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寂寞,不畏孤独

一种介于孤独、落寞之间的思绪,是源于心里的一种无奈。

百度百科上给出这样的解释,一种思绪?一种无奈?遂又搜了孤独为何解。

孤是自成世界的一种独处,孤独是一种完整的状态,是灵魂的放射,理性的寂寞,也是思想的高度,人生的境界。它没有声音却有思想,没有外延却有内涵。孤独者自成世界、自成体系。

与寂寞最大的区别在于,寂寞是一种迫于无奈的虚无,百无聊赖像困兽一样踱来踱去,想看书看不进去,看电影看的只是声音和画面的碎片,听音乐没有心情,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一种焦灼状况,好像要逃离樊笼一样,这是一种无所适从的可怜。

从二者的区别来看,似乎稍稍理解了寂寞的含义,但却完全颠覆了之前对于孤独的理解,原来并不是寂寞的人都能拥有孤独,孤独者需要有一定的定力和思想高度。

梁晓声先生的话犹如一声惊雷,在我耳边炸起。

最强大的寂寞,还不是什么想做什么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可说;是想回忆什么而没有什么值得回忆,是想思想而早已丧失了思想的习惯。这时人就自己赶走了最后一个陪伴他的人,他一生最忠诚的朋友——他自己。

自以为,总是处在无所适从的状态已经够无奈的了。那么连最忠诚的朋友都丢失,不是更为可怜吗?如果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那我是不是该恨死自己了?不觉可悲,可怕。

大学生活固然精彩纷呈,但表面的热闹就像一个化妆技术极高的女子追求美丽和羡慕的眼光,卸了妆之后,只有自己孤芳自赏。越是看似充实的生活,越是害怕一个人独享寂寞。

是不是如果能从寂寞转换成孤独,就少一些对现有生活的无奈了呢?不曾体验,无从得知。之所以越是身处热闹喧嚣之地,越是心感寂寞,可能因为我们的内心无从解脱吧。就像百科上说的,“无所适从的可怜”。

我想寂寞之所以是介于孤独、落寞之间的思绪,是因为一方面寂寞自成世界,外人无门可入,无法可解;另一方面寂寞是自己被自己打败的一种挫败的心境吧。

是了,一个人在宿舍时,看电视没兴趣,玩游戏没劲头,听音乐没兴趣,连睡觉都不能安稳。总觉得这样蹉跎时光实在该死,想去图书馆,有感觉应该已经没位子了吧;想去教室,又觉得太远;连吃饭都要叫外卖。

有时候真不愿意相信自己是这样寂寞的一个人,索性不想不看不听。也就成了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残疾人士,觉得这样就有理由宽容自己,放纵自己。

身心虽被寂寞腐蚀完全,却并不是无药可医。一时间找不到治本去根的良药,吃点补药减缓病情还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阅读,借以修养身心,内外重塑。

其实有时候并不是真正的懒,只是思及目前的状态,不觉挫败,疲于改变,也就随他去了。

但是只有愿意从宿舍走出来,小小逼自己一把,收获远比一个人在宿舍要大的多,看看书,散散步,听听歌。无论做什么,静下心专注的做都会有所裨益的。

所以寂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寂寞却不得不寂寞的自己。究其原因,是我们自己找上寂寞的,并不是寂寞舔着脸来巴结我们的。

一旦我们具备了挑战寂寞的能力,也就具备了成为孤独者的能力。

信不信,由你……

不惧寂寞,不畏孤独_第1张图片
我不孤独却也享受孤独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惧寂寞,不畏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