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长城,是地球在外太空的地标,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长城,早已深入中华民族精神深处,也让全世界感叹其辉煌。美国曾有位总统说过“只有一个伟大的名族,才能造的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当前热映的电影《长城》的导演张艺谋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长城是中国精神的象征。这支部队里保家卫国的情怀,也恰巧符合宋代家国情怀强烈的历史,这种精神写照就是血肉长城。

  在长城上作战,这是第一次,在大荧幕上切身的感受,震慑观目。沧桑几度峰烟里,锦绣依然怀抱中,且不讨论深陷国人双重标准评价体系中的电影《长城》的艺术性,电影本身的中国元素足矣让我们铭记历史,展望未来。面对历史,我们不仅有“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豪迈,也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现实。  

  长城是一种象征,叹其衰,奋其神。作为摄影素材,长城也为展现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无数中外摄影人为之梦牵魂绕。多少人用毕生的时间拍摄长城执着而不倦,多少人往还百次爱恋而不疲。  

    李少白老师,作为早年拍摄长城的代表人物,在国际国内有极高的知名度。他镜头下的长城,或巍峨、或悲凉、或壮美,但总能够感受一股力量,总有一种凛然正气在里面,那是用心感受的历史与现实的心灵碰撞。

    摄影,是他对于长城的喜爱方式,又可以说是长城促成了他摄影的欲望。久而久之,这也成了他的一种情结,一种与长城的不解之缘。李少白老师从他独特的审美视角,透过表象突出了长城的善和美——德乃善,法乃美。善指长城为保万民而生,美指的是其次序、秩序之美。

    以下,跟随李少白老师的“看不见长城”走近长城,看看他如何运用光影表达这一历史巨作。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比如下面这张摄影作品,采取远近构图,画面前景的石山具有极大视觉张力,当观者顺着视线往右上角移动,烽火台迅疾映入眼帘。电影《长城》里将士们齐唱过如下的歌谣: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照片对历史的定格,让人感到似乎昔日的古战场刀光剑影依然历历在目。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张艺谋在《长城》这部电影里,反复告诫我们,敌人在进步,在强大,我们更要勇于创新,开放文明。黑白长城,将岁月的沧桑印在一砖一石,将历史的警钟铭刻在斑驳的墙上。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古迹是生命的断层,它使冰冷的历史获得血肉。明、清、至到现代文明,四百多年,如鸟振翼之一瞬,如弹指一挥间。历史在这里沉寂,空气中流动着尘埃的气味。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情节,它如飞鸟般冲破岁月的尘埃,折射出历史的印记。阳光正好,风吹动着树木。脚下的长城,像一座巨大而孤独的界碑,悼念着皇帝们未能完成的梦想。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电影《长城》再现的古老烽火台上,狼烟已经不再升起,曾经的鼓角争鸣刀光剑影早已退却。长城的历史云烟,早已溶入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之中。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记得有这样的话:“时光深处,把寒凉轻盈在过往的云烟里,把牵念温暖在掌心的纹路里,以静水深流的姿势,安然着幸福。只要心存豁达,便能看到世上最美的风景。"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建筑之美,其实是它背后的抽象之美,如人类的想象力以及道德情感规范。就像康德所说,最令他震撼的是星空和人类的道德准则。长城令世界震撼,在于它在空间上制造了一种令人震惊的秩序,并且一直存留至今。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长城,有如蜿蜒盘旋的巨龙横卧之上,包揽大场景一览无遗之效果,画面的纵深感强。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缥缈如烟把长城装扮的宛若仙境。云海随风飘浮摆动,如青衣的水袖灵动飞舞。太阳时隐时现,一幅构图精巧极富神韵的天然水墨画便遥挂在天边。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荒芜到新生,再从繁盛到寂寥,长城历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们的心境,伴随着长城的四季枯荣,也在经历着轮回有序的历程。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诗人的心声可谓那段历史的最强音。陆游,刘禹锡等诗文大家风尘仆仆而来,黯然写下诗句。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1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古人对人造景观的最高评价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人造景观的终极目标是天然。长城要突出表象的美,必须借助于自然力量。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1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1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以下几张作品呈现局部破损的城墙,表现长城历经战火与岁月的沧桑。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1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1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1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重复产生韵律,产生艺术,重复得越多,韵律感越强。长城之所以被称为人类奇迹,是因为它制造出超乎想象的秩序感,让人卑微和窒息。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2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长城春花,花开时间独具特色,次第开放,一方开罢,他方登场,各领风骚,无争奇斗艳,映衬山峦。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2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T”字型构图,前景的残墙引导观者的视线伸向天边,旷远至极,给观者留下想象空间。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2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恰逢长城落雪,登峰看长城挺立而天寒。美是素净,美也是醉落云间,蓝天忘怀。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2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红日点燃了天宇,点燃了云霞,天际立刻成燎原之势,整个长城笼罩在一片红色中,烽火台那一刻在人类渺小剪影的衬托下,美而悲壮。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2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李少白老师长城作品还有含有人文地理信息,石窟顶上存有的一座长城烽火台趣味十足。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2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2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_第2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艺谋对长城历史的“悟”VS李少白对长城壮美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