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大空头》——迈克尔·刘易斯

本书讲述了美国次贷危机前后,美国金融市场上几位特别的投资人的故事。次贷危机以前,大多数的金融机构和市场参与者都积极看好房地产市场,然而这几位眼光独到的投资人却在风暴前,准确预测到泡沫的破裂,成为少数在金融灾难中大量获利的赢家。

次贷危机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金融灾难。房地产泡沫的挤出和破灭,迅速掀起了金融风暴,市场哀鸿遍野。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沉迷于在房价上涨的狂欢,未曾料到危机如此迅猛可怖。但实际上,这场危机并非毫无前兆,有一小群人在灾难到来之前,就意识到房地产的巨大泡沫将要破裂。他们及早选择做空,次贷危机爆发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判断的正确和巨大的收益。

《大空头》很接地气地采用的是微观视角,写的是一帮普通的市场参与者。这些人绝非行业大腕、金融巨头,就是普通人。但他们在危机爆发前,精准预测到了市场趋势,进而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可以说,这是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不普通的故事。

但要是只有故事好看,这本书肯定也算不了经典。《大空头》这本书里有热闹,也有门道。金融交易的来龙去脉,人物思维和行为方式,都非常真实。所以这本书即使在金融圈内也有很高的口碑,一度刷爆金融人士的朋友圈。

不过介绍《大空头》的精彩故事之前,我们先要先掰扯一下“空头”二字。这可是贯穿全书的一个核心概念,必须先讲清楚。说到金融,相信你应该知道“金融产品”这个词。金融产品太多了,简单一点的,股票、债券、基金,还有形形色色的“理财产品”。复杂一点的,什么结构性的资产证券化、衍生类的期权、期货等等。是不是感觉很复杂?但其实金融产品也很简单,说白了,它就是一份合同。

只要是合约,就有买卖双方。甲方和乙方,最多再有个经纪人,中间方。金融业说白了就是一个关于风险和预期的行业,能签合同,通常说明双方对一件事的风险和预期立场是不同的。觉得会涨的,我们就说他对未来“看多”,说他们是“多头”;相反,那些觉得会跌的,是对未来“看空”,他们就是“空头”。那这样一个交易里就会有“多空双方”,一个市场上,总是可以分成多空两拨观点,两拨情绪,两拨人。金融市场就是不断产生合约,如果未来涨,那么看多的一方获利。如果市场下跌,那么看空的赚钱。

而我们本期要说的《大空头》,牵扯的,就是关于房贷的合约。

2008金融危机,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美国整个房地产和金融市场都在暴跌,可以说是一场多头的灾难。但在这场灾难前,就有一拨“举世皆醉我独醒”的“空头”赚得盆满钵满,他们就是这本书的主角。虽然只有四路人马,但他们在这场风暴中获利超过20亿美元,算是绝对的大赢家了。

先介绍一下这四路人马。如果你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你可以记住他们的特点,毕竟是他们的特点,而不是名字更能代表这四路大空头。他们是:孤僻的巴里,精明的李普曼,天才偏执狂艾斯曼,和三位游击队玩家。

先说第一路,孤僻的巴里。巴里本来是个医学博士,但是从少年时代开始,让他特别沉醉的,就是股票、债券,是金融。医生经常要值夜班,别人可能看看书,睡睡觉打发时间,而巴里,就利用这些时间研究股票,在网上开博客写股评,在聊天群里推荐股票。他对股票的分析总是特别准,凡是跟着他操作的,基本都赚了钱,屡试不爽。有了一定人气之后,他干脆就辞职,成立了自己的基金,募集客户的钱,专业做起了基金经理。不过一般基金募集资金,都会做维系投资者关系,宣传一下,但是巴里很孤僻,他不喜欢和投资人打交道。你信我就投我,不投拉倒。巴里多年养成的习惯就是独来独往,所有的投资决策,都是他闷在屋里,利用对数字的计算和分析得来的。

巴里通过严密的数学计算,发现美国房贷相关的金融产品虽然在2005年看起来还挺安全,但是再过两年,到了2007年中期,就很可能要出大问题,房地产和相关的金融产品价格会大幅下跌,现在是做空的好时机。于是巴里开始找多头跟他签一种叫做“信用违约掉期”的合约,英文简称就是 CDS。这个名字你可能不熟,但其实它的原理也不复杂,实际上就是多空双方来赌一赌那些房贷会不会违约。

怎么赌呢,空头方,也就是巴里,根据签约做空的那些房贷债券总金额,每年向多头方支付千分之二到百分之二不等的费用。而要是房贷违约了,这些债券总额有多少,多头就赔給巴里多少。

这种合约和保险很像,但又有点不同。你买保险,每年交保费,要是你家被盗了,保了多少,就得赔你多少钱。而 CDS 就好像是巴里这个跟你没关系的人,买了一份关于你家财产的保险,赌的是你家一定会被盗。要是你家没被盗,巴里就定期支付保费。但要是果然如他所愿,你家被盗了,那他就可以大赚一笔了。所以可以说,这其实是巴里和多头的对赌,他们赌的,就是市场上那些贷款买房的人会不会违约。

我们都知道,要是房价跟当初贷款买房的时候相比,跌了很多,那继续还贷款就不划算了,就会有很多人停止供房贷,违约不还了。所以这也是巴里和多头对房价会不会跌的对赌。多头觉得不会跌,不会违约,看上了巴里每年要交的保费,而巴里则坚信未来多头会赔给他更多的保险金。他对自己的判断非常自信,砸进了自己所有的资金,甚至还只跟顶级的金融机构玩,因为巴里觉得,真到那一天,小机构真还赔不起。

在巴里寻找多头的过程中,就出现了第二路人马,就是精明的李普曼。李普曼是个场外交易员,他其实属于我们之前说的多空双方之外的中间方,就是经纪人,靠撮合交易赚佣金的那类人。他听说了巴里的到处找多头来签约的事,觉得这“事出必有妖”,就仔细分析了下房贷产品逻辑和数据,发现果然,不仅有可能出事,而且出事一定是大事。但是他没有资金,没法做空。那怎么办呢?不怕,他只要做好本职工作,撮合交易赚佣金收提成就好了。现在没有人觉得会出事,多头到处都有,只要找到空头方,佣金和提成都好商量。他到处宣讲他的研究结论,终于找到了和巴里一样愿意做空头的人,这就第三路人马,天才偏执狂艾斯曼。

艾斯曼这个人,说他是天才偏执狂,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哈佛毕业的高材生。还是因为他特别爱刨根问底。艾斯曼是个犹太人,从小就学犹太经典《塔木德》。别人学得认真,都是因为相信,因为虔诚。艾斯曼却不一样,他认真,是抱着找逻辑矛盾,抱着找 bug 的心态。艾斯曼对逻辑瑕疵的容忍度极低,他永远不会去碰那些逻辑说不通的投资项目。当精明的李普曼给他说起了做空房地产相关金融产品的时候,他也是各种怀疑,必须自己证明。他和他的团队到美国各地出差,去走访租房的人、贷款买房的人、房地产经纪人,以及发放房贷的金融机构。此外,他还走访持有房地产相关金融产品的机构,和那些给房贷做评级的第三方机构。这么一路调研下来,他发现房地产市场确实从根儿上已经烂了,连没有稳定收入的脱衣舞娘都能贷款买5套房,甚至有人贷款用的是自己家宠物狗的名字,这实在太荒唐了。艾斯曼觉得,那些看好房市,玩命“做多”的人“不是疯子就是蠢货”。于是艾斯曼也决定集中自己所有的弹药,全力做空。

在精明的李普曼四处宣传寻找空头时,还有两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听到了“做空房地产”这个关键词。别人听听可能就算了,但是这两个小伙子,是专门靠做空起家的。因为本钱特别小,他们专瞄准赔率很高的产品做空。这个意思就是赌输了赔得少,赌赢了赚一大笔,专门去做空那些大家都认为会涨,但风险被低估的品种。靠着这个策略,三年他们就把11万美元就变成了3000万美元。这次做空房地产的事儿,小哥俩一测算,赔率太诱人了,于是两个人找到了一个“扫地僧”一样的资深前辈给他们做高参,帮他们交易。三个人就一起制定了做空的具体部署,用全部身家,加入了这场赌局。

四路人马分别押上了他们的筹码,接下来就是坐等房价下跌贷款人违约了。这个过程很不好受,普遍做多的市场里,他们这样满仓做空,面对的煎熬是空前的。比如,巴里钱是募集来的,客户纷纷投诉。巴里本来就孤僻,这回干脆拒绝和客户的任何沟通,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天才艾斯曼则是被上司一轮又一轮地轰炸,觉得他是不是疯了。精明的李普曼作为交易员就要好一些,毕竟没有投资真金白银,但因为把收入押在空头方的收益分红,也是被同事冷嘲热讽。只有三位意外的玩家比较轻松:两个年轻人无知无畏,一个资深大佬则是淡定从容。

结局我们也都知道了,风暴最终疯狂袭来,惨烈程度远远超出大家的估计。房地产价格和金融产品的价格完全是塌陷式地掉落,股价一落千丈,资金疯狂抛售出逃,整个市场都在卖,流动性危机大爆发。多头全面沦陷,亏的一塌糊涂。曾经的交易明星豪伊·许布勒,金融危机前持有160亿美元的多头合约,最后正负相抵,净亏损90亿美元,酿成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单笔交易亏损,从此载入史册。而作为少数派的空头方,却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收益。根据市场估算的结果,咱们刚才说的这四路人马,累计盈利超过20亿美元。

这场金融危机里,为何为出现“多头皆醉空头独醒”的局面呢?

大空头并不是英雄,多头也不是狗熊,他们都是金融市场里追逐利润的普通市场参与者。本质上多头和空头没有任何不同,区别只在于思维不同,预期不同,所以选择不同,结局不同。市场未来的走向只有一种,一定有人对,有人错。资本市场的冷酷和现实就在于,最终的结局只有两种,输或赢。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为自己的判断买单,多头只是输了,如果说有什么特别,那就是这一次,输得元气大伤。我们应该问的是:他们怎么就输了?他们做错了什么?

有人批评那些发放房贷的金融机构,说错在他们不应该向那些还款能力较差的客户发放房贷。但说这种话的人,八成也是外行。贷款是一个是利润率跑赢违约率的游戏,房价一直涨,抵押的房子一直升值,房贷安全,放宽条件又有什么错呢?

有人指责投资银行,说错在他们把住房贷款打包重组,搞出结构化金融产品,吹大了泡沫。但结构化金融只是一种创新的金融产品,是一纸合同,是一样工具,工具哪有对错。投资银行发明了一种新的合约,创造一个新的市场,是促进了融通,创造了价值,投资银行可不愿意背这种锅。

有的人说那错在评级机构,他们总不冤了吧。把一些实际上不达标的资产评一个高分,开始还用巧妙的方法掩饰,后面干脆硬来,可以说节操扫地。但是他们也有苦衷。主流评级机构有三家,穆迪不给评这个分,人家转身就去找标普,找惠誉给评出来。学生不及格,老师就没有收入,你说那老师会不会硬着头皮给你六十分?大家都要吃饭。

多头似乎一直在做无可指责的事,他们真的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而之所以会这样,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所以你看,每一个多头都觉得自己没错。因为没错,他们的行为在金融市场这个相互勾连、大而复杂的系统里,还会不断互相强化,慢慢把整个金融系统的杠杆搞得越来越高,让整个金融系统对房价的敏感度,放大到没人算得出来的地步。这意味着房价每上涨一点点,就会随之带来上百倍的收益,但也意味着房价要是跌了,结果也不堪设想。多头就这样在房价坚挺的时候享受着放大了上百倍的收益,每天开心地计算着利润,却从来没有想过,房价一旦跌下来会有什么代价。

这种不相信房价会跌的盲目乐观,就是多头的错,而且大错特错。因为从没想过房价会跌,他们就根本不会不断重新审视市场,重新审视自己现在的行为是不是已经不合时宜。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人要是没有任何成见,就算再笨,也能理解最困难的问题。但是如果一个人坚信,摆在他面前的问题他早已了然于胸,毫无疑虑,那就算他在聪明也无法理解最简单的事”。这句话是大文豪托尔斯泰说的,作者把它写在了《大空头》这本书的扉页上。多头的错,就错在他们的自以为是,思维的盲点让他们根本不会去仔细计算和调研市场是不是发生了变化,最终让他们输得一败涂地。淹死的不是会水的,而是自以为会水的。

而反观空头们,他们其实也不是英雄,他们只是在审视市场的时候发现了房价即将走到尽头,而当那一天到来,市场将会变成多头的灾难。在当时狂热做多的气氛之中,能够发现这一点,是很了不起的事。想成为大空头,先得成功发现做空的机会。

如何发现这样的机会?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不是靠拍脑门,而是要有完善的投资和决策方法。这一点上,几路大空头各显神通。比如孤僻的巴里,他的投资逻辑是找那些被市场低估的好东西做多,对那些被市场高估,实际上彻头彻尾的垃圾货做空。他关起大门,用他行之有效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不断发现潜力股并凭借这个能力成立了的基金。也正是用这一套方法,发现了房地产价格已经严重被高估,决定全力做空。天才偏执狂艾斯曼的投资逻辑和巴里差不多,也是寻找低估的东西做多,对名不副实的东西做空。只不过艾斯曼并不是闭门计算的“宅男”,他的方法是要详细了解所投项目的逻辑,去走访调研,只做自己看得清楚的。当他发现支持房价上涨的逻辑已经漏洞百出,而做空的逻辑日渐清晰,就决定成为空头。

成功总是在事后说起来轻松,但实际上,大空头在等待市场验证判断的过程中,非常纠结,非常痛苦。毕竟,“不动如山”是一种非常反人性的操作。当一个市场所有的人都在说你是傻瓜、是疯子的时候,在日复一日的质疑和压力声中坚持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的判断,就需要极强大的内心和定力。当然,正是因为多数人都被市场清洗掉,所以最后大空头,才获得了极高的回报,可以说,这是市场对秃鹰守住猎物的奖励。

总之,大空头赢在能发现市场的机会,也赢在能坚持自己的独立判断。金融市场是一个冷酷和现实的市场,任何一个思维的盲点都可能招致全面的溃败,人性的弱点也常常是成功路上的拦路虎。如果说这一场风暴有什么值得我们记住,那就是永远保持敬畏,不断反思自我。克服思维上的盲点和人性上的弱点才能成为常青树。

你可能感兴趣的:(172《大空头》——迈克尔·刘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