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关系!道德绑架而已,然并卵?


没关系!道德绑架而已,然并卵?_第1张图片

1

H是个阳光帅气的男生,大学时的高材生,刚入职不久,怀着一腔热血,小心翼翼地做事,一心想在竞争激烈的职场打拼出一片天地,却不料因为一件莫名其妙的小事,受到同事的百般指责。

在单位的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上,全场的人都感奋涕泪,唯独H无动于衷,笔直端坐,仔细聆听。于是有人小声嘀咕:这个年轻人怎么回事儿?这么高尚的典型人物,这么感人的事迹,竟然毫无反应,太没道德了吧!

H听到同事的窃窃私语,整个人一下子就不好了。

可是,我为什么一定要流泪才行呢?事迹感动了你们,却未必一定会感动我,先进典型与你们可能有交集,有共鸣之处,与我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没道理因为与你们的感受不同,便是没有道德啊。

H心里很窝火。怎么也想不透同事们这种责难源于何处,凭什么对他严苛如斯。

这件事终究还是影响到H的前程,同事们固执地给他贴上“有才无德”的标签,广为传播,眼神里总是透露出鄙夷和嫌弃,处处与H为难、设限。H不堪忍受冷言风语和暗中下的绊子,最终辞职了。

道德不同于法律,虽不能送人坐牢,却可以要人的命,毁掉一个无可限量的未来。道德虽然无影无踪,却可以把你推入与他人对立的一端。

同事们对先进典型的感情流露,是真情表达也好,是虚情假意也罢,H并没有虚伪的配合、曲意逢迎,而是根据自己的观感表达情意。H并不是薄情寡义之人,同事们的指责也不是站在舆论的制高点上振臂高呼,而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

2

A在医院工作,能够随时帮助到别人,使A心里注满了阳光,更加用心,更加勤奋,大学毕业5年便顺利升任主治医师。A已经连续3年留守医院值班,没有回家过年了,今年春节无论如何也要回家陪陪父母家人。

腊月二十七那天,A值完最后一个夜班,满怀激动地踏上返乡的路。

在北京转车途中,出租车在二环路上堵了一个多小时,当A拖着行李急匆匆赶到检票口时,距离发车仅剩5分钟。错过这趟车,就绝无可能陪着家人吃年夜饭了,A心急如焚。

检票口排着长龙,是下一个车次的旅客,焦躁的人们一脸的不情不愿,呆呆望着前方,互不相望。

A赶到队伍前面,向值守的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工作人员为他检了票,允许通过。在越过长队,通过检票口时,A听到队伍里有人愤怒至极地叫嚷:哎哎哎!这人咋这么缺德呢,没看到大家都在排队吗?真没素质。随之是一连串不堪入耳的脏话,一个体格魁梧的壮汉甚至冲他挥舞拳头。

A害怕极了。从小到大,从未听过这么多恶毒的叫骂,从未遭受过肢体上的威胁,虽然回家的急迫心情驱动着双腿,总算没有误了火车,但A的心里却一直波涛难平。

一直在帮助别人,为无数病人解除难缠的伤痛,受到的赞扬和锦旗数不胜数的A,无论如何也预料不到,一心向善的自己竟然被斥骂为“缺德”、“没素质”,这些词汇似乎与他无缘,不是属于A所在世界的,被冠在自己头上,而且是大庭广众之下,是奇耻大辱,实在不能释怀。

关键的原因在于,虽然插队是令人不齿的,但事出有因,A已经向工作人员做了解释,并取得谅解,而且队伍前方的那些旅客肯定听到了自己的解释,结果仍然义愤填膺地附和叫骂。

人们以“道德”的名义指责,心中不一定认同某些行为的“缺德”,人生在世,谁还没有过紧急的事情?特殊的原因需特殊对待,原本的规矩、约定都可以网开一面,大开绿灯,这也是人之常情,而对A的叫骂、威胁,只能说是更大的“失德”,是焦躁、偏狭的表现,是民众缺乏宽容心的社会心理疾病。

3

N顺利考入心仪的大学,完成人生中的一次高难度飞跃,从跨入校门的那一刻起,便调整心态,想要尽快融入这个全新的世界。

大学生活既新鲜又陌生,是从未经历过的环境氛围,是从未抵达过的阅历高度,N一时显得局促不安,心、眼、手都不够用了,需要领悟的多如牛毛,需要观察的如过江之鲫,需要做的事情不计其数。

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校友,N多少有些自卑,虽然自己是靠真凭实学考入大学的,可出身的卑微还是让N觉得低人一等,无论言谈举止,还是个人素质,N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入学不久的一次午餐,却改变了N的看法,原来大学校园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纯洁、高贵,貌似光鲜无比的外表也掩盖不住内心的阴暗。

N象往常一样,排在等候打饭的队伍中缓缓前行,满餐厅的饭菜香味越发加重了饥肠辘辘的焦灼,一上午的课程安排,同学们个个疲惫不堪,无心交谈。这时,从外面走进一位高年级的同学,衣着整洁,头发一丝不乱,端着餐具,望了一眼长长的队伍,无奈地摇摇头,正要顺势排在队尾,却惊喜地发现队伍前方的熟人,便屁颠屁颠地赶过去要插在熟人前面。后面的同学自然不会同意,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轮番批判,萎顿沉寂的餐厅顿时激愤热闹起来。插队者最终没能扛住正义的攻势,怒气冲冲地到后面排队了。在经过N身边时,听到他嗫嚅着:这帮土鳖真TM没道德,插个队而已,犯得着逼逼个没完吗?

当时N就被电到了,原来“道德”还可以被这样玩弄,可以颠倒黑白,可以恶意指责别人不够白,却看不到自己的黑。这已经不是道德绑架那么简单了,简直是谋杀道德。

大学校园应该是维护道德的圣地,应该是遵守社会秩序的制高点。大学生所获取的大量教育资源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大学生之间的互相促进和监督,决定了大学生群体的高素质,以及对道德的无条件遵从和捍卫。然而,这只是一个一厢情愿的念想,阳光普照下也会有阴影,圣人尚且有过失,何况象牙塔内与社会脱节的莘莘学子呢?

这件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虽只是大学生涯的小插曲,对N的影响却至关重要。它彻底颠覆了“道德”在N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彻底改变了入学之初对大学的唯美看法。道德,在有德之人眼里,是标尺,是约定俗成的规矩,是每个人心中的一杆秤;而对无德之人来说,道德则是工具,是为满足个人私欲的幌子,可以随意绑架,随意谋杀,代之以自己的标准规范,对未能迎合自己的人和事横加指责,蛮横,理直气壮,俨然一副正人君子的伪装。

4

道德与法律相分别,两者都是行为规范,是保障国家安定、维护社会秩序的鸟之两翼,但是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而道德是一种心灵的契约,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靠舆论来实现道德的力量,所以约束力要弱很多,规范也模糊不清。

所谓的“道德绑架”,是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 比如,要求军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要求富人支援贫寒,尽管是积极的举动,但如果富人没有做到就遭受口诛笔伐,这就是道德绑架。比如H的遭遇,被同事们以“道德”之名绑架,在没有随他们一起感动落泪的情况下,对H施以言语和行动上的惩处。

“道德绑架”之所以发生,根源就是道德判断逻辑的混乱。诚如A和N的所见所闻,谴责的人并非真道德,受谴责的人也不是真无德,关键在于判断的标准和逻辑。谴责A的人,处于春运高峰的狂暴之中,内心不再平静,不再宽容,哪怕耽搁一分钟时间也是对自己利益的侵犯,是不可原谅的,那么正好借着“插队缺德”的冠冕理由攻击、指责。而N所面对的,则更是直截了当地抹杀掉道德的真实,以个人好恶制定规则,并义正辞严的谩骂,获取心理上的安慰。

多数情况下,道德这一词汇被无端滥用,被曲解,把道德的标准定义为一部分人的惯常做法,是人云亦云。这不仅仅是绑架道德,更是对道德的谋杀。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而当道德本身被误解,被绑架,被谋杀,又当如何呢?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 

道德说到底是教育和认识问题,以及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完善的舆论监督,道德水平又是衡量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一个人的善举良行代表的是一个人的美德,全民的高素质才是国家富强文明的表征。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关系!道德绑架而已,然并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