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莲?李雪莲?潘金莲?一桩无头案,一段错位情


英莲?李雪莲?潘金莲?一桩无头案,一段错位情_第1张图片
原名“甄英莲”的香菱,命运的确“真应怜”

01

《红楼梦》第四回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这一桩判案因为出现的中学课本里,即使没看过《红楼梦》书的人,对这个故事也难得地熟悉。

作为索引人物之一的贾雨村,得贾府之力补授了应天府不久,就碰到了薛蟠因为强抢被拐子卖给两家的民女而打死了另一个买家的故事,而被抢的那个民女,就是书中另一个索引人物甄士隐的小女儿英莲。当然在书后面的大半部分,她的名字变成了“香菱”。

正是在这场案子中,门子祭出了这张“提纲挈领”的“护官符”,拉开了四大家族故事的序幕: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所以,这场案子重要么?不重要么?而英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重要么?不重要么?

别急着回答,先看看这个案子,贾雨村是怎么判的呢?经过门子的一番“指点”,他伪造了个“暴病身亡”给薛蟠金蝉脱壳,但如此一来,虽然案子是结了,薛蟠这厢,短时间内,是不好“诈尸”再回金陵了。

别小看这不起眼的“暴病身亡”,试想,如果薛蟠不被这样安排,他虽然也可能会上京,但未必会一呆就不走了。如果薛蟠不是常呆京城,未必会引出他们薛家母女借住贾家的一段故事。如果薛家不住贾家,薛宝钗便未必会住大观园。如果大观园没有薛宝钗什么事,也就未必引得出钗黛和宝玉这一段全书最重要的三角故事来。

那你说说,这个案子,到底重要不重要呢?

02

这当然是玩笑话,不过看官看题目该说了,这英莲的故事是逼抢伤人,欺男霸女,和李雪莲的故事没有半毛钱关系,怎么也能扯到一起呢?

那潘金莲的故事是勾搭成奸,杀嫂祭兄,匡扶正义,和李雪莲这段公案的关系,除了对当头的一个“淫”字的解读,又扯得上多少关系?

英莲?李雪莲?潘金莲?一桩无头案,一段错位情_第2张图片
青天大老爷?还是吃瓜群众?

我们看到的,是贾雨村和门子对英莲这十来年的离奇遭遇的一番品评--

雨村听了,也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上了这英莲?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且又是个多情的,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事来。这薛家纵比冯家富贵,想其为人,自姬妾众多,淫佚无度,未必及冯渊定情于一人。这正是梦幻情缘,恰遇见一对薄命儿女!且不要议论他人,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

按理说,故旧之女,说起来还是恩人,比起另一个故事里八杆子打不到的“大表姐”可是相关得多了。怎么说着说着,就变成了纯八卦和“议论他人”了?翻译一下,是不是说,凭你的故事多么错综离奇,百转千回,又与我有什么相干?若事情本来没发生也就罢了,问题是人已经死了(or 婚已经离了?),我再同情也不值半毛用处。

因此,我也没办法,只能管得了剖断我的官司,拿好我的护官符就好。

这里值得玩味的,和李雪莲的故事中出现的人物一样,这些人都不太关心她们本来的诉求或是非,而是关心这个案子本身何时完结。其实他们也不关心这个案子结果本身,而关心得是能不能堵住由这个案子而引发的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枝节。其实他们也不关心这个案子本身的复杂和关联,而关心得是能不能大事化小,无形无声地平息一场对他们乌纱帽构成威胁的大风波。

李雪莲这段颠沛流离的时光,我们都是旁观者

03

一个英莲,她的出现,不过是红楼梦一场大戏的序幕,是曹雪芹草灰蛇线青梗峰下一段孽缘的起始。

一个潘金莲,她的人生,不过是水浒传中,好汉武松为了反上梁山,献上的充满道德感和使命感的一纸投名状。

一个李雪莲,她的经历,不过是让我们看看,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自有它的荒谬,也自有它的无奈。看看你选择的不认命,拉扯上了一堆的人,这个同情分赚得,有点勉强。

生命正如那一叶在惊涛骇浪中颠簸着的小舟,偶尔停靠,之后却不知被引入哪一个新的河道,再试看它飘向何方。

英莲认命了,她放任自己,迅速洗刷了曾托付终身却死于非命的冯公子的印记,委身于薛蟠这个纨绔后就已无力反抗,虽然在蜷缩躲避中迎来了几年短暂而美好的时光,但终抵不过脆弱的生命在疾风暴雨中悄然凋落。

在故事的刻意安排下,前夫的意外死亡,终于使李雪莲,也在横冲直闯了多年后,重新回到了原本的河道。一桩无解的公案,一段错付的爱恨,一腔看似无理的执著,都在故事结束时,她和县长--那个被她掀起的风浪掀偏了的小船的意外重逢中,云淡风轻,而后慢慢地消散了。

你不是潘金莲,也不是李雪莲,你依旧只是你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英莲?李雪莲?潘金莲?一桩无头案,一段错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