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虚揭实——顺治帝出家非关董小宛

顺治帝名唤福临,乃清朝二任帝太宗皇太极九子,以立嫡以长亦或立嫡以贤之俗,此人本应与皇位无缘。然,此人却生而具福,登临宝座便罢,后又凭空自李自成、吴三桂手中夺得明朝万里江山。

福临登临宝座,乃倚皇叔多尔衮及母亲孝庄皇后之力,窃取明朝江山则因大汉奸吴三桂。顺治六岁登基,在位仅十八年,二十四便病故。异者以为,顺治因爱妃董鄂妃之死勘破红尘于五台山出家。然顺治是为病死亦或出家,此已为一历史疑案。随后,亦有人言,董鄂妃乃“秦淮八艳”之一者——董小宛。此事是否属实?此亦为一疑案。

明末,江南存“八大名妓”、“四大公子”。其时八大名妓号称“秦淮八艳”,董小宛乃其中之一。“四大公子”乃方以智、侯方域、陈贞慧、冒襄(冒辟疆)。相传清军大举南下时,董小宛为督署江南者——洪承畴掠而献顺治。顺治甫一见董小宛,龙心大悦,其情急剧升温。顺治先册封为妃,后又立为皇贵妃,一代名妓便这般成董鄂妃。

但于孝庄皇太后观之,董小宛乃一汉族女子,绝无资格凌驾于诸后妃而得帝君专宠,尤为甚者,其以为顺治此情下续将坏国家大事。故以学佛之名,将董小宛送至西山玉泉寺。但此亦无阻于顺治与董小宛相见,且顺治非但千方百计与董小宛约会,亦一再威胁太后道,若董小宛遭遇不测,其必下位。后,孝庄设计烧玉泉寺,谎称董小宛烧死。顺治痛不欲生,而沉迷于佛教不可自拔。

而自此,顺治之终现异议。

一者,顺治于二十四岁得天花而亡。

另一者,适顺治一打坐,恍见董小宛现于五台山,故毅然弃位至五台山,建三间草房,自此出家,年仅二十四岁。其三子玄烨继位为康熙皇帝后,相传曾几以进香之名至五台山见顺治,然,顺治无欲与康熙相认。康熙无奈,于寺庙壁题字——“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而后含泪辞别。

顺治陵墓于清东陵,与其合葬者是为两位皇后,其一便为深得顺治宠爱者——董鄂妃。董鄂妃死后追封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从此满溢赞美之封号,何难看出顺治与其情之深。

后有人道,董小宛乃顺治极爱之者——董鄂妃。然,董鄂妃与董小宛究竟是否一者?

于董小宛,《清史稿》、《明史》均无记载。民间虽有好事者之零星记载,如陈衍于《石遗室诗话》,陈寅恪于《柳如是别传》中均为董氏作些许记载,但于其最权威者当推其夫冒襄(辟疆)之《影梅庵忆语》及《如皋冒氏严书》。

冒襄乃江南“四大公子”之一,明末清初一著名文学家。于《影梅庵忆语》中,追忆与董小宛相识、相知、相爱之事,及婚后生活。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冒襄至南都(南京)科考。方以智、侯方域于董小宛赞不绝口,称其“才色为一时之冠”,于二者相荐之下,冒襄得以求见董小宛。

但首往,未得见董小婉。二往时,冒襄见董小宛于保姆陪伴下沿曲廊而来,不禁感叹:“香姿玉色,神韵天然。”而其时董小宛年方十六,一言未出。

三年后,于友人之助,特为借“八大名妓”之一者——柳如是及赎买柳如是者——钱谦益从中周旋担保,冒襄终以三千银两将董小宛赎身。董小宛嫁于冒襄后至江苏如皋之冒家水绘园,与冒襄一家平静生活。然,不久便历明末清初之乱世,冒襄一家四处逃亡、颠沛流离。

此后五年中,冒襄三场大病,全倚董小宛悉心照料方保性命。然,劳累终而吞噬董小宛之命。据冒辟疆于《如皋冒氏严书》中所言,小宛自明崇祯十五年,亦即1642年嫁与为妾,两者共处九岁,于顺治八年,亦即1651年去世,死时年仅二十八。顺治皇帝生于1638年,小宛死时顺治仅十三。

自此文可知:

一:董小宛嫁于冒襄后,便再未分离,且董小宛乃死于冒辟疆家中。据时人记载,董小宛死后葬处即为有名者——影梅庵,故董小宛断无可能至宫中为顺治妃子。

二:董小宛去世时,顺治年方十三,应为一情窦未开之孩童,无可能与一长于己十五岁者相爱而至生死相许。再者,亦与董鄂妃死于顺治二十四岁此记载不符。

综上可断,董小宛与深得顺治帝宠爱者——董鄂妃,实乃二者。

然,董鄂妃为何者?

据《清史稿》记载,董鄂氏(即董鄂妃)内大臣鄂硕之女,董小宛去世时,祖籍辽宁者——董鄂氏已年满十二。董鄂氏于顺治十年入选秀女,指配于襄亲王。第二年,董鄂氏与襄亲王成婚,时年董鄂氏十六,襄亲王十四岁。襄亲王名唤博穆博果尔,乃皇太极十一子,顺治同父异母之弟。

然董鄂氏又何从为顺治之妃?

据其时于宫中任职者——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笔记记载:“顺治帝对一满籍军人之妻起火热爱恋。当此军人因此事申斥其妻时,竟为顺治闻知,且予以一掌。此军人便因愤致死。顺治帝则将其妻收入宫中,封为贵妃。”汤若望所言满籍军人,便是襄亲王。

从史料可知,襄亲王死时方十六。而此年8月,顺治立董鄂氏为妃。使礼部挑选吉日举行典礼,并委派内大臣鳌拜前去告祭襄亲王,此亦或为顺治心存些许心虚!

而董鄂氏入宫后,居于承乾宫。顺治十三年八月董鄂氏册立为贤妃,一月余顺治又欲立其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册立典礼于当年十二月初六举行,其时顺治十九岁,董鄂妃十八岁。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有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之《诏书》。按常规,皇帝仅于册立皇后此大礼上,颁布诏书公告天下。董鄂妃受此殊荣,表明其得顺治不同寻常之宠爱。董鄂氏入宫后,与顺治之情与日俱增。

顺治后于《端敬皇后行状》中回忆,每下朝时董鄂妃总躬自安排饮食,饭菜做好后更是先品尝。于批阅奏章时,董鄂妃常伴于身侧。更为难得者,董鄂妃时常劝说顺治,处理政务应服人心,审判案件应慎重。便是宫女太监犯错误时,亦总为之说情。

顺治十四年四月初七,董鄂妃诞一子,排行第四。随新生儿诞生,清后宫内错综复杂之政治斗争俞加残酷。顺治曾有两个皇后,均出自母亲孝庄皇太后家族。

一者为孝庄皇太后侄女,于顺治十年时降为静妃;二者为孝庄侄孙女,顺治仍欲将之废除。孝庄极其恼火,故而迁怒于顺治一心宠爱者——董鄂妃。董鄂妃即将生产时,孝庄搬至北京永定门外二十华里南苑,此乃专供皇家冬狩阅兵之所在。

董鄂妃生子不久,孝庄便以身体欠安为由,令董鄂妃前往南苑伺候。董鄂妃以产后虚弱之体,前往南苑照顾孝庄,致使其健康受严重影响。更为不幸者,新生子不过三百天便突然夭亡。此于董鄂妃乃致命打击,自此一病不起,于痛苦中挣扎三年,终于顺治十七年病逝于承乾宫。董鄂妃之死,令顺治难过万分。

董鄂妃死后两天,顺治追封其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并躬自撰写四千字《端敬皇后行状》以悼念爱妻。顺治送走爱妃后,便选择净发出家。

其实顺治并非突然意欲出家,据史学家陈垣考证,顺治之于佛教启蒙始于一代高僧憨璞聪。顺治十年,此高僧入宫,其佛法之见深深触动顺治。于憨璞聪推荐下,僧人玉林琇及茆溪森先后入宫授法。顺治始信佛,法名“行痴”。

此行痴皇帝于爱妃火化后当月,便请茆溪森为己行净发仪式。皇帝出家震惊朝野。孝庄绑顺治师父茆溪森,并架干柴,欲当众烧死。于此时,传来顺治决定蓄发留俗,不复出家之紧急口谕。顺治未能得愿出家,三月后,于病中将身边近侍吴良辅送于悯忠寺代其削发为僧。

五日后,顺治遗无限惆怅,于紫禁城养心殿合眼,年仅二十四岁,死因为天花。顺治去世距董鄂妃病逝,仅隔三月余。

你可能感兴趣的:(破虚揭实——顺治帝出家非关董小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