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柴江湖第五季小说组13号|我的求学

每一个家庭的背后,都有一位伟大坚强的母亲。无论这个家庭贫穷或是富裕,母亲都在用自己的力量默默地支撑着这个家庭的前行。

                                    一

那年我才八岁,正是改革开放起来,人们观念普遍转变的时候。读书无用论在方圆几十里的村庄流行着。不少人上完小学就辍学回家,跟着大人在地里面开始辛勤的劳作了。由于年龄小,干不了什么活,辍学的人在地里只是捡捡石头拔拔草,到了饭点负责送饭、照看小孩。

当时的物质还没有那么丰富,能够吃饱就是最大的希望。我的家和很多又红又专的贫下农家庭一样,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虽然母亲每天都在辛苦地劳作着,可光景仍是不好。

有天中午,我从学校回来,看到了母亲后说,学校要交七十元的学杂费。母亲回应了一声,给我端上素炒黄瓜、两个馍,一碗面汤,说她出去一下。叫我自己在家里吃饭。

我知道她是出去借钱去了,家里面一下子没有这么多的钱的。我吃着饭,想母亲会去谁家借钱,又会说些什么话。吃饭完后我和往常一样出去找小伙伴玩耍了。

等到天黑我回来的时候,母亲已经回来了,脸上有哭过的痕迹。她默默地坐在炕边,说还差十二元。我听后一下子不高兴了,嚷着说没有交学杂费,我就不去上学了。并气呼呼地跑到了院子里,看天上的星星,心里一阵子发酸。

母亲追了出来,说明天她和我一块到学校去见老师,给老师解释下家里的情况,先交上一部分钱让我上学,剩下的尽快交上。我怕同学们笑话我,仍是嚷着不去上学了。

第二天,母亲叫醒了还在沉睡中的我,说和我一快去学校。我说家里没钱不想去上学了。母亲说你就好好上吧,你以后还要上中学上大学的。我于是被母亲半拽着拉到了学校,进了老师的办公室。但我的心里是害羞和不安的。

母亲低声地对老师说,家里条件不好,这是我能凑得到的钱了,先给娃交上,叫娃上课。剩下的过几天一定补齐,我可以打个欠条的。我看着母亲把几张十元五块的钱从手帕里拿出来,小心翼翼的。又从另外口袋里拿了一团一块几毛的钱,还有不少硬币。数了数递给老师。

老师人很好,经请示了校领导后,就同意我先上课,让母亲把剩下的钱尽快交齐。其实,学校的老师是知道我家的情况的,对我说了句,要好好学习呀。我点了点头,就回到班上去了。母亲又去忙碌了。

                                      二

家里的几亩地,今年种上了棉花小麦等农作物。前段时间,又是浇地又是买化肥的,家里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有时候炒菜舍不得不放油,拿了水煮。我虽然心里很不高兴,但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为了挣点能用的钱,母亲在忙完了家里的活的间隙,又不停歇地打起了零工。早上五点天还没亮,外面的空气清新舒适。母亲就早早起来,开始生柴火做饭。

她先给炉膛里放些细柴,用麦秸秆引着点燃。然后等火起来了,再放两根硬柴火。火烧了起来,水滚了起来,母亲将用水和好的面倒进锅里,几分钟一锅面汤就好了。没有钱买鸡蛋,母亲就在里面放了土豆、萝卜之类的蔬菜。

我知道,这是我一天的饭了。因为母亲中午是回不来的。她要干活的地方离家很远,远的超出了我能想到的地方,超出了我下河捉鱼的滩地还。那个地方我没去过,只知道母亲要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

母亲做好面汤,又会用水煮半锅白菜,放上盐就可以吃了。她走的时候,总是安顿好了我,给我穿好衣服洗好脸。然后拿了三个馒头一玻璃瓶开水一疙瘩咸菜,戴上草帽就出门了。

一个周五的晚上,我放了假想出去玩,便提出了跟母亲一块下地打零工的要求。母亲看了看瘦小的我,摸了摸我的有些黄的头发说,地里面的活很累的,还有太阳晒着,你太小就不要去了吧。说完给我一毛钱让我自己去买点好吃的。

我有了一毛钱,感觉自己是世上最富裕的人了。去地里玩耍的想法很快抛到了九霄云外,第二天和小伙伴一块去捉鱼了。

后来高中暑假的时候,我最终跟着母亲打了零工。早早起来,吃两个荷包蛋,拿上中午的饭食,骑着自行车去了离家三十多里地的农场。

那里有个不成约定的劳动力市场,是在两条路的十字路口。我们去的时候经常是有了十来个人了。差不多是相同的装束,都穿着胶鞋或布鞋,戴了草帽在一堆一伙地聊天。

过了不多时,会有个骑摩托的农场主过来,喊着地里面有棉花需要渐苗(为了棉花更好地生长将稠地方的苗拔掉)了,需要拔草了,需要浇地了,需要打药了。人们便会一哄而上。

农场主像挑牲口一样,将年轻力壮看起来干活利索的人带了去。剩下的就在那里依旧等着。过了上午十一点如果没有来活,这一天基本上就没有希望挣上钱了。

我跟着母亲干过好多种活,有拔芦苇的,有除草的,有捉棉铃虫的,有打药的,有摘棉花的,有浇地的。干活一天是八元钱,按时间计算是十个小时。中午可以休息一个小时。

我往往是干了一上午后,下午就吃不消了。母亲说我不是干活的料,吃不了这种苦。是啊,那一直弯腰的姿势让人腰酸背痛。拔芦苇一不小心就会将手划破。在地里浇水要一直站在冰冷的水里面。还要忍受风吹日晒。

我现在回想起来,就好像做梦一样。我那时就知道了挣钱的不容易,知道了我花的每一分钱里面都有母亲的汗水。

                                    三

我常常能够想到,我住校上学一星期需要花费五十元,需要母亲不停歇地劳动四天才能挣够。那时每天的人工费已经涨到了十二三块了。可贫困仍然让我敏感的心时刻受着打击。

终于有一天,我放假回家给母亲说了不想上学的念头。我说我要出去打工呀,要给家里面挣钱,要盖房子娶媳妇。我说我的小学同学好多上完初中就不上了,到外面开饭馆挣了钱。

母亲听了我的话后,在那一刻显得有点激动。我能够看到她的眼睛里有泪花在打转。她也许在想我长大了懂事了,但更多地是透漏了对我的责备和怜爱。她没有批评我,只是给我讲起了她的故事。

母亲是一个实打实的高中生,参加了我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虽然不明不白地落榜了,但母亲没有丝毫的气馁。那时母亲已经在农田里劳作了两年,可知道了能够上学的消息后,她凭借着顽强的意志用几个月复习了高中的课程,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

母亲没有过多地说当时的艰苦生活。但我能够想到,在外婆家七个孩子的家庭里,母亲作为老大作为女孩在当时能够高中毕业是克服了多么大的困难。

后来,母亲参加了工作,先是在县城的电风扇厂工作,后来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如果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她会有满天下的桃李,她可以安心地退休。

然而就在工作了一年多后,她经人介绍认识了我的父亲,一个又红又专的贫下农。在当时的风气下,外公就是想找这样的一个姑爷,心里想着能够踏实安稳。于是,经媒妁之言,母亲嫁给了我的父亲,开始了她那辛劳半辈的生活。

有了我后,母亲就丢掉了那份体面的教学工作,全身心地带起了我。母亲也成为了一个地道的农民,整天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面辛勤劳作。日子虽然过得贫穷,但母亲用她独特的方式教育着我。

她说她想让我成为一个有知识对社会有用的人。她说她能够忍受生活的劳碌,能够忍受每天只睡几个小时,每天干十个小时以上的农活。只要我的学习成绩好,她就心满意足了。

母亲说起了我那让她骄傲的成绩。我从小学开始,虽然不是次次考第一名,但总能保持在前三名。中学的学杂费是减免的,只用交书费。家里的土坯墙上贴满了一墙的奖状。母亲说,看到奖状她就有了无穷的力量了,能够生活下去了。

那天的晚上,满天繁星在一眨一眨地闪烁。巨大的银河占据了大半的天际,一颗流星不时地划过。村子巷道里吹来的凉风,像母亲的轻轻抚摸一样,让我的心是那样的澄净。

                                    四

我知道了前行的方向,便不顾一切地奔跑起来。任耳畔的凉风吹过,任时间飞快地流逝。我让我的懵懂青春在孤独和寂寞里度过,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有意义。

当天还没亮的时候,我从朦胧中起来。听着室友的鼾声,我小心地穿好衣服。悄悄地打开门,跟门卫大爷打声招呼,便跑步在了路灯昏黄的街道上。跑到城郊,呼吸露水清新的味道,感受旷野无人的空寂。

返回学校的时候,正好大家都才起来,便在一块洗了漱,开始早读。我往往用了大声朗读古人的诗句,找了同学对话练习英语。一个人钻进墙角背诵政治历史地理知识点。中午午休趴在桌子上半个小时,看着哈喇子湿了半本书,任胳膊麻木。

我不想让自己停下来,我想让身体释放出最大的潜能。因为每当空闲来到了我的脑海,那晚母亲和我的谈话便会浮现。母亲劳作的身影便会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看着她在烈日下用手拔草,汗水湿透了衣服。她用手捶背的姿态,是那么让人心疼。

高中住校每两周回一趟家,我总是伸了手向母亲要五十元生活费。我拿着那些钱,想着能怎样再省省。便吃了五毛钱的一个馒头,三毛钱的一碗菜汤,吃了带去的咸菜。有时晚上的饭就省了,下晚自习后灌一肚子的水。

那时我给自己定了每天伙食费控制在三元以内的标准,多余的钱便要买了书。几个月后,我买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常常在吃饭的时候钻进了宿舍,一边啃馒头一边看书。我一会儿成了孙少平,一会儿成了孙少安。

日子平淡充实地过着,一天天如流水般飞快地逝去。没有多少欢喜,没有多少忧愁。我醒了就让自己动起来,让身体和灵魂有一个在路上。我没有上过补习班,没有吃过小灶,只是把课本翻了又翻,把练习题做了又做。

我想不管最后的结果怎样,我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不让自己留下遗憾,要对得起母亲的关爱。我想生活不会一直这样下去,付出了就一定会有回报。即使不是立刻显现,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你受益。

                                      五

现在的我仍然忙碌着,为了生活不停地奔波。母亲依然生活在我出生的农村。然而,我有了城市户口,在村人羡慕的城市里安了家。我不用再去黄土地里面辛勤地流汗,不用受了烈日的炙烤。

每隔两天,我就要和母亲通一次电话。我发觉母亲明显地老了,说话有点迟钝。但她与我聊天的方式自我离开家乡后一直未变。她第一句话总是吃饭了么身体还好吧,接下来是那里一切还好吧,接下来是在上班还是休息呢。

我回答的则是吃过饭了身体好着呢,家里都好,在上班哩。刚开始和母亲的聊天只有两三分钟,后来我渐渐地明白了,要让母亲多说说话,多了解我的生活。就详细说我吃了米饭面条,还有土豆烧牛腩豆芽炒肉之类的。她则会说了村里谁又不在了,昨天上午到刘婶家串了门之类的。聊天能持续了十多分钟。

有时候母亲总和我说起小时候的一些事情。说我以前吃面的时候只爱吃面不爱喝汤,经常是吃饭吃着吃着就睡着了。曾经和康康一块去玩,把脸上弄了个大花脸。我能回忆起一些,有些则完全没了印象。

经常我想,等条件好了就接母亲来城里住住,让她享享福。我不时给她说了我的意思。但母亲总说,城里的楼房就像火柴盒,那么小一块地方,吃饭睡觉去茅房都在一块,多么不自在,还是在村子里在自己的家好。

我于是没了言语,就想着给母亲寄些钱过去。我想母亲年轻的时候受了那么多的累,现在可以过好日子了。每次要给母亲寄钱,母亲却说她不要,她现在不缺吃不缺穿的,很知足。

每天的生活忙忙碌碌,我总会想这是我想要的生活么。我常常想我若是辞去了工作,回到农村是什么样子。我想那样就会伤了母亲的心。她努力了半辈子,不就是想让我在城市里生活着么。

我想我大概是不能回去了,我一想起母亲的辛勤劳作,汗水如雨一样滴下的情景,我生活在城市里的心就会安定一些。我想我即使回去了估计也有点不适应村里的生活了,不然怎么有那么多的农村人都在往出跑着。

我是成了漂泊在城市的浮萍,我是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我想我会慢慢在这里扎下根,买了房结了婚生了子,我的一生就在这里度过了。可我与母亲不能长久地生活在一起,只能在过年时回去看看她。

这大概就是人生的悖论了吧。母亲希望我出人头地有出息,而我像母亲的希望那样一直向前努力,最终离开了家乡。却不能在母亲的身旁尽了孝。

在一次喝醉酒的晚上,我给母亲打电话说了我的苦楚。母亲却笑着说,你越有出息我就越高兴,我在家就会活的好好的。泪眼的朦胧里,我看到我的成长轨迹,虽曲曲折折却一直向前。我认为这里面的功劳都应该给母亲。

我会继续按照母亲的希望继续向前,即使在城市里是一个平凡的人,也会将每一天过得充实有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废柴江湖第五季小说组13号|我的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