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份中旬的时候,我们曾推送过一篇《数读城事丨2018年度24省份常住人口数据变化情况》的文章。这篇推文是“纯数据先行版”,以数字表格的形式整理了截至当时,全国范围内已经公布2018年常住人口数据的省级行政区。
当时的想法是,等到2019年第一季度结束时,我们再看看有没有新的省份更新数据,这样可以使得我们的年度分省人口数据整理与分析工作样本更多一些,资料后续的参考性也更大些。
不过眼下已进入第二季度,关于2018年年度的常住人口数据,目前仍旧停留在24个省市的阶段。所以我们就也就不再等待,先对已经公布年度人口数据的省份进行一下数据梳理与解读。
由于图表本身内容较多,所以在上传时我已经进行了横屏处理,下文中大家在遇到图表部分时,可横屏查看。
24省市2017年人口基量与2018年度人口增量
截至目前,中国仍是世界人口第一的国家。在我们讨论中国分省人口体量时,最好的参照物事实上不是其他省份,而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
2017年,全世界两百多个多家中,人口能够过亿的差不多有13个,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墨西哥、日本、埃塞俄比亚、菲律宾。其中,人口能够超过10亿人的国家仅有中国和印度,其余国家人口体量相距中印两国距离较远。
而目前中国人口过亿的省份就有两个,广东和山东。其中广东人口跨过亿人关口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2008年,广东全省人口9893万人;2009年,广东人口即突破亿人大关达到10130万人。山东全省总人口过亿则是2017年刚刚发生的事情,2016年时山东总人口为9947万人,2017年突破亿人大关达到10006万人。
单独的一两年人口数据,并不能让大家很好地理解广东与山东人口的增长趋势。我们不妨把时间跨度进一步拉大,看看从2000~2018年这近二十年时间内,两个超级人口大省的人口变动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0年广东省总人口为8650万,同年山东总人口为8998万人。大家可以看到在2000年时,山东的人口是明显领先广东的,而且领先人口体量达到348万。
中国人口第一大省的位置交换,具体时间发生在2005~2006年。2005年,广东、山东两省人口分别为9194万、9248万,差距为山东领先广东54万;2006年,广东、山东两省人口分别为9442万、9309万,广东反超山东133万。那一年,山东人口增量61万,广东人口增量248万,广东是山东的4倍。
从2000年到2018年的18年间,山东省人口总量从8998万增加至10047万,总增量为1049万,年均增量约为58万;广东省人口总量从8650万增加至11346万,总增量为2696万,年均增量约为150万。
通过人口第一、第二大省过去近二十年间的人口增长情况,我们大致能够对于中国整体的人口增长趋势有所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下面这份“24省份2017年末常住人口基量与2018年度人口增量对比图”。
上图之中,蓝色的柱状图为2017年末24个省市的常住人口数据,橙色的折线图为2018年度各省市的常住人口增量。换而言之,两个数据相加,即是2018年末各省市的常住人口总量。
其中灰色的横线,是年度人口增量0值线。已经公布2018年人口增量数据的24个省份中,仅有2省市人口为负增长,具体分别为北京-16.5万人,辽宁-15.33万人,其余各省市人口均为正增长。
2018年,人口增量超过百万的省份仅广东一省(177万);人口增量位于50~100万区间的有两省,分别是安徽68.8万人,浙江80万人。
相反,虽然许多省市人口增长仍为正,但是增量数据却十分有限。年度全省人口增量不足10万的省份有6个:内蒙古5.4万,上海5.45万,天津2.73万,海南8.56万,宁夏6.32万,青海4.85万。
地区的年度新增人口体量,主要来自地区新生人口与外来人口流入两大方向。其中新生人口体量主要与省份人口基量成正比,并受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生育意愿影响;外来人口流入则主要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并受地区产业结构与薪资水平影响。
人口基量在8000~10000万的三个省份河南、四川、江苏,河南与四川的年度人口增量处于正常水平,主要增长来源为地区新生儿与外出务工人群回流。
江苏年度人口增量21.4万明显低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均值,广东为177万,浙江为80万,山东为41.41万,福建为30万。其中福建人口基量尚不足江苏省的一般,仅有3900余万。综合来看,江苏省正深受低生育率与低外来人口流入两大压力困扰。而与此同时江苏省的老龄化指数又居各省前列,这进一步加剧了江苏省未来经济增长的压力。
整个图表之中,年度人口增量折线呈深“V”型的地区共有四个,分别是北京、辽宁、江苏与湖北。其中北京、辽宁为负增长姑且不谈,湖北的年度人口增量,同样并不理想。
与湖北省人口基量处于同一区间的湖南、安徽、浙江、广西四省年度人口增量最少的也在40万左右,而湖北却仅有15万。
按照2018年湖北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91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8.20万人,出生率为11.54‰;死亡人口41.37万人,死亡率为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4‰。
年度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之后,湖北年度人口自然增长了26.83万。但是2018年湖北常住人口仅增长15万左右,这意味着湖北的人口仍处于净流出状态。
2018年24省市常住人口体量及年度人口增幅
由于各省人口基量的差异,所以各省的年度人口增量,事实上还并不能非常准确地体现出各省年度的人口变化情况。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上文中的柱状图与折线图的整体走势吻合度较高中看出端倪。如果我们把2018年末各省的人口体量数据与人口增幅再进行对比的话,那么许多省份的人口增长乏力状态,事实上就会更加得以凸显。
按照目前阶段中国所处的城镇化阶段和全国整体人口增长率数据,省级行政区年度人口增幅能够超过1%,应该就可以说是大幅跑赢全国均值,表现格外突出。
2018年做到这一情况的省份,仅有三个,分别是广东的1.58%,浙江的1.41%,安徽的1.1%。其中广东是过去二十年余年的人口增长“常青树”,这点上文中已经有所介绍。浙江是中国人口增长的“新引擎”,人口增长全面提速事实上就是近五年的事情。
而作为中部省份安徽的人口大幅增长,却特别值得大家关注。按照安徽省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全省常住人口中,出生人口为78.0万人,死亡人口为37.5万人,自然增长人口为40.5万人。出生率为12.41‰,死亡率为5.96‰,自然增长率为6.45‰。
年度常住人口增加总量为68.8万,其中自然增长人口为40.5万人。这也就意味着,2018年安徽省常住人口中还有28.3万人是从外流入的。
或许,很多人都认为安徽年度人口增量表现突出主要是依靠省会合肥,但事实上合肥2018年常住人口增长数据为12.2万,占比全省年度新增常住人口的比例约为17.7%,远还算不上是“省会独大”。
综合对比安徽各市2018年人口增长数据来看,整体呈现出皖北生育意愿强,皖南回流状态佳的趋势。如果大家仔细阅读过昨天我们推送的关于全国各省市高新企业数量推文,应该对于安徽的突出表现有所印象。
2017年,安徽全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4325家,排名全国各省第7位,远高于同期安徽省年度GDP总量全国第13位的排名。2018年安徽省省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还超过了2000家,领先于宁波、厦门、济南、郑州、大连等城市。
在昨天的推文中我曾提到一个观点:“科学技术不仅仅是第一生产力,还是汇聚人口的最大吸引力。”如果昨天大家还不能非常深刻的了解这一趋势的话,那么安徽的人口增长崛起,应该能够给大家更多的启发。
2018年24省市常住人口对比年度GDP
一切经济活动的本质,归根结底是人。按照正常的经济逻辑,人口越多的地区,经济相对越发达。反过来,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对于人口的吸引力也就越强。关于这点,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中国经济总量与人口总量双第一的广东。
当然,由于区位的不同,不排除有些地区人口虽少,但是经济体量却非常突出;也有些地区虽然人口众多,但是经济体量却尚处于发展阶段。
下面的这张图表,就是让大家看到各省市在常住人口体量与年度经济总量上的吻合与背离程度。
表格中的蓝色柱状图表示的是2018年末24省市的常住人口体量,由左到右分别依次递减。相邻的两个省份之间,其人口体量基本处于同一区间。
这个时候我们来观看橙色的折线图,按照正常的逻辑,经济总量应该与人口体量大致走势接近。如果出现明显的凸起,就是地区人均GDP数据较高,一般为经济发达地区;反之如果出现明显的凹陷,则是地区人均GDP数据较低,一般为经济欠发达地区。
中国人口总量前三位的省份,广东、山东、河南三省的人口总量事实上位于同一区间,两两省份的人口体量差基本在千万区间。但是我们看到,从广东到山东再到河南,三省的经济总量近乎是以“陡峭”的走势迅速向下的。
在本文的开篇,我们就用较长的篇幅介绍了广东与山东两省人口在过去近20年的增长。之所以如此,不仅仅是因为广东、山东两省是中国南北方人口最多的省份;同时,广东和山东还是中国南北方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其经济代表性更为突出。
如果我们能够看清楚广东与山东过去几十年的人口与经济发展趋势与交互,大致上也就能够明白中国南北方过去几十年间人口与经济发展趋势的走向。
整个年度GDP折线图数据走向,共有5个比较凸出的部分,对应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福建、京/沪。换而言之,以上6省市,相较同体量常住人口省份,经济发展较为突出。而这6省市,全都为东部沿海省市。
同理,河南、四川、安徽、广西、甘肃等省份,则呈现出经济体量还不能匹配其人口总量的情况。
那么我们了解了上述情况后,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未来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相近背景条件的省份,究竟是提升人口数量更容易,还是提升经济总量更容易?
从目前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关于中国“老龄化”、“少子化”大讨论中,我们应该了解到,未来中国区域人口的自然增长,首先是会非常困难,而且是越来越困难。同时,由于中国整体城镇化进程已经达到了60%左右,流动人口的数量未来也会大幅减少。
相反,经济体量的提升事实上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方法的。比如通过提升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从而使得经济增长呈现出高质高速的趋势。即经济发展有弯道超车的方式与机会,但是人口增长则很难。
所以目前阶段处于人口体量足够大,但是经济总量欠缺的省份(一般是中西部省份)。并不需要特别紧张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地区人口红利的进一步释放,未来地区的经济增长还会持续保持较快趋势。但前提是,要保证地区生活的性价比与宜居性,控制人口外流的数量与幅度。
而经济较发达但是人口总量却不是那么突出的省份,事实上需要更为紧张起来,一方面加速产业转型自不必多说,另一方面也应该把人口(人才)引进工作放在更重要的地位来抓。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的是“招商引资”,但未来“招贤纳士”则会成为大势所趋。