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在之前的里已经和大家介绍了双酚A、二恶英,今天要和大家聊聊另一种我们经常接触的环境激素——邻苯二甲酸酯。它的英文缩写是PAEs。
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s,PAEs)作为塑料增塑剂,它可以增加产品的可塑性和柔韧性。
在农药载体、驱虫剂、乙烯地板和壁纸、染料助剂,以及涂料和润滑油中都有使用。
而在塑料中的应用更是广泛,如各种塑料盒、塑料袋及铝箔袋食品容器等往往都有邻苯二甲酸酯。
邻苯二甲酸酯很容易从塑料中溶出,所以几乎所有的人每天都要接触它。
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吃的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甚至熟食的包装袋中均可能含有邻苯二甲酸酯。
除了吃的,还有另外一个常被我们忽略了的领域就是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头发喷雾剂、香皂和洗发液等。
对健康的影响
邻苯二甲酸酯具有种类多、难以降解、生物富集性强的特点,对人体、生物体及植物均有较大的毒性。
该类污染物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致癌、致畸性以及免疫抑制性,尤其是会导致人体生殖功能异常。
对男性的影响
像其他的环境激素一样,邻苯二甲酸酯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可干扰内分泌。
使男子精液量和精子数量减少,精子运动能力低下,精子形态异常,严重的会导致睾丸癌,是造成男子生殖问题的“罪魁祸首”。
对女性的影响
而对于女性来说,使用的很多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化妆品都含有邻苯二甲酸酯。
其中指甲油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最高。
使用指甲油的女性越来越多,尤其是很多女性在怀孕或者哺乳期间还涂指甲油,实在是让人担心。
因为邻苯二甲酸酯不仅会影响妈妈的身体,还会影响到胎儿或者婴幼儿的健康发育。
另外,我们常看到的一种场景——妈妈手上涂着鲜艳的指甲油,直接用手拿了食物来喂孩子。
我相信所有这样做的妈妈都不知道指甲油里到底潜藏了多少有害物质,更不知道邻苯二甲酸酯的危害。
希望通过我们的分享能让妈妈们更好的保护自己和孩子。
除了指甲油之外,很多化妆品的芳香成分也含有该物质。
化妆品中的这种物质会通过女性的呼吸系统和皮肤进入体内。
如果过多使用,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还会危害到她们未来生育的男婴的生殖系统。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100%孕妇体内检测到了邻苯二甲酸酯。
而中国2017年刚发表的一片研究报告发现孕妇体内邻苯二甲酸酯的水平与流产有关。
对孩子的影响
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的软塑料玩具及儿童用品有可能被小孩放进口中,如果放置的时间足够长。
就会导致邻苯二甲酸酯的溶出量超过安全水平,会危害儿童的肝脏和肾脏,也可引起儿童性早熟。
为此,早在1999年11月,欧盟委员会即已通过法令,将这样的警告标示贴在玩具和包装上。
并开始对部分邻苯二甲酸酯设限。2011年2月,欧盟再出杀手锏,将DEHP、DBP、BBP这三种邻苯二甲酸酯直接列入化学品“淘汰名单”。
和其他的环境激素一样,最好的防护就是尽量避免接触。
A.最好不要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不要用聚氯乙烯(含有邻苯二甲酸酯成分)塑料容器在微波炉中加热食品。
B.指甲油含该有毒成分的量最高,孕妇最好不要使用指甲油。
其他人群也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的指甲油。
好消息是天然的、有机的指甲油也越来越多了,给了爱美的朋友们更健康的选择。
C.选择护肤品时,选择不含人工香精的护肤品,这也是现在健康护肤品行业的一个趋势——无香精护肤品。
这样就避免了邻苯二甲酸酯通过护肤品进入人体。
D.谨慎选择儿童玩具。
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的玩具闻起来有较浓的塑料味,所以,塑料味越淡,玩具就相对更安全。
摸一摸玩具表面,若是摸起来发涩、不光滑,则含量较多。
另外,邻苯二甲酸酯会随着时间流逝析出到玩具的表面,用手蹭一下。
如果感觉很油腻,则邻苯二甲酸酯含量较多;反之,如果比较清爽,含量较少。
E.谨慎选择儿童用品,比方说孩子的鞋子。鞋底越软,邻苯二甲酸酯等物质的含量可能越高,所有并不是越软越好。
F.塑料地板出现在很多儿童游乐场和家里,记得选择塑胶地板时,一定选择不含邻苯二甲酸酯的产品,否则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邻苯二甲酸酯的对健康的影响已经被多次证实,但中国的老百姓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能够帮助到您,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伤害。
图片来源:Google、百度图片
参考文献
[1]Schettler, T. Human exposure to phthalates via consumer products. Int J Androl 29, 134–139, discussion 181–135 (2006).
[2]Just AC, et al. Urinary and air phthalate concentrations and self-reported use of personal care products among minority pregnant women in New York city. J Expo Sci Environ Epidemiol. 2010;20:625–633
[3]Wittassek M, Angerer J. Phthalates: metabolism and exposure. Int J Androl. 2008;31:131–138.
[4]Chao Wang, Lu Yang, Shu Wang, et al., The classic EDCs, phthalate esters and organochlorines, in relation to abnormal sperm qu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Sci Rep. 2016; 6: 19982.
[5]Bekö G, et al. Children’s phthalate intakes and resultant cumulative exposures estimated from urine compared with estimates from dust ingestion, inhalation and dermal absorption in their homes and daycare centers. PLoS One. 2013;8:e62442.
[6]Gaspar FW, et al. Phthalate exposure and risk assessment in California child care facilities. Environ Sci Technol. 2014;48:7593–7601.
[7]Koch HM, Calafat AM. Human body burdens of chemicals used in plastic manufacture. Philos Trans R SocLond B Biol Sci. 2009;364:2063–2078.
[8]Suzuki Y, et al. Exposure assessment of phthalate esters in Japanese pregnant women by using urinary metabolite analysis. Environ Health Prev Med. 2009;14:180–187.
[9]Hui Gao, Yun-wei Zhang, Kun Huang,Urinary concentrations of phthalate metabolites in early pregnancy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pregnancy loss in Chinese women. Sci Rep. 2017; 7: 6800.
本文由NIAS营养学国际研修专家提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