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天•我

地•天•我_第1张图片
人生三本书,到老没读完


       有位哲人说,人生要读三本书,一是有字之书,二是无字之书,三是心灵之书。可是,人们都知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天下之书何其多,怎读三本了得?

       不错,天下之书无穷尽,有生之年读不完,没有一个傻子想读尽天下书。即便有这个二愣子,一根筋想读遍天下书,那也是读的“有字之书”,那“无字之书”呢?“心灵之书”呢?在我看来,“有字之书”就是“地书”;“无字之书”就是“天书”;“心灵之书”就是“我书”。

       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其实古人早就洞察了“读书”的真谛。其“知”当理解为人生的三本书:地书,天书,我书。

       “地”者,土也,承载万物,是人类最直接的生存之本。古人认知自然,利用自然,经年累月留存下来的经验,以书的形式传承,最接地气,当之为“地书”。因为传承,必有媒介,“文字”应运而生。因此,凡“有字之书”必是前人经验之累积,后生学之,必能在最短时间内集前人之所长,以为己用。然前人何其多,仅现存“地书”,不是一人一生可读完的。

       “天”者,一大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自然法则,不可名状,此宇宙变化之规律也。所以知“道”者,唯有圣人。试问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几人得道?其“道”不可言,遂无文字记载,成为“无字”之“天书”。“天书”是悟出,而非读出。凡人读书有悟则通“天书”,无悟只能一辈子读“地书”。读成者,积土成坚石,根基稳固,能立于世。读不成者,化土为尘埃,游离于世,有影无形。

       “心”者,非天非地,亦天亦地。天地存我,我存天地,此谓“心”。看地知天,看天通地,天地感应,此心功也。故有“心”有“我”,有“我”有“心”。心灵之书乃我之书。《心经》有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故心灵能洞察万物,承天载地,精通“心灵”之书者,能知我,亦能忘我。物我交融,天人合一,心之通灵,天地皆我。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读“地书”者,十之八九,读懂“地书”者又此中之百分之八九。读“天书”者,百分之一,读懂“天书”者,又此中之百百分之一。然能读懂“心灵”之“我书”者,更是凤毛麟角,百年难得一见。故有“知地知天不知我”之说。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被我们称为圣人的孔子,到四十岁才读懂“地书”,五十岁才读懂“天书”,七十岁才读懂“心灵之书”。圣人如此,况吾辈之凡人、庸人乎?

       因此,人之为人,撇捺之间能承天地者方为人。读懂了“地书”,就写好了一撇;读懂了“天书”,就写好了一捺;这样的人生,才可能成为读懂“心灵之书”的“大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地•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