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许多人第一次的出境游都会安排在越南吧。我也是。
我是在15年的末梢去的河内。先辗转到南宁,然后坐的大巴过的境。在昏昏沉沉的车上颠簸了两天,已经把原本一直酷爱在路上的我折腾得有些倦乏了。
而那时候还差几天就春节了。是笃定了心意在越南过年。只是还不确定会飘在哪座城市。
而其实去越南从要出发到定下行程差不多就花了几分钟,是在上班的间隙就在淘宝上办好了签证,买好了越南境内的两趟飞机票。而其他任何攻略都没有做。
不过到现在也差不多是这样的风格,总觉得了解的太透彻旅行就失去了探寻的意义而变成了匆匆寻找目的地了。
而对越南的喜爱是来自于年少时读安妮的《蔷薇岛屿》。是本喜爱了很多年的书,是适合在火车在旅途上看的书,我记得好多次的无座,我都是直接坐在火车地上盘着腿就开始读了,阳光透过窗户一直照在书页上,明晃晃的。
想象是美好的, 回忆又是格外的饱满甘甜。但其实真的到了河内,我的内心是有些悚的。那时候我22岁,第一次一个人出国,语言天赋我一直是极差,根本无法用英语沟通。事实也的确就是甚至在中文还算普及的河内,我都是手脚并用的各种肢体语言再加上翻译软件这样才能勉强沟通。
关键还是出了不少幺蛾子,比如买机票的日期以及性别都搞错了。约好一路同行的一位广州大姐不得不抛下我先飞蚬港。那时我连visa都不懂,还是她替我在河内订了一个人晚上住的地方。
在河内,我是迷惘的,带着初次出国的胆怯与陌生眼光的羞怯。
我只记得人流攒动的破旧的街区小道。数量庞大的摩托车不断呼啸着穿行而过。还有在陌生酒店的门口,有穿着紧身吊带的欧美的女孩子蹲坐着抽烟,转过头对我微笑。
记得有许多的老外就坐在还剑湖附近的咖啡馆,摆一方桌子,喝着越南有名的滴漏咖啡,消磨着时光。
而还剑湖对于生在杭州看惯西湖来说,少了胭脂气。多了市井与喧嚣。但仍是多少有些失望的。但是因为有新奇都觉得是还好的。
不管怎样的迷惘,我都记得越南的米粉是那样的好吃。常常就着街头粗糙的环境就开始吃。
老板娘会把鸡肉飞快地斩开,切块丢进米粉里,口感新鲜而富有嚼劲。而越南的米粉,不同于中国粗粗圆圆的米粉,越南的米粉是略带透明,扁条状的米粉尤其的爽滑, 刷得一下全滑入口中。
桌上通常随意摆放着菜叶和切好的青柠檬。吃客会挤些柠檬汁在米粉里,味道会更好。略带些酸甜,还多一股清新的香气。
越南米粉真是好吃到连汤头可以喝掉一大碗。那时候我想明明看着这么清淡的汤水,为什么可以这么好喝。
而且在整个越南都不需要刻意找,随随便便一家街边的米粉都会很好吃。
在越南,除了米粉以外,我吃的最多的食物是那种硬的法棍,切开,夹进半生的鸡蛋与生菜,蘸番茄酱吃。
因为有大段的行程都颠沛在路上,甚至还有两趟夜班大巴,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图方便,吃得很随意。
而其实越南很多食物都非常美味。很适合中国味。比如在会安吃的米玫瑰,类似肠粉 ,貌却美一些。皮用了透明白糯的米皮,裹着鲜虾和肉,随意揉捏成玫瑰花的形状摆在碟子里,沾酸甜的酱来吃。
百香果一起煮的鲈鱼,鱼肉雪白软糯,浸润着百香果的香。吃起来入口即化,透着丝丝缕缕的香甜。
还有大盆的海鲜火锅,用大块的热带水果作的底料熬煮出来的汤底。非常清酸甜口 ,闻起来芬芳四溢。
越南的酸奶更是一次可以吃好几罐都觉得爽口的零食了。
越南的食物我到现在仍是非常喜欢,念念不忘。不过现在的城市里真的很难找到这么地道的口味了。最多只能吃到火车头米粉,还有那么一点相像在里面。
后来的我就一直从从北到南,沿着狭长的海岸线,走到了胡志明。
是有些遗憾的,可能记忆里,它还是应该叫记忆里杜拉斯《情人》里的西贡才符合意境吧。
我甚至还去了大叻,寻找那家安妮宝贝蔷薇岛屿里提到的法国女人开的西餐厅。只是很可惜,法国女人也不复书中提到的苗条身段,有些丰腴了。而书中提到的荷花沙拉也已经不售卖。
不过想想,过了那么多年的光景。改变,也不过是寻常事,是该发生的故事。
这趟旅行,更多对我是种尝试。没有在国内任何地方的悠哉行走。而是对陌生领域自然而然会产生的敬畏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