么,怎么培养,是需要大家努力去建设的,大家可以从《曾子杀猪》的故事中体会到信任的重要性,所以家长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子女将来的成长起很大的作用,所以有见识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处处以身作则,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信”对内呢,就是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让孩子树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在将来某个时刻,能够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挫折、解决问题。自信是成功的保证,是相信自己有力量克服困难,实现一定愿望的一种情感。有自信心的人能够正确地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的知识、能力,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自信心是承受挫折,克服困难的保证。自信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它能鼓舞人们去克服困难,不断进步。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要鼓励孩子,给予孩子信任的力量。如果孩子做事情不自信怎么办呢?如何补救呢?第一,在孩子做事情不敢尝试的时候,家长要教给孩子做事情的方法。第二步,在孩子做事情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提醒他。第三步,如果孩子还是不会做,家长要给孩子指出正确的路径。“谨,信”合二为一就是信念,信念再上升就是信仰,家长要注重孩子恒心的培养。

“泛爱众”讲爱众,是从纯意识层面来认识的,既没有明确的对象,也不纯粹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特有的主张,就如文中所说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从治理国家社会的角度看,善良友爱的行为思想深入人心的越多,社会的稳定程度就越高,文明的程度也就越高。从人性本质看,“人之初,性本善”,对善的向往和对爱的需求,决定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人类的本性是不会变化的。“泛爱众”简单的来说就是热爱大众的意思,再上升一层就是社会道德的发展,对于孩子来说,无善恶,一切源于好奇心,家长要教育孩子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而亲仁”亲仁,“仁”是儒家思想的一个特有概念,春秋以前就有,孔子继承并且发展了“仁”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涵盖了小到个人理想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其属于做事层面的学习修养,教导孩子要“亲近”有贤能的人,有才能的人,有才德的人。3岁左右的孩子其中一个年龄特点就是好模仿,所以在家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在幼儿园老师要树立孩子们的榜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

“有余力,则学文”,这里所说的“文”,其内涵是多元的,读书识字是学文,再进一步能写出好文章也是学文,“文”和“道”相互对应,对文学、哲理、科学、社会等构成的更深层次的探讨,同样可以说是学文。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来说,学习能力发展特别重要,只要孩子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就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弟子规》七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如果说“孝”和“悌”是教育弟子如何对待长辈、兄弟的话,那么“谨”、“信”就是针对自身而言;“爱众”是信仰、理念、生活态度;“亲仁”则是道德境界。前六个部分归为“如何做人”。那么,“学文”就应当是一个人立于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所应具备的做事技能技巧了。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必须具备这两个大的层面的最基本的条件,缺一不可。这两个层面也是有先后之分的,首先是做人,做不好人,掌握再多的知识及做事技能技巧也是无用的,或者说对社会起到反面作用;但是,只有孝心、爱心、诚心也远远不够,没有服务社会的能力,一切都是形而上学的空谈也只会变成社会的包袱。所以对于3-6岁的幼儿,家长要改变认知,树立大教育观。真正领会教育的本质,真正明白要教什么?怎么教?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育”结果?什么样的结果才是成功的“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实现教育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