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闲扯之十

元曲闲扯之十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四块玉•叹世(二首)

马致远

带野花,携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谁能跃马常食肉?二顷田,一具牛,饱后休。

“叹世”只是发一通感叹,比起前面我们所讲的“讥世”来,就少了思想的锋芒,多了情感的滋润。

第一句描写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头上戴着野花,腰上挂着酒葫芦,天真无邪,自然率性,哪里还有什么烦恼呢。“带”字通“戴”,不然就容易起邪念了,虽然那也是一种潇洒的快乐,但快乐之后还得担心河东狮吼,就不能说没有烦恼了。

第二句作者自思反省,意思是:哪个人能够永远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永远吃朒朒呢?即使命运眷顾,坐到台上去了,也总有下台的一天。这个心思,当然有小老百姓自我安慰的意味。

第三句于是就回到知足常乐的温饱生活上来了,二顷田一头牛,够吃了,够吃了,吃饱了倒头一睡,那个滋味哟不摆了,安逸,巴适,霸道!小农的一点快乐,经文人生花妙笔一渲染,一夸张,简直幸福得不要不要的喽。这样夸张的渲染,在当下一些媒体的新闻报道里以及口水滴答的应景文章里还见得到。

“二顷田”按一顷100亩换算下来,就是200亩啊,大地主啊,其实那个年代田薄,产量低,恐怕除了养家糊口,就没有多少剩余的了。




带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妻儿胖了咱消瘦。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第一句写人在旅途,披星戴月地四方奔走,想到故乡已经是秋天了,要不了多久就该中秋团圆了,而自己孤苦伶仃地呆在客栈里,吃着冷马啾啾的快餐,苦啊!

第二句心理活动,想到因为自己的奔波谋生而让妻儿老小有所养,还长得胖乎乎的了,就觉得自己的鞍马劳顿、容颜消瘦,非常值得!

第三句想象着此刻,故乡的妻子躺在枕上睡不着,为自己担忧,而自己却也在奔波中担忧着她,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也,这种情感恐怕只有那天闭眼咽气了,才可以停止。

这一首显然写的是行商之人,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常年奔波在外,与前一首写小农的“老婆孩子热炕头”比,那就苦得多了。可见,古代文人都不看好从商的,白居易还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士农工商”,排末位都嘛。

现在就不一样了,经过四十年“贫穷可耻,致富光荣”的宣传,全社会都践行重商主义,只要能够赚钱,哪里在乎其他哟。本来我们几千年的农业文明的传统是排斥商务的,到今天终于走到了它的反面,报复性地泛滥开来。

尤其是二十年前全民经商的大潮席卷,淹没了多少英雄好汉啦。这几年生意不好做了,好多小孩子才不大说“长大了当老板”的话,改成“长大了当明星”或者“长大了当网红”。




落梅风•人初静

马致远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

第一句描写时间与景致。在那个年代的农业社会里,没有夜生活一说,“人初静”指的就是晚饭之后,拾掇完毕开始上床呼呼的时候。此刻,月亮也升起来,明明亮亮地照耀着这个世界。

第二句描写人与环境。站在窗边的人儿不知道什么原因,还舍不得睡,傻傻地向外望去,看见月下梅花如玉,暗香浮动、疏影横斜的幽静美丽景象。

第三句写,可能这望梅的人儿望傻了吧,竟然感觉那在风中摇曳的梅花好像在取笑她,故意搔首弄姿的样子;——当然,这是女性特有的移情啦——但是,自感被取笑的人儿,心底里却嘀咕道:看你个傻儿得意洋洋,等哈哈月亮西沉,收拾了光辉之后,你还不是和我一样的孤苦伶仃呢。

女子与梅花打了个平手。原来写的是孤独寂寞嘛。从唐诗到宋词,写这种主题的忒多,但能够写得如此别致,深入人心,饶有趣味,却不多见。好文字!




寿阳曲.烟寺晚钟

马致远

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老僧禅定。

第一句交待时间地点事件,为下文作铺陈。意思是:当黄昏来临,农家的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因为拜佛的信众纷纷离去,回家吃饭了,偌大一个古庙顿时就显得冷冷清清的了。就像村小放学,孩子们活蹦乱跳地回家去了,只剩下空空荡荡的教室,和同样空空荡荡的球场。

第二句写,顺着秋风传来三四声铛铛铛的晚钟响,听得老僧心内空空荡荡的,那还怎么打坐入定呢?本来出家人是看破了世俗红尘才出家的嘛,怎么如此耐不住寂寞呢。

那么,在这只曲子里,到底是什么勾起了他的凡尘之念呢?唯一有可能的就是开头的“寒烟”——秋天的炊烟——了。邓丽君不是唱了一首《又见炊烟》么?词:庄奴。曲:海沼実。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

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

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

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

愿你变作彩霞,飞到我梦里。

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

炊烟升起,心中有人的人难免不思念的。

白天忙忙碌碌倒不觉得,但入夜之后,相思就禁不住起来了。可是,此曲就这么两句话,也没交待这位自称“老僧”的和尚是不是本有相好,或许他只是单纯的寂寞,由此产生了返俗的念头,希望过普通热闹的世俗生活吧。这个时候他心中一定响起了潘美辰唱的那个歌: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起它……

尼姑思春,和尚还俗,在那个年代应该不是什么问题,毕竟青灯黄卷不是一般人可以长久承受的。但是,如今这个时代,尼姑和尚都成了一门职业了,打着信仰的招牌,诈骗捞钱发家致富,恶劣者甚至吃喝嫖赌无恶不作。

贩卖信仰,把信仰做成天底下第一的无本万利的生意。一是因为受庙堂之控,二是向权贵学习模仿。朝堂挂羊头卖狗肉了,寺庙焉得不虚伪?你不虚伪他都要把你整虚伪,那样他才放心,才睡得着瞌睡。要知道,他不怕你怎么样作恶,最怕的是有信仰,因为有信仰就有坚持,就有不配合不服从……



你可能感兴趣的:(元曲闲扯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