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爱神森吉德玛的传说
本文是一颗怪味豆,试图从舞剧、电影、长诗中的森吉德玛传说出发,带领读者开始一段问情之旅。
茫茫雪原,漠风呜咽。
一位面容清丽的蒙古族女子慢慢闭上了眼睛,平静地睡过去了。
风把晶莹剔透的雪粒吹在她的脸庞,有一粒,在她的眼角化了,好似一滴残泪,缓缓、缓缓地滚落下来……
一只手轻轻地擦去了姑娘脸上的那滴“雪泪”,怕惊醒她似的,又轻轻地把她拢起、搂在怀里。搂起这位姑娘的,是一位年轻魁梧的小伙子,他面容悲戚,向着远方,一步一步慢慢走去……
雪野上,是一串悠远而寂寥的脚印。
冬天慢慢融化。
春天来了。
草原虽然还是一片枯黄,可丝丝暧意还是渗进了人们心里。
驿站。
一群人围着观看写在墙上的一片字迹。
蓦地,一阵如泣如诉的马头琴声拔向高空。
人群外,一位面容清癯的小伙子,端着一柄马头琴,缓慢而深沉地拉动琴弓。他的眼神深遂如水,悲伤仿佛要顺着那里流下来:
从那弦子的一端生出美妙的乐曲嗬,从你的内心里倾吐出温存细语嗬,想起了你的聪明智慧,啊,森吉德玛,纵然提着黄金的水桶,何处寻觅?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玛。
生的比那东海的水还要清澈嗬,如果能在人世上获得再生,啊,森吉德玛但愿我们能在一起自由生活。啊,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玛。
生的比那碧海的水还要清秀嗬,想起了你的聪明才智。啊,森吉德玛就是从青春盼到衰老也毫不怨尤。啊,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玛。
生的比那潺潺流水还要清秀嗬,想起了你的聪明灵巧。啊,森吉德玛今生不能相聚来世也要同欢。啊,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玛。
……
时光如水,在茫茫草原漫漶开来。这忧伤的吟唱,穿越时空,响彻在今人的心间,回荡在2015年6月16日夜晚的鄂尔多斯大剧院。
一曲清音酹芳魂
时隔几十年之后,这个流传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部落聚居地区的动人故事,再一次以浓墨重彩的调子,来到人们中间。
这就是最新编排的舞剧,《森吉德玛》。
这一晚,森吉德玛以华丽的姿态重回人间。
森吉德玛是一位聪明美丽的蒙族姑娘,爱上了一位勤劳的青年。他们的爱情不幸受到阻挠,森吉德玛被迫嫁给财主家。青年日夜思念,常常远道而来,在她的屋旁留恋徘徊,但无法相见。有一天,他们终于冲破重重障碍相见了,但森吉德玛却因相思过度、心力交瘁,不幸昏死。
森吉德玛的恋人在回家途中边走边唱,把歌词写在道旁和旅店的墙壁上。失去心爱的人,他悲痛欲绝,跳崖自尽以身殉情。
自尽之前,森吉德玛的恋人沿路写下的故事,犹如一片忧伤的种子,在民间的土壤里开出一路心花,摇曳多姿,顾盼生辉。
我听此曲,仿佛看到森吉德玛的恋人打马从远方走来,马蹄声时疾时徐,初始的乐句吟唱就像一粒种子,随后的曲调皆以此句为基调,时而似高声呼唤,时而似低声泣诉。高时凄恻柔婉,低时如泣如诉。阴阳两隔,人鬼殊途,凄婉的爱恋之情如在眼前。
1945年,作曲家贺绿汀把《森吉德玛》改编为管弦乐曲,纯洁美丽的森吉德玛,还有她一往情深的恋人,从此走向了世界。而《森吉德玛》也成为贺绿汀的管弦乐代表作。
在这出华美的舞剧拉开帷幕之前,请大家再次聆听这曲如怨如慕的清音绝响,走进“草原梁祝”的至深之境:
碧绿的湖水 明亮的蓝天比不上你的纯洁啊呵依
金色芳香的桂花也比不上你的美丽啊呵依
聪明的姑娘 森吉德玛我时刻想念着你啊呵依
森吉德玛啊呵依
狠心的爹娘为什么把你远嫁到天边唉达
再也不能相见呐 森吉德玛
跨上了骏马 离别了家乡
哪怕路途多遥远 啊呵依
为了寻找你呀我走遍了茫茫草原啊呵依
心上的姑娘呀森吉德玛你如今在哪里啊呵依
森吉德玛啊呵依
为了你我受尽了草原的风霜望穿了双眼唉达依
然不能相见呐 森吉德玛
……
庙会上,全旗首富德利格尔的独生女儿森吉德玛,钟情于在摔跤比赛中击败群雄一举夺魁的青年牧奴布日固德。而她的花容月貌却引起了正在选美的小王爷的垂涎与觊觎之心。
繁花盛开的草原。森吉德玛思念着布日固德。当她驯服一匹桀骜不驯的烈马而被拖拉在地的危急时刻,布日固德赶来救了她。爱情之花盛开在二人的心中。不料,德利格尔已接受了小王爷的聘礼,厄运在威胁着这对初恋的情人。
沙原深处。森吉德玛逃出府院与布日固德相会。他们决心向命运挑战,与恶势力抗争——以天地作证,花木为媒,就地成婚。但是,王府布下了天罗地网。二人被虏,森吉德玛以死相胁,逼使王府管家放走了布日固德。
王府内厅。盛大的婚宴在举行中。身着"乌吉"霞帔的新娘森吉德玛被迎亲队伍簇拥而上。她如临地狱之门,悲愤交集,肝胆欲裂。
蒙古包中,森吉德玛已绝食抗婚五六天。小王爷使尽多种手段,但无济于事。森吉德玛在昏睡的幻觉中与布日固德幸福相会……但幻影终于破灭。布日固德冒死来营救森吉德玛。心力交瘁的森吉德玛安详地死在了情人的怀抱。布日固德悲恸欲绝,发誓生前不能相聚,九泉之下也要与心上人重续前缘。
整出舞剧的大致情节如上所述。
当晚,我从舞剧《森吉德玛》序幕的音乐中,就听到了隐隐约约的不祥,这不祥让我心神不宁、坐立不安——已经有太久未曾直接与悲剧对面,当晚,当我坐在台下,咫尺之遥,音乐、色彩、韵律裹挟着草原的风,扑面而来。悲剧的氛围让人肃然。
开场布景的营造如诗如画、曼妙如斯。在美丽动人的森吉德玛和勇武英俊的布日固德即将走上真爱之途前,草原上的风声过耳,牧草柔媚,仿佛在为他们的爱情招摇起舞。这样的爱情必将传扬,必将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因为,这是布日固德和森吉德玛。
当其后的一幕又一幕场景在眼前变换更迭时,我发现一个特点:人们的站位总是在有意无意间成一字型或雁翅型。尤其是当布日固德和森吉德玛出场时,温婉的曲调中,两人翩翩起舞,贴地飞翔,活脱就是两只相依相恋的大雁在相遇、交颈、缠绵、逡巡。我为编导的匠心独运而激动,而血脉奔涌。这是一种高妙的技巧——将人的感情,尤其是爱情借用某种形式外化,让它更直观、更鲜活,更可感,更直指人心。
其实,这就是两只离群的大雁,他们的离开非为其他,只为自由的爱情和爱情的自由。而其他人物:王爷、王妃、小王爷、森吉德玛的父亲,他们也是一群大雁,只是,他们是眼睛被俗世遮蔽的大雁,看不到真爱的光芒,只是踩着欲望的鼓点低徊在占有的田地上空,听不到高拔于天上的布日固德和森吉德玛为了真爱孤独的哀鸣。
女舞者森吉德玛对男舞者布日固德的情是勾连的、缠绵的、喜悦的、热烈的,某一场中,有一段情景是反映二人相会的。演员此刻动作极尽缠绵,身体舒张,浓烈的爱意似乎在他们的每个毛孔中都能散发出来——这大概就是舞剧独特的魅力吧。
而此时,女舞者的一个动作在瞬间将我的灵魂勾连出来,我仿佛一下就飞到了台上,在和她起舞。这个动作就是:当二人如慕如诉、如歌如舞、如影随行地在辽阔的草原上互诉衷肠时,森吉德玛背向着布日固德,身体直立,一条腿却瞬时勾向布日固德的肩,随即,布日固德拥住森吉德玛,两人的身体与灵魂在那一刻,完美交融。
这一勾,死去活来,一往情深。
这一勾,整台舞剧就有了一个赖以存在的理由,一个飞升于空中的灵魂,一个足以让观者心惊而魄动的瞬间。
爱情是盲目的,我觉得这是他者的眼光,而他者总是一个貌似麻木而冷漠的存在。其实,在情天恨海的俗世红尘,当真正的爱情来临时,于有幸沐浴其中的男女来说,这何尝不是一场让人灵台清明的修行。我觉得是。森吉德玛和布日固德更是。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一点,蒙汉无不同,古今无不同。碧云天、黄花地中的离人泪,与风起辽远的草原深处两只挣扎和逃离的大雁,在精神与意境上,是一脉相承的,甚至是形成了一种不同民族之间关于真爱的完美诠释与奇妙互文。真爱中的隐忍、孤绝、呵护、守望、观照,对于深陷爱情的男女来说,这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是他们的修行之路——这一刻,接近于佛境,无我,无世界,无涯,无痛,亦无忧怖。
被迫分离的一对痴情男女在梦中相见,真是梦魂相牵,如泣如诉。那一刻,相信观者一定会眼中有泪,心中有伤。而造就这一切的,恰是此段中的配乐——马头琴独奏。
看到此处,我回想起许多年前,曾在巴音昌呼格草原上的一座蒙古包里,聆听了一回马头琴独奏的《梁祝》。
那一晚,我被牢牢地钉在座位上,当《梁祝》的旋律从琴弦中如水银泻地般沉郁而苍桑地流淌而出时,我醉了,痛了,忘了——真正的悲喜,质地纯正的爱情,无论借用何种介质,都可以让人感知到它动人肺腑的力量。
那一晚,听完马头琴演奏的《梁祝》,我觉得灵魂就漫步在茫茫草原无法自拔,而我在那一刻也成了草原上蹄声嗒嗒的马,愿与挟风而来的大雁相伴相依,直到终老。
无独有偶,在属于舞剧《森吉德玛》的夜晚,再次有幸聆听马头琴独奏。这段独奏中,森吉德玛与布日固德的交绕、缠绵、离愁、别绪,简直要从琴弦中走出来。此时,舞台上含泪而舞的一对情人,成了马头琴声中的一对精魂,一对哀鸣声声、不离不弃的爱的精魂。
真爱是自由的,因为真爱是一种成全。当你化身为雁,我愿是蓝天,若即若离、相依相恋,叫你生生世世,飞不出我阔大无边的爱。
真爱又是痴迷的,因为真爱是一种相依相守的陪伴,一生一世。不,三生三世。当你化身为雁,我也身为雁,与你一起飞过人世寒暑、寂寞苍凉。
佛说,世间人都是站在三生石上的精魂。当我们有幸随风而舞,并在风中遇到另一个与己一样痴绝的情人,这当是人世之间最为恬美和动人的事物之一了吧。
我又回想起了二十八年前,在一间简陋的教室里,有一堂音乐课。一个天真的孩子,翻开面前的音乐书,一行黑字映入他的眼中:森吉德玛。
当老师为他们唱出其中的旋律时,这个孩子的心中就觉得有两只大雁在草原上飞过,哀婉、凄绝。这段旋律、这个意象,穿过茫茫尘世,一路跋涉到今天,一路跋涉到二十八年后的舞台剧《森吉德玛》面前。
当舞台灯暗,当森吉德玛和布日固德成为飞向草原深处的一对不灭的精魂时,这个长大的孩子,他的眼睛湿润了——原来,森吉德玛,还有她的爱情,一直活在他心中。
为了爱情的自由,为了自由的爱情。有一位名叫元好问的痴绝古人,在几百年前,当他遇到了两只为爱而死的大雁时,他以心为墨,用爱作笔,替这两只大雁发出了最后的哀鸣: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舞剧中的森吉德玛,不绝如缕的爱情高音。
我想问问你敢不敢
在电影《森吉德玛》中,森吉德玛的心上人名叫捷尔戈。不知为什么,这个名字和舞剧《森吉德玛》中的“布日固德”相去甚远,倒是和长篇叙事诗《森吉德玛》中的“吉尔嗄郎”比较相近。这是这篇长文第三部分中的事情了,这里暂时不提。
请小伙伴们跟着我开始这场边看边吐槽(不喜欢看着电影而旁边又有个事逼叨逼叨的人可以在此打住了)的贱贱的电影之旅。
孤苦无依的森吉德玛被叔叔卖给了台吉府牧主的儿子作妻子,森吉德玛把假扮新郎前来迎亲的牧奴捷尔戈当成了真正的新郎,不禁对英俊健壮的捷尔戈萌生好感。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后面会有许多连环曲折的故事呢?
小伙伴们,不是这样的。
这是一部拍摄于八十年代的电影,在我看来,该片的剧情很散淡,甚至能和后世的所谓“文艺片”一较高下。节奏无比舒缓,却又没留给你什么尿点,全剧的主线和节奏其实都是由森吉德玛和恋人的情感起伏来把控的。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在进入影片之前,简单介绍一下情况:
《森吉德玛》拍摄于1985年,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出品,编剧鲁子荣,导演陈达,所属类型为彩色剧情片。
顺便提一嘴,演员斯琴高娃出现在这部影片中,对,你没猜错,就是后来很牛逼的那个斯琴高娃。在这部影片中,她扮演了台吉府牧主之妻杜玛一角儿,这部片子里,她的演技就已经很成熟了,可见,那句老话应该改一改:是金子,很早就会发光。
比起舞剧中的森吉德玛形象来,电影中的森吉德玛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隐忍、含蓄。可是,看完全片之后,我感觉不是这样的。
下面,不太牛逼的我将用文字带着牛逼的你们,进入影片:
迎亲的队伍半道上被新郎的母亲杜玛派出的家人催促了两趟,原因是,她的烟鬼儿子快要断气了。我勒个去,这叫什么事?可是,就在这时,新娘子森吉德玛的盖头被一阵大风刮走,挂在半崖的树上。
捷尔戈冒险帮她找回了盖头。
森吉德玛对他顿生好感。
半夜,幽暗枯寂的洞房里。
是不是觉得洞房不应该是这样的?可是,这部片子里的洞房就是这样的,因为这里面是杜玛活死人一样的烟鬼儿子。
躲在床帐子里的新郎要水喝。森吉德玛忍着巨大的痛苦和失落把水递过去,结果,新郎还没喝到水,就挂掉了(难道是渴死的?)也就是说,森吉德玛还没见到新郎的面儿,他就挂了。
接下来就是埋葬新郎。喇嘛们诵完经,人们双手齐推,让高处的黄沙一泻而下,把停在沙弯深处的盛放新郎的“龛”埋掉了。此时,画面对切至满眼含泪的森吉德玛脸上:
这个意味是很明显的,黄沙漫漫,葬掉的岂止是早早就挂掉的新郎?更是正当妙龄的森吉德玛的爱情与幸福。森吉德玛此时的泪水显然不是为连面都没见到的新郎而流的,她是在为自己的命运与遭遇而哀哭。
接下来,心如死灰的森吉德玛就一心服侍婆婆杜玛,悉心操持家务。
要知道,草原上的牧民生活其实要干很多繁杂的活计,根本不是小伙伴们看到或想象的那样:骑着马儿唱着歌,一群牛羊满山坡,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地下的美女也一朵朵。不是这样的。起码森吉德玛不是过着这样的生活。
每天,她要赶着大片羊群去放牧。羊群回来之后,还要忙着挤牛奶,还要做饭什么的(我很奇怪,这家大户人家为什么没有其他女佣)。所以说,此时的森吉德玛相当于婆婆杜玛的廉价小保姆。
牧奴(小伙伴们对这个词应该是理解的吧,顾名思义,牧奴就是给牧主放牧的奴隶)捷尔戈其实在心里对森吉德玛暗含着深深的情愫。
月夜,海子旁边,满地清光映射着他满含情思的双眼,可惜,他知道自己的身份,是绝无可能与森吉德玛之间有什么瓜葛的。最后,愤愤不平的他向水里扔了块石子儿,激起无穷涟漪,其实这也正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说到此处,我又想插一句:这个导演真的很有范儿,影片中像这种借用外在之物来揭示人物内心情绪的技艺,他运用的很成熟也很精准,毫无违和感。正是有了这些手法,从而使得电影看起来节奏舒缓、情绪深沉,感觉细腻而丰满。
再比如,对捷尔戈心生爱意却又在起初极力压制自己的森吉德玛,有一次在给捷尔戈送中饭的时候,看到腹部有着八块肌的捷尔戈正在奋力挥动着斧头砍柴。此时,森吉德玛没有惊动捷尔戈,而是站在一边痴痴地打量了许久。此时的镜头带着浓厚的主观意味,从一个青春女纸的视角,来感受捷尔戈这个青春男纸的健硕身材所带来的美感。
嗯,用现在的话来说,人和蛇可以恋上,人和妖可以恋上,人和虫子都可以恋上,那么,人和人呢?那还用说吗。森吉德玛一往无前地恋上了捷尔戈。可是,捷尔戈这货就像放羊放傻了一样,硬是东躲西闪、欲迎还拒。当然,我知道,他不傻,一点都不傻。放羊只能把羊放傻,怎么会把人放傻呢?
压制着捷尔戈浓烈情欲的,不是别的,就是他头脑中深深的身份和门第观念:一个奴隶是不可能也不应该爱上自己的主子的。
导演对这一点把握的相当好。他让整部片子都笼罩在一片深深的压抑中,森吉德玛的热烈、主动、大胆;捷尔戈的怯懦、被动、退缩,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果大家有兴趣看看这部老片子,想认识认识森吉德玛在电影中的样子,那么,你们在看的时候注意一下:森吉德玛在和捷尔戈说话的时候,眼神是期盼的、热情的、明亮的、直视的;而捷尔戈呢,他的眼睛是躲闪的、漠然的、压抑的、看向别处的。在这一点上,两位演员的表演是特别准确而到位的。
既然有爱,就要说出来。
森吉德玛就是这样做的。她向婆婆杜玛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杜玛其实对森吉德玛和捷尔戈之间的感情是知道的,可是,她并没有直接出来阻拦和驳斥。原因是:她和森吉德玛有着相似的经历。
杜玛年轻时恋上了自己家管家的儿子,可是家人认为两家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坚决反对。后来,反对有效,杜玛被迫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人,并在丈夫早逝之后,多年守寡。碍于种种原因,虽然和早先的情人明铺暗盖,却始终没法明正言顺地走在一起,就这样让爱情变成了奸情。
杜玛看着森吉德玛正在经历着和自己一样的命运,她的心里有了惺惺相惜的同情与理解。她假借着讲别人的故事,含泪给森吉德玛讲述了自己的悲苦一生。
剧情发展到此处,如果细心一些,观众当可体会到一种命运的轮回之感:杜玛是老了的森吉德玛,森吉德玛是年轻时的杜玛,两人的爱情与命运互为迭代与分形,让影片陡增厚重之感。
后世的很多很牛逼的电影,编导者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迭代与分形的手段来增加影片的厚度与可看性。而这部老片的编导者在几十年之前就具备了这种意识,真的是很牛逼。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很多小伙伴要问:什么是分形与迭代?
嗯,举个例子:相信大家都见过俄罗斯套娃。那个最大的和那个最小的,不论多大多小,它的样式是一模一样的。也就是说,大的中有小的,小的中也有大的。所谓分形就是,你揭开一层,还有一层,揭开一层,还有一层……每层除了体积之外,其它特征是极其相似的。
你们想想看,杜玛的命运和森吉德玛的命运,之间是不是很像这个道理?
嗯,再举个例子。佛家不是说,一滴海水里有大海吗?其实,这个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这一滴水,它的性质特点与一片海水中的成分、特质等等都是一样的。一滴一滴汇聚起来,最后就成了大海,在性质上,它们是没有区别的。
你们再想想看,杜玛和森吉德玛除了在出身和地位方面不同之外,她们的命运在本质是不是一样的?
这种编导方法会让影片的命运感、轮回感、质感特别强。哎呀,这里不多说了,小伙伴们有兴趣还是去网上搜一下这部影片自己好好看看吧。
接着说上文。杜玛在对森吉德玛讲述了自己的人生之后,我以为她肯定会大度的放森吉德玛一马,成全了森吉德玛和捷尔戈的美好姻缘。
然而……
杜玛竟然找借口说,自己远在京城的哥哥看中了捷尔戈(笔者此处邪恶地想到:她哥哥要干什么,难道要抢肥皂),为了不让能干的捷尔戈被哥哥带走为奴,她决定让捷尔戈赶着家里的马群倒场(倒场就是牧民在冬季到来时,赶着牲畜群到适合冬天生存的新牧场过冬)。并对森吉德玛说,等到第二天春暖花开时,就准许他们二人成婚。
很明显,这是个托辞。因为说这话时,杜玛又恢复了她平常一惯的高傲与冷漠,还有一丝犹豫:因为,她和自己的情人商量好了,要把森吉德玛卖掉。
斯琴高娃在此处的表演把握和拿捏的极好。在决定卖掉森吉德玛后,她把杜玛这个人物内心的不安、彷徨、失落表演得恰到好处,丝丝入扣。再次印证了那句话:是金子,很早就会发光。
在忍受了杜玛的侄儿门肯数次性骚扰之后,在无意中得知自己要被卖掉之后,在倒场之后跑回家两匹马之后,森吉德玛终于想到了把命运抓在自己手里的办法:她向杜玛请求说,为了不让这两匹马掉膘,她想把它们赶回捷尔戈放牧的马群里。
杜玛同意了,她竟然同意了。
森吉德玛把自己打扮得像一个新娘一样上路了。
就在她快要到达捷尔戈所在的牧场时,买她的买主派了两个手下来截住了她。而此时,捷尔戈因为出来寻找两匹离群的马,无意中在雪地里发现了森吉德玛失落的首饰,他高喊着森吉德玛的名字。两名家丁将森吉德玛劫持到隐蔽处,威胁她说如果出声,他们就打死捷尔戈。
森吉德玛怒睁泪眼,看着心上人从眼前打马而过,却不能出声。
焦急的捷尔戈向远处纵马奔去,两名家丁要挟着她继续向前。
在一处地势极高积雪奇深的山梁前,森吉德玛挣脱家丁,一跃而下……
大量的的积雪顺势而下,顷刻之间掩埋了森吉德玛。
红红的盖头飘飞在漠漠寒风之中。
什么叫做勇气?
什么叫做爱的勇气(此处注意断句)?
电影中的森吉德玛当如是。
是谁害死了森吉德玛?
是谁掩埋了森吉德玛和捷尔戈的爱情?
是杜玛的冷漠?
是捷尔戈的懦弱?
是。
又不是……
嗯,文艺史上貌似很多很牛逼的作品都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
好了,好了,小伙伴们,请出戏,请出戏,影片到这里就结束了。
我想说的是,这部片子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既不同于民间传说,也不同于百度百科、好搜百科、舞剧、叙事长诗等等中的森吉德玛形象。她对爱情的向往、追求,她身上那种沉静中的力量,她为了保护所爱的人的那份绝决,她对命运的抗争,当然,还有她的美丽……嗯,我承认,这部片子中的这位女演员演技也很不错,深深地迷住了我(脸红脸红)。
严肃,请严肃,最后,我想说的是:透过对爱情的追求与争取,电影中的森吉德玛在本质上追求的其实是对自己命运的把握和对自由的追求。对于这样的女性,我谨代表我个人,向她献上深切的敬意:
电影中的森吉德玛,命运之战中的勇者。
我读此诗 我心彷徨
此书出版于1983年,由内蒙人民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乔正宏。
由此看来,这本书比电影《森吉德玛》早两年出版,而两年之后,电影拍摄完成。我个人揣测,这两者之间应该有一种联系,并非孤立。估计在1983年至1985年之间,内蒙文艺界对森吉德玛这一美丽而忧伤的传说故事掀起过一轮研究创作的热潮吧。
和《荷马史诗》相比,我们的叙事诗是很薄弱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好像叙事历来不是我们的长项,我们的长项是诗歌——是诗歌中的抒情诗。而这本长诗《森吉德玛》则吸收借鉴了民间文学、抒情以及叙事诸种体裁的特点,博采众长,不仅为这一传说赢得了完美的情节,而且使这一作品富有民族、民间色彩和浓郁的地域气息。虽然它的体量还是无法和《荷马史诗》或者《江格尔》《玛纳斯》《格萨尔王传》等史诗巨制相比美,可是,却也自成一家,把一段忧伤而苍茫的过往,牢牢地镌刻在了这片古老的大地上。
好了,除了上面这种高大上的标签之外,我本人表示,还想给这部叙事诗贴个小标签:爱情使人忧伤。
秋风没有翅膀
却能自由飞翔
思念没有声音
却能使人忧伤
这是原文中的四行诗句,我之所以把它单列出来,是觉得它的质地与光芒足以照亮一段尘封已久的爱情。下面,让我们循着这束光亮,来探寻这段传奇爱情的真实面目:
某年,草原大旱,王爷、喇嘛祈雨未果,就遵从所谓神的旨意,用活的婴儿来献祭。出生不久的森吉德玛不幸被选中。可是,几天之后,她还好好地活着,而恰好此时,天降大雨。王爷认为这是天意,就把森吉德玛收养作自己的女儿。
长大之后的森吉德玛在王府中偶遇至此寻母的吉尔嘎郎,并对英俊潇洒的吉尔嘎郎一见钟情。
可惜,王爷决意要将森吉德玛许配给门当户对(又是门第观念,小伙伴们还记得电影中的情节吗)的人家。结果,在森吉德玛的坚持下,王爷决定采取摔跤、赛马的方式来招亲。
吉尔嘎郎两次都赢了(再次重申,学好一门技术,真是很重要啊)。可惜,这一切都是幌子,王爷设计逼走吉尔嗄郎。刚烈而痴情的森吉德玛誓死不从。勇敢的吉尔嗄郎潜入王府救出森吉德玛,森的未婚夫贡布带领人马随后追来,吉尔嗄郎与贡布决斗,结果,又是吉尔嗄郎胜利了,可是他饶恕了贡布。恼羞成怒的贡布趁机偷袭吉尔嗄郎,森吉德玛用身体挡住了剌向吉尔嘎郎的剑……
故事就是这样。怎么样,是不是看起来和电影有点儿相似而离舞剧相去甚远?电影中的森吉德玛为了让恋人(不知道为什么,我很不喜欢用情人这个词)捷尔戈免受伤害,最终跃下雪崖自绝身亡。长诗中的森吉德玛则用身体挡住了明晃晃的利剑。
一样的决绝,不一样的生死。
而这决绝,这生死,与舞剧和电影比起来,又更加呈现出异样浓烈而忧伤的色彩:
秋雨没有歌喉
却能自由歌唱
相思没有形状
却能使人迷惘
森吉德玛站在窗前
仰望雨后的月亮
月亮被阴云遮住
天地一片苍茫
森吉德玛坐在炕边
凝视蜡烛的光芒
光焰随烟雾流去
闺房一片凄凉
她看像看到一个苦难的灵魂
她好像听到一颗颤动的心脏
吉尔嘎郎的名字埋在她的心底
就像种子播进耕耘的土壤
诗歌的灵魂就是自由。通过上述所引诗句,小伙伴们感觉到没有,一方面能够从诗句中感受到森吉德玛满含相思的困惑之情,另一方面,这种情怀,这种炽热的情感,却又因为恋人吉尔嗄郎被关在牢狱之中而蒙上了一层忧伤的底蕴。
相思没有形状,却能使人迷惘。
请仔细品味这两句诗,爱过或者被爱过的小伙伴们,我相信你们都有过这种感受:当爱情降临到你头上,当你思念一个人时,你必定有过这样的感觉。可是,你说不出来,你无法说清楚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更无法描述他的样子,你虽然说不出来,可是,你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那么,请你相信我,这就是爱,真爱。
多年之前的森吉德玛,在某个黄昏,想起了身在牢中的恋人,忧伤而困惑。她仰望窗外的月色,不料月隐云中,天地一片苍茫。悲从中来的森吉德玛,觉得自己的内心躁动而牵挂,这就是爱情。
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爱情,你、我、森吉德玛,无不同。古今亦无不同。
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它可以打通今古,贯穿你我。
因为,在我看来,诗歌的质地其实就是忧伤。
所以,用这样的载体来托起森吉德玛这段美丽动人的爱情传说,是最恰当不过的。
森吉德玛再也不能平静
一夜间打开青春的闸门
森吉德玛再也不能安宁
一夜间高燃起爱情的明灯
有人诟病森吉德玛的爱情传说没有相应的力度与厚度,无法撑起这出悲剧流传至今的名望。我想,如果他看到上述四句诗歌,或许会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看法。或者,请回想一下史上有名的《牡丹亭》,相爱的人之间那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牵绕缠绵的情愫,有什么无比厚重的情境与背景?
爱情本就非花非雾,来去无踪。来时如洪水,如明灯,可以冲垮世间重重阻碍,可以摧枯拉朽,可以遗世而独立。
深爱的人都是盲目的,可是他们的心中有一盏明灯。他们依据爱的指引,走在世间,无往而不胜。
请小伙伴们再一次仔细品味和领略这诗歌中的忧伤和忧伤中的诗歌。
在人世间,水火不能相容
在人世间,贫富不能相亲
但是,爱情就是爱和情的结晶哟
爱情要同一切割爱断情者抗争
如何?
这样的情深与意切,这样的决绝与抗争?
让我们来到这篇长诗的末尾,走到这出悲剧的尽头(虽然我很不忍心,可是还是得直面悲剧)。相携出逃的吉尔嗄郎和森吉德玛被贡布追到。决斗。森吉德玛以身挡剑,死。
痛断肝肠的吉尔嗄郎用蒙古刀在庙墙上刻下了对恋人爱的思念,句句悲愤,字字血泪,这段历史由此流传下来。
这首长诗根据流传下来的传说,拟写出森吉德玛在临死之前对爱恋之人吐露的心声:
哥哥哟,天高地廓何处是你安身的地点
哥哥哟,冰封雪寒有谁能把你温暖
但愿我死后能化成一位爱神
到那时,我把爱情和自由带给草原”
诗歌的深度和高度以及诗歌的风一样的自由就体现在这些方面,上述是森吉德玛临死之时的话语,这是一位痴情女子绝倒万世的情语,可惜,这情语却说在她将死之时。她的心中,怀着对这片茫茫草原上的人们,包括她的恋人吉尔嘎郎深沉的爱恋,她希望人们得到的不仅是爱,还有更宝贵的自由。
仅此一句,已将这位奇绝女子的爱与恋,升华到了神圣的纯洁与高度。
鄂尔多斯草原上的爱神,森吉德玛。
绿草啊,是不是森吉德玛的鬓发
红花啊,是不是森吉德玛的容颜
湖水啊,是不是森吉德玛的眼睛
森吉德玛,我们可否相见在今天
草原上回响着吉尔嘎郎绵长而忧伤的呼喊:
森——吉——德——玛
这一情景和电影中的情节基本一致,至此我可以大胆地推断:电影之所以给人一种文艺范儿十足的感觉,和借鉴了诗歌中的表述方式与忧伤底蕴密不可分。
至此,电影和诗歌中的结尾互为印证,二者都结束在草原茫无涯际的白雪之中。
大雪茫茫,笼盖四野。
却盖不住爱神森吉德玛在来年春天以魂魄润泽鄂尔多斯高原的绿草、红花和湖水。她的鬓发长长,她的眼睛明亮,她的心声,让人忧伤。
草原上的爱神森吉德玛,
我们可否相见在今天?
你可否让爱情之地中的子民们,不再心怀忧伤?
我读此诗,我心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