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区块链如何助力银行转型

2017-04-17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 一文读懂区块链如何助力银行转型

  • 商业银行转型之路:区块链金融战略核武时代已到来(来源:央行观察 作者:Beyond-ma)
  • 金融科技正在成为银行转型利器(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杜冰)
  • 关于区块链5个误区的看法(来源:井通科技 作者:杨建新)

(Beyond-ma)商业银行转型之路:区块链金融战略核武时代已到来

接下来我们来看区块链这个信任链条如何重新定义金融,如果从信任角度看传统银行业的存贷汇业务,其实都可以抽象为存款人、贷款人与金融机构建立信任的过程。而在实际操作中信任的建立都要付出极高的金钱及时间成本,而区块链因其安全、透明、去中心化及不可篡改的特性,针对信任建立过程的痛点,有将从根本上颠覆金融业的面貌。想搞懂区块链的发展路径,不妨先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史,信息快速流动是互联网的最根本属性,所以互联网最先改变了离它最近的传媒领域,后来改变相关的软件、通信领域,最后到了互联网+的阶段,重新定义了几乎整个世界。

区块链到目前的发展保持着与互联网相似的轨迹,其主要发展阶段如下:

一、区块链1.0-区块链货币时代

在前文《360度详解比特币》中笔者曾经详细介绍过比特币出现的背景及原因,从本质上讲比特币出现在09年也就是全球经济危机大爆发的时间点是有其必然性的,比特币去中心化的特点与哈耶克在其著作《货币的非国家化》所提出的观点非常吻合。当然正如前文《短评比特币扩容之争》所述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货币也存在着诸如并发容量等诸多缺点,但是到现在包括比特币、莱特币在内的储多区块链货币你方唱罢我登场,也为在接下来的区块链继续发展做了很好的技术与应用场景储备。

二、区块链2.0-区块链金融时代

1.支付清算体系

早在比特币诞生之初,一种叫做Ripple的区块链支付网关就已经诞生。区块链技术改变了支付结算的底层基础设施和清算方式。如果商业银行成立区块链清算联盟,那么商业银行之间就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点对点支付,从而绕开目前的支付中心及支付组织。

目前欧洲清算系统宣布与科技公司合作,将尝试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更为高效廉价的结算服务,伦敦贵金属交易市场将首先参与试点。澳洲证券交易所已考虑使用区块链来替代原有清算和结算系统。

而最重要的一个信号是微软云产品Azure已经可以支持快速布署区块链应用了,未来不排除像微软、阿里这样的大型云服务商,摇身一变成为区块链支付公司,切入支付市场,颠覆现有的支付市场格局。就像淘宝之前打出的“要么做电商,要么无商可做”的理念一样,科技公司也很可能会提出类似像“要么区块支付,要不无法支付”的口号。

如果站在区块链支付的角度回看阿里提出的“为金融机构提供基础设施”的方向,这里面的含义应该是阿里计划按照淘宝平台的建设路径,搭建大金融平台,再引导各金融机构通过这个平台来开展业务。而对于这样的金融平台,技术是第一性的,所以才阿里才认为应该是TECHFIN而不是FINTECH。

支付是银行业最主要最根本的职能。而区块链技术一方面提供了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另一方面它也很可能改变现有游戏规则,把支付变成了科技而不是金融领域了

2.国际业务体系

目前在银行国际业务储如跨境支付、国际结算、信用证等产品,本质上都是解决跨国公司之间彼此无法互信的痛点。但是其实跨国银行间的互信也是很大的痛点,各行为防控风国际业务的交易风险,加入了各种纸质单据的核对与人工确认的环节,效率低不说成本很高。而且目前在国结类交易中一般是SWIFT和西联等信用良好的金融机构提供跨境交易的中介服务,而采用中心化的交易模式加剧了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问题。而区块链网络信用建立容易,交易成本低效率高,可以说能完美解决国际业务中的相关痛点。

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案例是16年9月,巴克莱银行和以色列一家初创公司共同完成了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贸易交易。将信用证、提货单、国际贸易流程的文件放到区块链上进行不可篡改的验证。通过区块链技术,传统需要耗时7-10日的交易处理流程被大幅缩短至仅不足4个小时。未来区块链国际业务肯定是大势所趋。

3.风险管理体系

正如前文所述区块链网络中每个节点都存储了所有人的交易信息,这其实为区块链提供了一种大数据的属性,如果刚刚前文所述的区块链支付清算体系正式运转,金融交易数据、商业交易数据等可能直接部署在区块链上。商业银行可以直接通过区块链完成征信,可有效克服现有模式下信息不完整、数据不及时、费用较高的缺点。

三、区块链+来的比想象中快

区块链这个概念从09年开始提出到现在也就是7年多的时间,但是除了货币、支付流通等领域外,这项技术的确有快速向其它领域继续扩展的趋势。

  1. 审计领域:德勤公司从2014年起成立了专门的团队对区块链技术在审计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由于区块链的大数据的特点能够有效解决审计行业在交易取证、追踪、关联、回溯等方面的难点和痛点。
  2. 票据领域:区块链在票据业务与前文所述的国际业务领域发展的逻辑类似,目前国际区块链联盟R3联合微软共同研发了一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商业票据交易系统,包括高盛、摩根大通、瑞士联合银行、巴莱特银行等著名国际金融机构加入了试用,并对票据交易、票据签发、票据赎回等功能进行了公开测试。由于区块链票据背书转手等认证的过程与区块链网络特点十分吻合,降低票据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票据成本,与传统纸票相比优势明显。
  3. 交易银行:麦肯锡在其报告中指出交易银行是区块链应用的绝佳场景,在商业银行转型之路的系列也会专门刊文介绍区块链+交易银行的内容。这里不加赘述了。

四、区块链的未来展望

近期桑坦德银行在员工内部试运行区块链支付APP,摩根大通进行了一次内部测试,在涉及到2200个客户的测试中在伦敦和东京进行资金转账,巴克莱银行宣布,尝试运用“智能合同”和区块链技术交易金融衍生品

个人判断区块链的应用即将进入爆发期,近日中国平安和招商银行加入了R3区块链联盟,但是高盛却从R3中退出,不过种种迹象表明,高盛的离开并非不看好区块链,而是其已经研发出了更优的区块建模方案而且不愿开源,所以才会退出联盟。平安、招商和高盛的加入和退出是区块链即将爆发的重要信号。

冷静观察区块链这个新兴的事物,它构建的信用链条方面的能力非常强悍,但是从技术上讲区块链存在以下两大发展瓶颈。

  1. 网络速度瓶颈:传统中心化处理模式中,信息由交易节点发往中心节点,而在区块链网络中则是由交易节点发往所有节点,也就是所有人都要接收区块链上发生的一切交易信息。熟悉网络的读者一定知道这种信息传播方式是广播,而大量的广播会造成信息流量指数级的增长,造成广播风暴,受网络带宽限制广播风暴会阻塞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从这个角度看区块链的确适合做风控、国结、清算这些相对低频的业务,而面对双11,12306那样的秒杀场景就不行了。
  2. 边际成本瓶颈:由于区块链中每个节点都会要存储全部的交易信息,假设目前的银行收单网络使用区块链搭建,那这个帐本每年产生的数据量都要达到100T的级别,也就是说你想加入这个收单网络每年那就需要每年购买100T的存储空间,如果这是一个万众参与的项目,人手一年100T的存储显然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成本。从这个角度上看如果是交易量特别大的项目,区块链网络的参与成本就会很高。

总结来说,区块链具有低成本建立信任关系、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以及大数据特性等优势,但应对高并发、大交易量场景时会面对受到网络效率和存储成本的限制。可以预见区块链云会是未来的区块链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当然上文也已经提到微软云AZURE已经开始支持区块链了甚至已经有了票据、国结方面的应用,随着区块链云的成熟落地,还会爆发出什么颠覆式的应用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来源:央行观察 作者:Beyond-ma)


(金融时报,杜冰)金融科技正在成为银行转型利器

未来已经到来,金融科技的蓝图正在银行业最新披露的2016年业绩报告中清晰呈现。

如今,金融科技已绝非空洞的技术幻影,随着场景革命初战告捷,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引发的金融科技2.0正在兴起,已经并将继续对银行业的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经营理念带来深刻变革。

时至今日,金融科技更是被提升到了传统银行业转型发展中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未来,银行业又将如何续写金融科技故事?

场景革命初战告捷

如果说场景革命是金融科技的第一步,时至今日,在这场1.0版的金融科技转型战役中,银行业已经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

近年来,传统银行业尝试以“场景融合、数据洞察”为核心推动业务持续发展,通过场景建设延伸服务半径,网络金融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从最新披露的年报信息来看,信用卡业务是银行业近年来场景革命的一个典型。以中信银行为例,从其信用卡业务中不难发现“智慧发展”的经营轨迹:该行围绕腾讯、百度、阿里、京东、大众点评5大核心合作伙伴,打造“5+N”网络产品体系,推出了中信百度金融联名卡、中信CFer联名卡、中信大众点评联名卡三大新品,创新拓展信用卡应用场景。

金融科技融入的成果已呈现在数据中:截至2016年年末,中信银行信用卡新增发卡700.51万张,比上年增长21.20%;信用卡贷款余额2373.1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5.26%;2016年,信用卡交易量10741.52亿元,比上年增长32.93%;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255.04亿元,比上年增长36.42%;信用卡消费金融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分期业务交易金额1439亿元,比上年增长39.75%;实现分期业务收入123.30亿元,比上年增长46.79%。

再放眼整个零售业务板块来看,场景革命效应更为明显。一个不可忽视的例子是,招行在去年12月正式推出的创新财富管理载体、银行业首个智能投顾“摩羯智投”,上线不足一个季度,保有用户申购规模就突破了20亿元,户均购买金额3.69万元。招行将“摩羯智投”定义为实现客户服务向个性化、智能化的初步转型,同时,这也是产品销售渠道轻型化的有力示范。作为零售金融转型的领头羊,招行零售金融如今的规模、收入、利润贡献度稳占“半壁江山”,而该行“轻型银行”的战略转型对于科技的倚重程度更是不言而喻。

2.0进阶放眼区块链

走出了场景革命的第一步,银行业如今更放眼于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技术等金融科技2.0版进阶。

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领域,在近一年时间内,银行业的创新应用可圈可点,各家银行智能机器人悉数亮相,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技术快速发展。

相比而言,区块链作为一种颠覆式技术则更具想象空间。自去年年初央行表态积极推进官方发行数字货币之后,我国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关注区块链这一数字货币背后的创新技术。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从研究到应用,其发展之快超乎想象。

今年年初,邮储银行与IBM合作,正式推出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托管系统,成为我国银行业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首次成功实践。这一区块链解决方案实现了信息的多方实时共享,免去了重复信用校验的过程,将原有业务环节缩短了约60%至80%

与此同时,由微众银行推出的中国首个跨机构联盟链自去年8月份开始上线试运行以来,截至今年3月末,在生产环境中运行的应用数据记录笔数已达220万笔,该应用主要通过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优化联合贷款业务中的备付金管理及对账流程。目前已有上海华瑞银行、洛阳银行、长沙银行3家银行机构接入微众银行区块链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区块链技术应用还被银行业延伸到了慈善公益事业领域——光大银行近日通过其科技创新实验室孵化出用于该行“母亲水窖”公益慈善项目的区块链公益捐款系统

今年,区块链技术应用或有更大看点。工行董事长易会满此前在业绩会上透露,该行今年将有大动作出现。他说:“对于区块链技术,我们研发应用非常顺利,预计今年将投入实际应用。我们完成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产品交易平台原型的系统建设,这个系统在传统交易模式基础之上,为客户提供点对点的金融资产转移和交易服务,预计不久就能够跟大家见面。”

抱团攻擂更具看点

从近期多位银行高管公开表态所释放的信号来看,在银行业未来转型发展中,金融科技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易会满强调,“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运用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对于银行业传统科技带来非常大的挑战。在这么一个变化的年代,如果不能充分把握,如果不能充分运用,我觉得今后的银行发展跟竞争会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地位。”

招行行长田惠宇也在年报致辞中说:“我们必须举全行‘洪荒之力’,推进以‘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为目标的金融科技战略。”

高度的战略地位已体现在实际的投入当中

“工行在总行已经成立了七大创新实验室,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据易会满透露,工行七大创新实验室有近500人在从事前沿技术研究

招行董事长李建红透露,该行每年在IT上投入50亿元,已经领先同业,但仍要从2017年开始,每年将利润的1%用来投入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

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时代早已不是一个可以单打独斗的时代,银行业如今在发展金融科技中所秉承的开放、合作的态度也已明朗,而“基因重组”式的结合将释放多大的能量,或是今年最大的看点。

其中一大看点是于今年年初正式获批的百信银行。这家由中信银行与百度筹建的直销银行,不仅是国内首家以独立法人形式开展业务的直销银行,也是国内首家互联网和传统银行联姻而生的法人直销银行。“目前正在筹备过程中,预计年底前顺利开业,目前还没有进入运营阶段。”在中信银行业绩发布会上,该行副行长郭党怀透露了百信银行的开业时间表。

另一个重磅消息则是近日颇受业内关注的建行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的牵手。据蚂蚁金服方面透露,合作双方将推进信用卡线上开卡业务,同时推进线下线上渠道业务合作、电子支付业务合作、打通信用体系。未来,双方还将实现二维码支付互认互扫、支付宝将支持建行手机银行App支付。

两大行业巨头的联姻将迸发出怎样的创新活力尤为值得期待。建行行长王祖继在业绩会上提到:“建行非常重视技术系统,与互联网金融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方向与领域。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相关合作的内容与产品,将尽快明确推出时间表。”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杜冰)


(井通科技,杨建新)关于区块链5个误区的看法

1、区块链部署一定要每个参与者都部署节点

区块链基础是点对点通信网络,通信的单元是节点。所以,在区块链部署的时候,用户容易将区块链系统运维和区块链系统使用两者混合在一起。

区块链运作的基础是节点的运维,系统的参与者是系统的构建者。对于传统公链的模式,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参与系统的构建,即系统参与者可以运行一个节点,当然也可以不运行节点。对于在商业环境中使用的区块链系统,区块链节点的准入机制是受限的,并不是所有用户都需要参与到节点构建中,部分重要用户可能参与到节点构建,大部分的用户是直接使用区块链服务的。即区块链系统里面用户分为区块链系统构建者和区块链系统使用者,而且两者不冲突。

2、区块链共识一定要每个用户都参与共识

区块链共识机制是区块链形成的基础,通过共识机制构建出一个链式形式的数据结构。

正是由于共识机制的重要,所以在很多场景,用户总是迫切的想参与到系统共识中,希望在系统共识中发挥作用,但是又总是觉得格格不入。这里容易混淆的是区块链系统的共识和业务用户的共识。区块链有其本身的共识机制,包括POW、POS、PBFT、Consensus等,这些共识机制是与业务行为无关的。同时用户在使用区块链的时候,也有其自己的业务用户共识机制,包括比如某个人运动卡路里消耗最多可以获得某个奖励,某人好人好事做的最多可以获得某个奖励,某人阅读量最多可以获得某个奖励等等,这些机制是业务里面的用户行为激励机制,业务的共识是可以建立在区块链共识之上的。如果将业务的共识机制作为区块链的共识机制,那这个区块链即是一个专用区块链,在其上的其他需求都需要重新构建一个新的区块链,这个成本就很高。

所以,在区块链里面并不是所有用户都需要参与到共识里面,共识是节点参与者行为,普通用户只是使用区块链系统

3、区块链特征一定要没有中介、没有中心

去中心是区块链的本质特征,这个特征既是技术特征,也是理念特征。去中心化理念足够触动现在的中心化系统进行改进。

基于去中心这个特征,大家容易将区块链理解成就是去中心、没有中心。大家容易受比特币的影响,将所有区块链系统理解成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系统。但是,区块链是在去中心的基础上将各个服务连接起来,通过各个服务为链上的所有用户提供联通的服务。但是,各个服务的提供基础总是由一个中心进行提供,即使是比特币系统服务,也可以理解成一个大的中心。同时,区块链上面也是需要一些特殊的中心,这些中心是中介,这些中介促进了区块链系统的活跃。

所以,在区块链系统上,中心和中介是依然存在,而且中心和中介的界限变得模糊了,中心和中介均可以互联互通

4、区块链功能一定要智能合约来实现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的高级功能。大家现在在设计区块链相关的方案的时候,很容易的引入智能合约的概念,均希望通过智能合约构建自动化的业务逻辑。

智能合约应该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分布式,一个是智能化。两个特征的结合才能称为智能合约。基于业务逻辑的特点,大家容易忽略了分布式,而追求智能化。或者大家对智能化要求更高些,而对分布式要求其实不是很高。按照这个思路,现在中心化的软件系统即可以实现大家对于智能化的需求

同时,目前一部分的智能合约构建并不能令人满意,所以智能合约并不能较好的满足大家的智能化需求,而区块链的功能也并不一定需要智能合约来实现

5、区块链发展现在还处于早期、不可使用

大家对一个技术的周期,一般会看该技术在Gartner曲线的哪个位置,并根据该位置定位技术的发展阶段。但是,任何一种技术都不是独立的一块,都是一种多重技术体系的结合。该技术体系里面的技术成熟度各自不一,以一种非对即错的观点来评判一个技术是有缺陷的。

区块链也是一样。区块链从2009年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8年的考验,对于区块链一些基础特征,包括透明性、公开性、不可篡改行等,已经可以产生对应的产品出来,这些特征我们归纳为区块层的特征;在区块层之上,我们定义了价值层的功能,价值层的功能目前也可以有比较好的支持,也有相应的一些产品和场景;在价值层之上,我们定义了合约层的功能,在本层,我们则与Gartner曲线观点一致,即合约层的概念是大家关注的热点,但是会有一段下降期,行业会有一段反思期,之后才是智能合约发展的黄金时期。

所以,基于分层来理解区块链,可以对区块链有个比较正确的理解方式
(来源:井通科技 作者:杨建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文读懂区块链如何助力银行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