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焕新2.0,《信》 读后感

     上午一个人在办公室静静的读完了《信》,这是我读东野圭吾的第三本小说,看完小说心情无比的压抑,一个人所犯的罪要让自己的亲人及受害者家属承受无比大的伤痛与折磨,深陷其中难以拔出。

      《信》讲述了一对相差4岁的兄弟俩相依为命,没有一技之长的哥哥刚直靠着给人搬家承担起了家庭重担,直到积劳成疾,无奈之下为了给弟弟直贵凑上大学的费用挺而走险入室盗窃,被发现后进而演变成入室杀人,被判刑入狱15年。因为哥哥的杀人犯身份,让原本成绩优异前途光明的弟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饱受歧视,事业、爱情屡屡遇挫,背负起了沉重的精神债务。一封封寄自高墙之内的家信,寄托了哥哥对弟弟的无限牵挂,同时也为弟弟带来了无尽的噩运。在周遭人对他的冷漠与歧视中,他对哥哥的兄弟情也由爱渐渐转化为恨,恨哥哥自作聪明,恨哥哥自以为是的轻率行动,自己才被络下了“杀人犯弟弟”的烙印,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都要时时时刻刻担心自己的这一烙印被人发现。可是无论怎样小心翼翼,最终都逃不掉宿命,他的人生一次又一次因为哥哥而被摧毁。渐渐地直贵无法再体谅哥哥的用心,也不想再收到哥哥任何的来信,甚至于在看到哥哥刻意轻描淡写的描绘自己在狱中的生活时,滋生出一种“你倒是活得轻松,你又怎能体会我的艰辛呢”的心理。于是他开始为了逃出歧视的魔掌而付诸行动,他搬家,不告诉哥哥新的地址,不再给哥哥写信,他想要断掉跟哥哥的联系,开始告诉周围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他不再有亲人。

       有那么一段时间,直贵坚信自己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有彼此深爱的妻子,能养活家人的工作,规律有序的生活,这份平凡的生活对别人来说也许唾手可得,对直贵却是来之不易的,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珍惜这份难得的幸福。然而女儿实纪的诞生,他所经受的遭遇却在下一代继续上演。这一次直贵再也无法承受。他跟哥哥写了最后一封信,诉说了因为杀人犯哥哥的存在给他带来的困扰与艰辛。如果是一个人他或许能经受住周遭的不平等待遇。可是他不能让这些不平等延续到自己女儿的身上,妻子与女儿是无辜的,为了现在的家庭,他毫无选择,只有断绝与哥哥的关系。

       小说中平野社长以仿佛在谈论天气一般的寻常口吻对直贵说:“歧视是理所当然的……我们需要对你区别对待,这也是为了让所有的犯罪者知道,自己要是犯了罪亲属也会痛苦。”他方始顿悟,原来自己现在的苦难,正是对刚志所犯罪行作出惩罚的一部分。犯罪者必须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就是自己犯罪的同时也抹杀了自己亲属在社会上的存在。为了显示这种客观事实,也需要存在歧视。这样的观点表达了作者对于歧视的思考。

      直贵受到的歧视,在我国是肯定不会存在的。因为,我们不会因为一个人的亲属杀了人就把他孤立起来,但是想想我们身边,其他歧视也很普遍,比如:大学被开除、吸毒被发现、同性恋等等,这些主流非常不包容的行为,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该如何去处理和面对呢?是不顾他人的看法,勇敢的直面惨淡的现实,还是悄悄的掩饰自己的过去,小心翼翼的活着呢?

       如果让我选择,我估计没有勇气直面现实,会小心掩饰或者干脆逃离吧………有点不知所云,时间不够多,想好了再补充。

       




       

你可能感兴趣的:(3/21,焕新2.0,《信》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