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朋友突然和我说,比起2年前,我现在每一步都走的很清晰,看来我之前有些蹉跎时光也很有用。
也有朋友问我,觉得选择太难。但是回头发现我早已经在一年之前谋篇布局,步步为营,走得很好。问我怎么样才能看得远?(当然,人家的话里有夸大成分。其实我也很多不知道,瞎碰)
还有朋友和我说,也是好心劝我,何必当法狗,吃力不讨好,头发哗哗掉。
其实,一路以来,无论是当年的江南情愫还是南征抑或现在的法狗路,我自己也在思考和总结:有些事,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做?
我用我的经历和思考总结了几个因素:成本,全成本,时间,确定性,占位和博弈
1、成本。
这是判断一件事值不值得做最基本的维度,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变化的世界,任何要素的价格都在不断地变化,我们有太多的选择,可囿于个人精力原因,我们选择一件事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其他事情,这就有了机会成本这个概念。当然,一天到晚想着机会成本的人是做不出好的选择的,人性驱使着我们总想要鱼与熊掌兼得。
那这时候,我们要考虑的是什么?
那就尽量地去做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效用高的事情。
边际效用高的东西,是不是必然意味边际成本很高?
不,上帝很优待我们,大多数事情难关过了就好了,难度在逐渐下降而收益却在不断提升。
所以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上,大概就有了那一句鸡汤“不知道选择什么的时候,就选择最难的那一条路吧。”如果我们能观察到这句话背后的逻辑维度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他的。
任何一件符合天时与大趋势的事情,其早期在风险收益比及成本上一定是有优势的,即收入的增速大概率会大于费用支出的增速,而这中间的红利本质就是认知优势所带来的。
但收益与风险永远是对等的,除非只是希望获得一个平均的增长速度与利润空间,否则越是成本优势强的事情,其不确定性往往也越强,有可能看错了趋势,也有可能趋势没看错,但却判断错了趋势爆发的时点,等趋势来临的时候,可能你已经不在了。
这其实也就是你规划好了明年大展身手,可是发现明天却很难活下去,这样的战略战术必须要适当调整。
更何况,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我们不可能永远在每一个趋势形成的早期发现他。
见于未萌这件事如果很简单的话,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卓越的天使投资人,再次也是个星探吧。
所以,基于成本的维度做事,要么就是拿个市场(身边)的平均水平,要么就必须去赌对于未来的判断。尽量选择边际收益递增,边际成本递减的,苦一时,得人生复利。
2、全成本。
本质上,全成本的判断维度与成本是十分类似的,但既然说到全成本,这往往就意味着如果从单个要素的成本出发,可能已经不便宜了。但如果考虑到整体所产生的价值,如果依然有利可图,那么这件事就依然值得做。
阿里必须要买下一些价格高于价值的单个物种,品类,虽然他们单个品类贵了,但是在阿里的生态中仍然有重大的作用,存留生活支付的入口,打通新零售。
同样,我们也会面临很多暂时看起来对我们很昂贵的东西,拿下还是放弃,这样的选择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格局和视野。
那怎么衡量这样的价值呢?
一句没用的废话,把时间维度拉长,反过来看,倒推!
但是千万别因此把所有的东西都当的很重要,有些东西是重要,但作用只发生在一个阶段以帮助我们进入下一个阶段;而有些东西的作用是细水长流,源远流长,这样的东西往往看上去免费实则很昂贵。
所以,从全成本上考虑对系统有优化效能的事情我们也要做,即使他很贵。
3.时间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有一句话查拉图斯特拉风格的名言:“去吧,皮卡丘,把时间维度拉长看!”
承上,我们很难做到“见于未萌”。那么我们入场或者出手的时候太多处在扩张期,在人生的扩张期一定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吴晓波老师是大水中成了一条大鱼才能说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不然,如果他是一个小虾米,他还能浪费嘛?
就像我常念的诗——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先有“闲”才有“漫”的,顺序要搞清楚,很重要,不然会把自己玩死。
时间还有关于时间点的问题,不过早不过晚,在恰好的附近。引用文青的那句话: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就是这样子。
在时间这个维度上,还有一个容易被我们忽略的问题——频率和幅度。我以前是频率派的,绝招是漫天花雨撒金针的招数,能克敌制胜,但是代价过大。后来我学着把频率降低,提高被我忽略的幅度,在善败者不亡中不失时机的出手打出一套降龙十八掌,比漫天花雨撒金针牛逼多了,虽然漫天花雨撒金针更加漂亮和潇洒,可惜,漂亮潇洒不是本质驱动力,除非你从事“特殊的行业”。
同样的一件事,频率多就耗时久徒散精力,我就会尽量选择幅度大的。在生活中,我会致力于把一些事的幅度做大做好成为一件作品乃至艺术品,在时间的维度中增值。而省出来的时间我就可以去探索试错(频率维度),这样随着博弈的时间维度拉长我的主动权和赢面也随之提升。
but温馨提示:有些事情还是需要频率高,幅度稍微低。比如父母亲情,常回家看看胜过送千万的冷漠。
所以,这个全靠自己把握!上面还是有价值的没用的废话。
4.确定性。
先放一句极端的话,不极端就不深刻——每个人都不想当傻子,都喜欢确定性高的事情,谁愿意一直追加沉没成本。
在时间和成本维度之后,我们必然要讲到确定性,因为前面的三点都是为了不断放大确定性。
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当我们有了一定选择范围时候,我们更容易也更乐意选择一个成本更贵,但确定性更高的事情,因为避免了风险。
假设你知道最后肯定是什么都没有的无用功,你会一直去毫不动摇的追加投入嘛?这样的沉没成本就是无底洞,代价过高,就像抄底的人永远不知道哪一天是真正的底部一样,万一就破了。
另一个原因,在于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是需要时间与不断地正反馈的。因此,假设对于一个成本不敏感,但对最终效果敏感、试错空间不大的新生业务而言,可能早期追逐确定性会是一个更合理的选择,毕竟保证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
当然,道理是这样的,现实可能是另一番模样,在我们在一件事情上投入足够多的成本和足够奋不顾身的努力之前,我们很难找到和锁定确定性!不然就不会有试错的概念了!
但是,我们不用精确锁定一个确定性数值,有个不断增大的概率就好了。
所以还是要用一碗鸡汤送给大家——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然后我再念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博弈与占位
如果以上4者兼具自然是最好,但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具备的情况下还是要做一件事情,那就只有一个原因,博弈和占位。
微软收购诺基亚纵使慢了许多,以上四点都不具备,还是要做,因为占位意识和博弈的需要,不然他会被彻底出局。
滴滴和贡献单车烧钱的背后是现在不赚钱,但是一旦我烧死了其他对手,占有了垄断地位,我就是未来市场上抢钱的。
这样的企业所选择的商业模式形成闭环的核心逻辑在于别人的消亡,那么谁能够更快地占领市场,能够更早地把市场的稀缺资源与优势位置抬升到同类竞争对手所无法跟进的位置,那才是最重的。这样的博弈中,尽快占有一个绝佳位置才能在博弈的现场中有不败之地,如秦国必须收复河西,拿回被魏国侵占的函谷关。这个位置必须要自己的再有下一步的可能。
占位意识非常重要,有些机会、有些人、有些时候,错过了就是一半辈子!
楚阳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以上五点,不是阴谋诡计,自认为是博弈论的精髓。
以前我觉得战略很重要
现在觉得,战略很重要,因为代表着未来,代表着未来的方向,可是对个人的用处不大,真的,你制定出了战略后关你屁事儿,方向已经在脑子里了,我们更需要的是战术,只有好的战术才能决定一件事来做并且做成的人是你而不是别人。
所以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战略和战术一样重要。
《孙子》曰:做“孙子”,上兵伐谋哈哈哈!
以上,楚阳图斯特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