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是他。
2019刚过半,就主演5部电影。
全是主角,全是海报C位。
古天乐。
古天乐的魅力在哪里?
或许就在于,他是今天任何港产警匪片不可或缺的符号人物。
从《反贪风暴》到《追龙2》,从《追龙2》到《扫毒2:天地对决》。
古天乐暑期的最后一部,也是今年主演最高分。
我们不得不盘。
《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
Line Walker 2
豆瓣首日破7,如今4w+评分,定格在6.6。
成绩“平平无奇”?
但,你又不得不承认,在爆款《哪吒》和主旋律《烈火》的围剿中,它还是杀出血路。
凭什么?
Sir偏向于,它原汁原味的港片气质。
港片的最大气质是什么?
Sir以为,是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人人皆宜的商业快意。
动作是最普世的语言。
导演文伟鸿,TVB金牌监制,但大银幕履历只有一个系列:《使徒行者1&2》。
长期呆在TVB,他继承了三色台的务实精神。
他看准一部商业犯罪片,G点能且只能是动作戏。
他确实做到了。
两部《使徒》看下来,Sir印象最深的,就是动作戏。
比如第一部——
昏暗的地道里,张家辉和女打手遭遇围堵。
面对包围,张家辉丝毫没怵,反而转身靠墙,一身西装领带,优雅得像个办公室白领忙中偷闲——抽抽烟。
女打手以一敌十。
本该豁出命的动作戏,在逆光的镜头下,全变成岁月静好的剪影?
酷吧。
《使徒》第二部,格局继续扩大。
这是一次酝酿了几十年的谍影行动,横跨欧洲东南亚。
因为犯罪集团成功渗透进各地警队,任务,从拯救香港,到拯救世界。
在七次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提名的钱嘉乐团队的加持下,演员、场景、特效也全面升级。
直升机,火箭筒,闹市开战,各种热闹。
发现没。
90%的香港导演都对爆炸有神之迷恋。
可以用一包炸药搞掂的事,一定要两包。
为的,就是让观众在疯狂中享受高潮。
相反之下,《使徒2》反而有了罕见的自觉性。
它试图用更精巧的设计,还原实战。
就说这一场缅甸闹市枪战,场面浩大,张家辉、古天乐二人全程紧绷。
他们以少敌多,镜头里全是谨慎和窘迫。
但他们每开一枪,那种观察、举枪、瞄准,又一枪毙命的细致描写,又体现专业。
每移动一个位置,度路线,找掩体,互相掩护,半个身位都容不得差错。
——这份实感甚至体现在每一次换弹夹,都大喊一声,让对方补位。
整场下来,两人只用两款武器,一把冲锋枪,一把手枪,没有一次扫射。
这就是港片升级的真。
为了这份真,钱嘉乐还尝试用真车去撞古天乐,古天乐为此抱怨“粉身碎骨”。
可惜,最后一场高潮戏,还是泄露香港导演一贯的底气不足。
西班牙“斗牛节”,再加一场追车戏。
车追人,人追牛,牛追车,这是一个大胆而创新的设计。
但难度确实太高。
牛不可控,街道复杂,人又太多。
最后,刺激是够刺激了。
但也仅有刺激。
如果说动作戏是香港导演的态度,那感情戏,则是他们放不下的情结。
这情戏其实无关男女。
两个字:
义气。
现在讲义气,或许老土了。
但这确实是港片长久以来最突出的标签。
几乎每个有名有姓的香港导演都拍过义气。
1973年,张彻《刺马》。
两男一女三人局,但女的,反而是最被放弃的那一个。
在张彻作品,义气是什么,是兄弟同袍的信念。
后来,1989年,继续了张彻衣钵的吴宇森,他拍《英雄本色》。
三人全是男的。
狄龙,周润发,张国荣。
吴宇森的义气是什么?
是先天血缘与后天情义的二选一。
再到杜琪峰。
他的义气是什么?
Sir以为,他的义气已超脱任何个人感情,更多的,是团体信念,杜琪峰故事盛产的从来不是枪林弹雨的传奇,是不动声色的粘稠情义。
△ 《枪火》《文雀》
对于港片,义气就是最大法则。
这无关道德,这也反人性。
但。
拍了近半个世纪,这,还有人信吗?
《使徒行者》就是想再问一问。
导演文伟鸿在采访中坦诚,使徒行者IP的诞生原因,源自一个不甘:
不甘港式兄弟情,变成历史遗物。
有一件事特别启发我,一次吃饭中有人提出讲义气的电影很过时,没有人喜欢看这类老土题材。
虽然当时我没有说什么,但其实内心很不认同。
如何用新的包装去讲一个普世价值的故事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使徒行者》这个IP的诞生,讲的也是义气价值,但市场依旧能够接受,观众也是非常接受的。
他就是要,回归香港义气。
第一次无疑失败了。
《使徒行者1》为了蹭剧版热度,却被剧版拖累。
四个主角,N条感情线,又是伏笔,又是反转,看似格局大,实则臃肿混乱。
好就好在,《使徒行者2》终于做减法。
首先,砍。
砍掉无用分支,专注主线故事。
三个男主,主次明确,张古二人主线,吴镇宇中间过度。
其次,砍掉冗杂为悬念的悬念。
三人身份,没有拖沓的欲盖弥彰,影片中段就大方揭晓。
剩下的时间呢?
老老实实,讲兄弟情。
方法?
不喊口号,不秀风格,塞细节。
《使徒行者2》在向内挖掘。
比如,魔方。
故事从一个匮乏的年代说起。
一个小小的魔方玩具,是程滔(张家辉 饰)、井进贤(古天乐 饰)两个菲律宾孤儿院男孩终生的情义纽带。
一场劫难之后,一个是卧底出身的特别警员,另一个是恐怖集团培养的卧底“黑警”,身份换了又换。
但。
张古每次对戏,都有魔方出现。
为什么?
两个人打小就是个中高手,胜负在他们之间游走,他们彼此惺惺相惜,但又必须争锋相对。
魔方千变万化,寓意他们的对招和拆解。
魔方在片中还有叙事作用。
不剧透,点一下。
没有魔方,两人无法相认。
结局实在值得三思。
片尾,一只手将魔方放在搁板上,谁死谁活,竟是个开放式的结尾。
但仔细回想,其实导演早就安排了结局——
那只手上,带着戒指。
还有镜子。
张家辉和古天乐第一次正面交锋,是在审讯室。
张家辉问话关键证人,得知到黑警存在。
他顿了顿,朝着一边。
这个时候,导演借用了镜像效果,画面里的影子递减,镜头递进,意为分身。
正在他凝神思考时,古天乐入画,两人身影叠加。
这是什么意思?
抱歉,Sir不剧透。
还有墙壁。
两人第一次在画面里同框,隔着不透视的玻璃墙。
墙壁,暗示两人之间的隔阂,和身份上的对峙。
在电影的后半部,导演玩了一个很巧妙的游戏。
Sir称为“介质”的过渡。
魔方,镜子,墙壁,三个道具汇聚成一点,共同助推出最终的反转。
这让Sir惊叹于港片久违的用心。
义气,不再是呼天抢地的情绪炸弹。
义气,是层层演变的情感线索。
尤其是最后细节。
片尾,兄弟二人联手,杀死反派,也自伤八百。
互相搀扶,许多人说过于“基情”。
实际上,这里埋着一个贯穿全片,极其残忍的点。
厮杀时,公牛牛角直接顶破车门,并顶穿了张家辉的侧腰。
仔细想想——
张家辉受伤的位置,正是儿时古天乐为了救出张家辉,不慎摔倒被石头戳到的腰部。
甚至额头上受的伤,也呈镜面相对应。
这一次受伤,就是“还债”。
这正是香港电影的诚意。
不是什么高深的技巧,也不是什么高级的表达。
他们能且仅能的,就是用手艺去打动你。
不靠天分,只求苦工。
这也是Sir认为《使徒行者2》难得的地方。
如网友所言:“笨拙但勇敢”。
今天,就港产警匪片而言——
杜琪峰,吴宇森放弃了。
刘伟强,林超贤转型了。
真真正正做香港警匪片,并能够在内地公映的导演作品又有几个。
《使徒行者2》,就是当下大银幕,我们能看到最好港片了。
它当然不是最好。
但确实是现阶段最好的。
这是《使徒行者2》的荣幸。
这也是香港警匪片的不幸。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